周末八大元老名家论市:A股新变化,谁才是今年市场的真正主角?


周末八大元老名家论市:A股新变化,谁才是今年市场的真正主角?


A股近日开始逐渐企稳走强,沪指回到2800点上方,今年谁才是市场主线?资深股市元老石建军对比分析美股、A股技术走势,进行大势分析;对于市场主线在哪?石建军认为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为代表的创业板等,经过回调后,又开始迸发出足够的吸引力。

今日还带来其他七位股市元老和名家的一周观点,欢迎参考。

特别提示:水晶球财经牛人如云,注重实战操作,欢迎光顾水晶球网:sjqcj.com,或者下载水晶球财经APP,各应用市场均可下载。

---------------------------------------

石建军:谁才是今年市场的真正主角?

贺宛男:疫情带来A股新变化

桂浩明: 如何看待当前股市量能

金学伟:全球化只是递弱代偿,不是施舍

应健中:大箱体运行格局近期不会改变

文兴:尽早认识新常态 站在时间的一边

张忆东:4、5月份是A股蜜月期 未来黄金或有30%涨幅

黄湘源:投资者保护急需迭代升级

石建军:谁才是今年市场的真正主角?

作者简介:资深投资分析家、中国资本市场第一代技术分析专家

本周大盘是一根创反弹新高的小阳线。在本轮反弹之初,我曾经表示过,2646点的反弹可以达到200点。经过一个月非常缓慢的震荡反弹,目前的累积反弹终于算是达到了目标。

本周的这根周阳线,正好卡在5周均线与10周均线的中间。由于5周和10周均线目前是空头排列,所以,短期大盘不具备持续反弹的技术条件。

从上证指数的日线系统看,2646点以来的反弹,在技术走势上形成了一个楔形反弹的图形。这个楔形反弹的上边压力线,目前在2860点附近。周五的反弹高点,差不多也就是在这个阻力位附近受压回落。

按照楔形反弹的走势,指数到了目前位置,如果不能放量中阳突破楔形上边,理论上大概率是要向下回落的。近期回落的支撑位置主要有两个,分别为2780和2730点附近。

当然,我们希望下周大盘能够放量中阳站上去。那样的话,反弹就有望试探2900点一带了。不过,即便如此,其后大盘还是要再度反复并且再度回落的。别指望震荡市会给你太多的幻想。看看月线吧,上证指数需要多么长的时间,才能加以化解?

道琼斯指数的反弹到目前为止进行了四周。从周线图看,29568点见顶回落后,出现了两个周线级别的下跳缺口。第一个向下突破性的缺口28892就别指望了。第二个中继型的缺口在25226点。本次道指能否封闭这个缺口还是有疑问的,虽然纳指已经率先封闭了第二个缺口。当然,道指也可以先回落22000点整理后再度启动第二轮反弹去试图封闭这个缺口,不过,这还需要时间。

纳指强于道指,显然是美国股市中的科技股对指数的贡献。实际上,A股今年以来的走势,同样是科技股表现更佳。一个显著的现象,就是创业板的走势要明显好于上证指数。尤其是周线走势给人以很大的鼓舞。

创业板指数目前同样受压于10周均线。但创业板的10周均线是走平的。只要横盘整理两三周,创业板的周均线就会给人以希望。

这两周,A股市场的活跃资金似乎是在农牧、医药和基建板块中打圈圈。虽然不乏热点效应,但我总觉得缺乏号召力和持续性。疫情总会过去。根据权威专家的预判,到本月底,国际疫情就会进入平稳期甚至回落期。市场终究还是要回到它的主路线图上: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为代表的创业板等,才是市场的主要方向。经过回调后的科技股,又开始迸发出足够的吸引力。

当然,我上期文章也表示过,创业板指要想维持现有的上升通道,必要条件是不能跌破1800点。有投资者给我留言,是否跌破了1800点就意味着创业板牛市没了?其实我已经说了,即便如此,也不过是再度进行阶段性的形态构造而已。创业板已经运行在中长线的上升通道中,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贺宛男:疫情带来A股新变化

作者简介:资深股市专家,著名财经评论家

三大指数领涨,所涉行业与一季度经济数据相对应

本周五,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GDP意料之中出现负增长,同比下降6.8%。

相比之下,A股市场自2月3日大跌的2746点算起,至本周五上证指数2838点,上涨3.35%,虚拟市场跑赢了实体经济,多少还有些许安慰。

其中有三个分类指数表现甚好,可称为领涨指数。

它 们 是 :食 品 饮 料 指 数(880372),从2050-2605,涨27%;农 林 牧 渔 指 数 (880360), 从1401-1894,涨35%;医药生物指数(000808),从10249-11763,涨14.77%。

我们再来看一下三大分类指数的龙头股。

食品饮料三大龙头:海天味业(市值3400亿)涨23.4%;伊利股份(市值1815亿)涨5.4%;双汇发展(市值1323亿)涨38.2%。

农林牧渔三大龙头:牧原股份(市值2733亿)涨68.44%;温氏股份(市值1635亿)涨6.8%;新希望(市值1377亿)涨100%。

生物医药三大龙头:恒瑞医药(市值4272亿)涨13%;迈瑞医疗(市值3152亿)涨39.4%;药明康德(市值1463亿)涨7.39%。

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正好印证了这三大分类指数为什么领涨。

在GDP的三驾马车中,一季度消费下降19%,投资下降16.1%,出口下降11.4%,消费是降幅最大的。可是,就在如此疲弱的消费数据中,“生活必需品销售和实物商品网上零售较快增长”。3月份,“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商品呈现增长态势,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饮料类和中西药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2.6%、4.1%和2.9%”。要知道,2019年3月消费增长8.3%,基数是偏高的,3月国内疫情影响仍在,但刚性消费显然不能缺,还会因为其他消费减少(如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仅350元,下降36.1%),转而多增加食品饮料之类的消费来慰劳自己。至于生物医药(含中药)商品增长则不言而喻。

都说如今股票难做,其实,只要按照生活中的常识,经常关心官方发布的财经数据,抓住其中的头部企业,还是会有收获的。

接下来会怎样?外需难以指望。一季度,内需市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80 亿元,外需市场 (出口)33363亿元,外需相当于内需的42%。可以预计,鉴于世界疫情比我国滞后且严酷,二季度外需也好不到哪里去。如此,必须在内需和投资上下大力气。

首先,消费还会继续增长。我们还是来看统计局的数据。

“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109元,下降0.7%;人均消费支出508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2.5%。”支出下降比收入多10几个百分点,一旦疫情防控好转,自然要好好补偿自己!再说,一个月消费还不到1700元,这是怎样的低水平啊!特别是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中位数10034元,与上年持平,消费支出6478元,下降9.5%,绝对有上升空间,并且将从简单的刚性消费向消费升级过渡。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不是在2019年业绩增长73%的基础上,一季报再预增55-60%吗?

中国人消费的潜力不可低估。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全国5000家重点监测零售企业销售额比2月份回升了15.8个百分点。4月上旬,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3月下旬再增3.1%,全国消费市场进一步回暖。

其次是投资。与过去经济一低迷就抓基础设施不同,今年在整个投资下降16.1%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降幅更大,下降19.7%。随着各地解封,基础设施以及电子商务、专业技术服务和抗疫相关行业投资有可能出现爆发性增长。

这里就有两个例子:一是3月份挖掘机销量比去年增长11.6%,创历史新高,就是一个信号。实际上,工程机械指数(880447)正是从3月下旬起出现大幅上涨,从3月19日至今涨幅已达19%,其龙头股三一重工(市值1653亿)涨幅更达30%。与 此 相 关 , 建 材 行 业 指 数(880344)也在稳定向上,其龙头企业海螺水泥3月下旬以来已上涨16%,港股海螺水泥涨幅更达29%。二是刚刚披露一季报业绩预告的隆基股份,盈利达16.5-19.5 亿 元 , 同 比 增 长170-219%。公司主要产品单晶硅片和组件销量同比快速增长,大尺寸硅片及高功率组件产品销售占比迅速提升,导致生产成本降低,产品毛利率增加。预告一出,股价随之放量涨停。

桂浩明: 如何看待当前股市量能

作者简介:申万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

本周一,沪深两市合计成交了4990亿元,这个数字不算太小,在去年12月中旬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两市的日均成交额大体就是这个水平。此后股市出现明显上涨,从2900点一线攀升到3100点以上,量能也相应放大到了10000亿元的能级。与万亿成交额相比,这次不到5000亿的成交出现后,马上就有人说“交投严重萎缩”,还有的说是“地量”来了。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当前股市的量能问题呢?

这里我们不妨从两个角度来讨论。首先,单日5000亿元的成交额多不多呢?如果观察同期的换手率的话,大约是1%左右,其中沪市要低一些,深市则高一些。这样的换手率与国际市场的正常水平比是相当高的,像欧美股市通常不到0.2%。当然,中国股市有其自身的特点,从其诞生之日起,交易就特别活跃,在实行T+0交易的那段时期,换手率超过10%是很平常的事情。当然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张,以及交易制度的调整,以及规范化程度的提高,加上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换手率是逐渐下来了,而股市的成交额因为市场上流通量的增加,还是比较大。在2015年的时候,第一次达到了万亿能级。不过,当大盘出现明显调整以后,成交量也快速萎缩。从近几年的状况来看,市场相对清淡时,成交金额大体是在3000-4000亿元的水平,如果低于3000亿元,就是典型的地量了。而成交金额在5000亿元左右时,可以认为市场已经比较活跃了。

去年四季度沪深两市的成交额就达到了日均5000亿元的水平,对应的市场表现则是震荡上行,指数冲高到了2900点。而在这以后,随着市场交投的进一步活跃,股指自然也就开始上台阶。今年一季度,市场曾经出现了连续多日成交额在万亿以上的状况,相应的大盘表现也是十分活跃,连创年内新高。显然,相比过去,5000亿元的成交额的确不小,但在时下也不能算很多。如果说这是“地量”的话,那么其运行场景只能是在当今的市场氛围中。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为何去年四季度5000亿元的成交额,对应的是大盘2900点的位置,而今年股市要维持在这个点位,就需要有更大的量?进一步说,2015年时万亿成交额可以把股指推高到4000点以上,而到了去年万亿成交额只能把股指推高到3500点附近,今年尽管有长时间的万亿成交盛况出现,但股指还是止步于3100点一线。这说明,一方面市场具有相应的流动性,在资产荒的背景下,股市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考虑到实体经济并不理想,投资者对未来缺乏稳定的预期,因此在股市上都是短线操作,很少有长期持股的打算。这样一来,大量的交易量是被堆积在个股的区间震荡中,这样就不能形成向上突破的走势。此种情形其实在前几年就已经出现过,而这几年是愈演愈烈。但问题也就在这里,市场上量能的增加总是有限度的,万亿成交至少在现阶段并不具备可持续性,而且它的长期存在,也是与价值投资的理念不尽一致的。于是,一旦成交开始回落,市场就开始调整,这就搞得人心惶惶。然而,现在也的确没有让大盘缩量上涨的可能。

从某种角度来说,今年股市在量价关系上,由于运行格局的不同,价对量的倚重特别强烈,股指每涨一点,都需要消耗很多资金,以至给人们留下5000亿元成交就是“地量”的印象。这实际上是表明了行情依靠流动性支撑的特征。但这样一来,也就暴露出了它的软肋:在流动性不是那么充足的情况下,行情会有什么表现呢?显然,大盘必然是步履艰难。一直有今年股市要走“大牛市”的观点,但从当前的量能以及量价关系而言,这其实有点悬。

金学伟:全球化只是递弱代偿,不是施舍

作者简介:股市元老,我国最早证券分析评论家之一

正是神州有事时,亿万人民有所思。

每一次重大事件发生,人们都会思考它对后世的影响。而每当这种时候,各路人马也都会显得更加活跃,更加兴奋或激昂,提出自己的看法,让我们或是惴惴不安,或是激动万分。

而以我经验,越是这种时候,人们所说的观点越是容易偏离实际状况和真实的演化方向。因为夸大事件影响力而忽略系统自身的自组织、自演化能力,几乎是我们所有人的通病,靠评论吃饭者尤甚。

2020年第一个重大事件无疑就是这场疫情。疫情的开始也是各种说法,只是因为它本身够专业,一般人可置喙的余地不大,只有少数专家才能说道说道,所以很快就从业余评论圈里消失。但随之而来的一些后续事件,则几乎每个人都可说上一大通,比如中 美脱 钩,将供应链彻底迁出中国等,所以这段时间,朋友圈大多被这类话题刷屏。有人兴奋异常,认为这下中国该倒霉了——真不知他们安的是什么心。而更多人则惴惴然,惶惶然,不知天下之所终。

为此,我曾在朋友圈里说:饭还有的吃吗?酒还有得喝吗?烟还有得抽吗?还能隔段时间去哪儿溜一圈吗?如果这些都能,那不就结了吗,还有啥可担心的?

这当然只是一种心态,我的真实想法其实是下面几点。

这次疫情肯定会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大冲击,这是毋庸置疑的。本就困难重重的中美关系肯定会雪上加霜,这也是可预料的。受这两者的共同影响,肯定会有更多的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这也是必然的。

但有几个基本事实是不能忽略的。

一是当今世界,唯有中国才具有最齐全的产业门类——幸好前些年的去低端化还没有过分深入。一个国家的产业门类越齐全,它的独立生存和发展能力越强。

二是中国是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这也是不能忽视的。经济从来就不是政治的附庸,恰恰相反,它是政治的基础,虽然反过来,政治这个上层建筑也会影响经济。你对西方的历史了解越深入越全面,你对这一点的理解会越深刻。

三是中国有庞大的工程师队伍和产业大军,这是制造业赖以存在的基础。制造业可不是把厂搬到哪里就能在哪里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前几年,郭台铭到美国办厂,到印度办厂,目前为止,其美国工厂基本上还是个架子,印度工厂的效率也低得可怜。

四是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数据,2000-2017年间,世界对中国经济的依存度在贸易、技术、资本这三方面均有所提升,其依存指数从0.4增长到1.2,而中国对世界经济的依存度却有所降低,从07年最高的0.9下降到0.6。

其实,全球化并不哪个人、哪个国家发善心,要去拯救全世界,施惠于全世界搞起来的,它完全是经济这些系统自选择、自组织、自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我们知道,单个细胞的功能都是残缺不全,要产生真正的生命活体,就需要形成某种结构,让各种细胞互补。

人作为单个生命,越进化,其独立生存能力越弱,于是就产生出结构,通过某种结构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分工合作,于是社会就形成。最早只是一种族群社会,然后越发展,越复杂,结构越庞大,形成国家。这就是一种“递弱代偿”,单个生命的独立生存能力弱化,需要一种结构来补偿。

单个国家也是,越是向高级阶段发展,它越不可能独自生存,越需要和其他国家形成一种互补。欧洲为什么会成为最早“全球化”的大陆?因为欧洲的国家都比较小,物产很单一,必须通过与他国的贸易才能生存,要发展就更需要了——在农耕时代,国际贸易对中国来说,只是获得好奇品渠道,但对欧洲国家来说,则是立国之本,没有国际贸易,就无以立国,这是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全球化也是一种递弱代偿结果。物质文明的发展越高级,越需要在全球形成某种结构,来补偿单个国家的不足。

从这一点出发,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每一次重大的矛盾冲突都会造成世界在全球化——结构代偿的倒退,但每次倒退的结果都不是回到原始的起点,而是遵循着“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进二退一或进三退一,顶多进三退二的规律。

这跟牛熊交替是股市永恒法则,没有永远上涨的牛市,但也没有从终点退回到起点的熊市,是一个道理。

上证指数,诞生于1990年12月19日,基期指数100点。30年来,我们经历了1559点、2245点、6124点、5178点,这几波大级别的熊市,但底部却在不断抬高。从最初的100点,到300点,到1000点,到这几年的2000点。

它的价值中枢也在不断抬高,从90年代的600-700点,抬高到2000年代初的1600多点,再到近十几年的3000点左右。

A股,算得上是每次回撤比例都很大的市场了,但它依然不会脱离历史是螺旋式发展的轨迹,何况全球经济这么大一个体系?东风吹,战鼓擂,当今世界上不是谁怕谁,而是谁都离不开谁的问题。中国有中国的短板,美国有美国的短板,各个国家都有各个国家的所能和所不能,讲到底,依然需要全球化的结构代偿。

从2440点到现在已经16个月了。如果以国证A指的低点来算,已经18个月。虽然从2440点开始,总体涨幅不大,正儿八经的大盘行情也只出现了一波,但底部却保持了18个月不破。这表明,2440点是个周期级底部,它的性质应该类似1994年的325点。

94年325点到96年512点,这个筑底周期的长度18个月。这次筑底周期的级别更大,因此其时间也应更长,基本估计,应在40个月左右。

应健中:大箱体运行格局近期不会改变

作者简介:股市元老,著名财经评论家

当下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还是疫情,疫情在世界各国的控制情况决定了世界经济的走向。正是由于变数很大,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至少不被动、不被市场打趴下,显得十分重要。就目前股市走势而言,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今年春节后上证指数2646点至3074点的大箱体近期不会突破。所以,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箱体区间中做做差价,机会还是蛮多的。■ 应健中

还有不到两周,今年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几个月中,人们大部分时间趴在家里,除了在各个领域中见证历史之外,基本上无所事事,而股市不断在上下晃荡,相比其它国际市场,A股还算平稳,这种欲上不能、欲下不甘的格局,似乎还没有改变。

今年上证指数年开盘3066点,这个点位现在只能仰望,最低砸到2646点,短期内要想再度击穿此点也有难度,当下2800点左右的拉锯战跟防控疫情一样,似乎都进入了持久战的格局。要打持久战那就要调整好自己的投资组合,让自己处于一个相对比较有利的位置,这点很重要。

当下影响股市的主要因素还是疫情。疫情在世界各国的控制情况决定了世界经济的走向,有史以来从未遇见过的断航,导致了整个社会进出口贸易的突变以及供应链的中断,这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超出人们的想象。经济停摆两个月,损失要远大于两个月的GDP;而企业停摆两个月,并非损失两个月的产值,供应链恢复不了,就会导致企业窒息。所以,市场的基本面在快速地变化,对股市而言就是一个持续的压力。

疫情影响是一个因素,跟疫情没多大关系的因素也在对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本周有一只企业债券的走势令市场目瞪口呆。2015年11月发行的海航集团公司债(127312),当年发行时的评级为AAA级,债券期限7年,以100元面值发行,年利率为5.99%,发行规模7亿元。2017年9月,航海债券开始跌破面值,然后一路下泄,至本周三,最低砸到24元。见过股票从100元跌至24元的,却第一次见到债券也可以这样跌的。对债券持有人来说,公司发生了什么,也许你永远搞不清楚,现在要搞清楚的是你追求的是高利率,但却忽视了本金的安全性,本金不保、再高的利率也是白搭。未来的市场已经不再刚性兑付,在当下世界经济处于大动荡的时候,本金安全和自己职业收入安全同样重要。

有道是:乱云飞渡仍从容。当今世界变数很大,做好自己的事情,让自己始终处于主动的位置,至少不被动、不被市场打趴下,显得十分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周金融委召开了两次会议,提出了一些新基调。上周“提升市场活跃度”,引起了人家的注意,这种活跃度的尺度有多大,市场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什么取消涨跌停板、什么恢复T + 0……,市场都在猜。本周金融委又提出了:“目前外部风险大于内部风险,宏观风险大于微观风险,在这样的形势下,关键在于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从总量和结构同时入手,在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把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大家看明白了吗?股市说到底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在当下经济压力越来越大之时,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股市作贡献。

就目前股市走势而言,不会太好也不会太差,今年春节后上证指数2646点至3074点的大箱体近期不会改变。所以,在这个相对安全的箱体区间中做做差价,机会还是蛮多的。

文兴:尽早认识新常态 站在时间的一边

作者简介:股市元老,著名财经评论家

春光明媚,乍暖还寒,上海的一些景点人不多,看风景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疫情虽然没有过去,但复工复产后,整个城市逐渐走向常态,上下班高峰依旧会堵车,人们的脸上还戴着口罩,能保持距离的场所依旧保持着必要的距离。

近期刺激耳目的“新闻”少了不少,即便有耸人听闻的消息,一般也当作“传说”和“谣言”看待,口罩恢复常态供应了,上海的高三和初三学生的开学时间也确定了,常态向我们走来。

一些上市公司季报公布了,很差。据不完全统计,截止4月15日,已披露一季报业绩预告的约1640家公司,预亏公司居然达710家,比例高达43.3%;其中首亏为449家。加上预减、略减的,报忧比例为69.76%。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4月14日发布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下降3%,为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糟。这一预计与今年1月的预测相比,下调了6.3个百分点,又是一个惨烈的“展望”。国家统计局4月17日公布中国经济一季度多项经济指标,也是一样惨烈: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前值为增6%;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降16.1,前值降24.5%;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7.7%,前值降16.3%;3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降1.1%,前值降13.5%;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降15.8%,前值降20.5%。直接大白话:GDP第一季度为负的6.8%。

经济增长不佳,钱去哪儿呢?根据央行最近披露的金融数据,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是什么概念?这就是说,一季度91天里,平均每天超过700亿存款涌向银行!报复性消费没看到,反而看到了报复性存款。

再细看存款结构,谁在存款呢?数据说明企业和居民的存款余额是正值,财政余额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余额为负值。这说明疫情尚未结束,打算报复性消费的并没有去消费,而在报复性存款了。

企业和居民有钱不花,反应了他们对未来的预期,这个预期对拉动经济、促进消费不是一个好消息。日前,李迅雷呼吁:居民收入减少,失去工作的比重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对居民的救助力度应加大。“如果以1万亿来讲,按14亿人口计算,人均也有700-800元,这是可以考虑的。”我国传统上救助企业比较多,以解决就业问题。近期美国直接给居民发钱,反响不错,连美股也快速上涨给人又要创历史新高的感觉。也有人给我国政府建议:实施普惠的现金补贴计划,给18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每人发2000元现金。这个年龄段的公民约有11亿人,预算发放2.2万亿元。

A股早就脱离剧烈动荡的区间,原来单向流出的北向资金结束了单一方向的流动,开始有进有出,而近期以流进为主,虽然数额不算巨大,但冠以“常态”基本不错。眼下美联储大放水,表现得无所不能,在经济偏衰退的状态下,中国这种有内需的经济体相对就要好很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7日表示,3月份经济指标比1月、2月份明显改善,这种改善势头能够延续下去,随着复工复产加快统筹推进,二季度经济表现会更好,会明显好于一季度。随着全球疫情逐渐控制,预计下半年经济也会明显比上半年更好。前期压抑的一些消费会得到一些回补,中国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下一阶段随着经济逐步恢复,居民收入的增长也会逐渐好转。

时间渐渐转到对做多有利的一方了。

还有一个事例说明要站在时间的一边。李嘉诚父子连续出手增持长实集团和长和股份,17日上午长和系股价集体上涨。加上最新增持动作,自3月20日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李嘉诚及李泽钜已耗资近9亿元购买旗下公司股份,其中8亿元用于增持长实集团。经估算,通过这一系列的增持行动,李嘉诚已浮盈约1.5亿港元。另据估算,自3月19日港股调整以来,李嘉诚个人身价大涨450亿港元。

看到没有,面临危机,转化危机,李嘉诚再次用行动证明自己站在时间的一边。

做投资,特别做A股投资,必须考虑A股与港股与美股之间的关系,关注李嘉诚,就是关注港股,看美联储就是关注美股。如今疫情再如何变化,经济数据如何差,但在国际资本市场,投资者还是盯着美联储的。最近美股在国际主要的股市中反弹是最确定的,反弹幅度也是最大的,它比欧洲、比其他股市走得更坚决。这是国际资本面对危机的表现。

通过这次疫情冲击,中国宏观数据表明了冲击的程度,但中国抗疫举措也让世人都看到中国经济的韧性,也看到产业链的吸引力。据外汇管理局披露,一季度境外投资者减持境内的股票大约是100亿美元,相对于中国股市的规模来讲,实际上占比是非常低的,对市场的影响也是非常小的。同时,股市的资金流动并没有持续的一个方向,总体是呈现双向波动的,3月中旬净流出,3月下旬则是净流入,所以相关投资的变动是在合理的范围内。未来中国的市场以及人民币资产对境外资金仍然会有比较强的吸引力。

笔者认为,要尽早认识新的常态,站在时间的一边。

张忆东:4、5月份是A股蜜月期 未来黄金或有30%涨幅

作者简介: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

A股市场未来如何走,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4月16日,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分享了最新的市场观点。

A股市场未来如何走,投资者应该如何进行资产配置?4月16日,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分享了最新的市场观点。

对于目前的A股,张忆东认为,4月份有望“有惊无险”地维持反弹时间窗口,但其后还将继续磨底,应警惕二季度末三季度初的海外风险影响。他认为,目前A股这轮反弹正处于落后补涨的阶段,4、5月份是一段蜜月期,三季度可能出现调整

但张忆东也表示,近期市场是“曲折的反弹”,反弹进程将一波三折、震荡向上。若想短期“博反弹”,投资者可逢低参与,不要追高,但这是“勇敢者的游戏”,并

不建议普通投资者重仓参与。投资者可以寻找未来盈利增长比较确定、信誉度较好、有弹性的标的。

张忆东坦言,目前A股和港股都处于明显的底部区域,性价比非常高,所以未来半年,即使三季度可能重回前期低点,也应该越来越乐观。面对这样的市场,投资者应该以不变应万变,逢低买入优质的公司,或者定投优秀的基金经理产品。

立足中长期,张忆东表示:“A股和港股的‘核心资产’越跌越有价值,长钱应越来越乐观。A股和港股的核心资产,不怕跌,跌不怕,怕不跌。”

对于黄金,张忆东表示当前是配置黄金的良机。但他同时建议投资者不应盲目追高黄金,要有长线眼光,立足于两三年去做配置,而不是投机。展望未来一年,全球以货币宽松应对经济衰退将是大概率事件,面对“流动性改善而经济下行”的前景,黄金相对其他资产有望率先重返牛市通道。长期看,金价有望挑战历史新高并达到难以预测的高度。看后面两三年,黄金大概率会在目前的位置上再有一个30%甚至更多的涨幅。

张忆东还提醒,黄金股和黄金的表现并不一致,因为两者资产属性不同。黄金股是风险资产,而黄金是避险资产。历史上看,当避险情绪主导时,黄金上涨而黄金股可能跟随股市下跌;在流动性危机阶段黄金下跌,而黄金股跌幅更大。在“资金充裕+风险偏好平稳+基本面避险”的阶段,黄金股表现往往能大幅领先于黄金。

对全球经济形势,他预警称,三季度市场要小心两个“灰犀牛”事件,一是新兴市场的债务危机,二是欧洲债务危机。疫苗才是解决这场危机的最终钥匙,但在疫苗出来前后,在亚非拉国家还无力大范围普及的情况下,全球可能迎来滞胀。

黄湘源:投资者保护急需迭代升级

作者简介:资深股市专家,著名财经评论家

吸引投资者投身A股市场交易,表面上似乎是赚钱效应,实际上还是来自于市场规则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遵章守纪所带给投资者的信心。恰恰正是在这一点上,至少在目前,还是让广大投资者放不下心来的。

金融委不仅10天两次聚焦资本市场,而且还专题研究了加强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的问题,这一方面说明当前在投资者保护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依然严峻,另一方面也说明,投资者保护决不能停留在说空话层面上,否则,不仅不利于《证券法》的贯彻落实,势必也会影响资本市场枢纽作用的更好发挥。

正如金融委所指出的那样,“最近一段时间。一些上市公司无视法律和规则,涉及财务造假等侵害投资者利益的恶劣行为”。这些问题不仅是恰好在《证券法》修订并生效的前后,更重要的是,问题不仅是违法违规有禁不止,而且还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人们不禁要问,《证券法》既然已经加大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而现行的涉嫌违法违规行为凭什么还如此有恃无恐?城门立木,早有古训。此时不立,更待何时?对海外上市的中概股造假行为说几句不知有用还是没用的狠话显然是不管用的,还不如拿发生在身边的造假案例开刀,杀一儆百,岂不是在监管的严肃性和高效率得到更好体现的同时,也能让新《证券法》好好地立一立威?

说来也奇怪,越是实体经济需要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资本市场却越是容易出现一些怪事。这与其说是我们的市场“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还不如说是在投资者保护上很多地方很多时候依然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造成的。中信证券与中信建设两家合并的消息在市场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个3000亿市值,一个2500亿市值,在中国证券市场,这样合并起来的券商将是多大的巨无霸啊!即使比不上高盛,至少也是中国券商距离华尔街最近的一次。尽管涉事双方无不一个劲儿地说没有这回事,对于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合并的传闻,市场却抱着“与其信其无,宁可信其有”的心态。毕竟,根据证监会2019年11月29日发表的一则答复政协提案的函,打造航母级券商乃是既定的方针,而并非什么空穴来风。

中国股市的很多事情并不是由单纯的市场原则所决定的,谁让中信证券和中信建设的背后都有着国有资本的大当家呢?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当事人连自己也不知情,应该也不算什么怪事。奇怪的是,一家靠卖潜水服发家的中潜股份,莫非就真的能靠一而再再而三地玩什么大数据、人工智能概念的一块钱收购,就摇身一变,变成扶摇直上市盈率超过1000倍的“妖王”不成?难道他们自己也不知道自己一没有核心团队,二没有相应的技术性资产,又如何能够无中生有,变出一个遥遥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来呢?更可笑的还在于,这样无风三尺浪、有风浪千丈的妖股竟然还不止中潜股份这一家。无论是在指数冲击3200点,还是在重返2800点下方的时候,股市都会掀起一波又一波概念炒作的波浪。

在这种炒作中,吸引人们注意的兴许正是借着市场的活跃度而由此浮出水面的那些特别活跃的个股,可是,有人注意过躲藏在这种激荡的波浪背后的内幕交易和股价操纵没有?事实上,越是无风三尺浪,翻船落水的也就越多。如果不能从市场翻腾的浪花中及时发现和准确捕捉到兴风作浪的妖股,市场的活跃度越高,投资者所受到的伤害岂不有可能更大?稳定市场归根结底还是需要落实在监管的尽责到位上。监管部门对此如果不能有所发现和有所作为,所谓的投资者保护岂不就是一句空话?果真如此,那么,对于新《证券法》的落地寄予无限希望的广大投资者又将情何以堪?

(说明:以上文章来源于新浪微博、中财网、有关作者公号,以及直接给本号的投稿,部分内容有删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