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的偉大,不是一統中國,而是奠定了1400年的制度

歷史上隋文帝楊堅他的一生有一場戲,就是最成功與最失敗,兩者是同一場戲。在這場戲裡,他表演節儉。節儉到什麼程度?他吃飯不過一肉,舊衣服縫縫補補照穿,車子破舊了也不換、大臣進獻綾羅綢緞,他當場燒掉。可以說,節儉到把自己感動哭了。他不僅自己節儉,還要求家人親屬節儉。太子楊勇適度奢侈了一把,直接被他黃牌警告,後來被罰下場,擼掉太子身份,與這次警告也有點關係。他不僅要求家人親屬節儉,還要求百官節儉。

隋文帝的偉大,不是一統中國,而是奠定了1400年的制度

其實也不用要求,大臣們一看皇帝好這口,都“自覺”地節儉起來。你想啊,皇帝都對自己這麼狠,大臣們能對自己仁慈嗎?還不是一個個苦修演技,不演出那種半個月揭不開鍋的節儉戲,那大隋影視圈你就別想繼續混下去了。他在本人節儉的同時,也捨不得讓老百姓過上較為富足舒服的日子,緊緊守著國家的財富,死活不讓肥水外流。所以,老百姓的生活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改善,還是過著緊巴巴的苦日子,沒能分享國家經濟發展的成果。甚至,在關中百姓遭遇災荒、生活難以為繼時,他仍不肯開倉娠災,而是任憑一隊隊饑民艱難地踏上逐糧洛陽的苦旅。

隋文帝的偉大,不是一統中國,而是奠定了1400年的制度

難怪明清之際的大儒王夫之看楊堅不爽,一語道破,說:“隋文帝之儉,非儉也,吝也。”就是說,楊堅不是節儉,他是吝嗇。吝嗇跟節儉是兩回事。節儉,用來要求自己才叫節儉,用來要求別人就叫吝嗇。如果還利用手中的權力,上綱上線,上到法律層面,穿得好看了,殺;吃得太好了,打……那這樣的社會就更可怕了。很不幸,楊堅就是這樣一個人。你只要查清楚人家的實際收入夠不夠得上他的消費力,有沒有貪汙腐敗搞非法創收,就可以了。不要用法律與道德去制約一個人的消費習慣,是不是?我再多說兩句:節儉是一種美德,很好,但是,適度的奢侈也不全是壞事,還可能是整個社會進步的階梯。一個沒有消費慾望,沒有炫富追求的社會,遲早會陷入發展的困境。

隋文帝的偉大,不是一統中國,而是奠定了1400年的制度

不追求奢侈,也就不崇尚打拼,這個社會終將處於一種低端的發展狀態。說回隋文帝楊堅。一個皇帝,明明可以錦衣玉食,但他偏要粗食布衣,這固然很好,然而相對於他手中的帝國,這點節約的偏好,只能算是小節儉。是否夠得上大節儉,要從他治國的大項目才能看出來。楊堅即位第二年,開始營建新都,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十幾年後,又營建仁壽宮,徵調民夫數十萬平山填谷。新宮用了兩年建成,很是壯觀,節儉在這裡是一點也看不出來。而在這期間,為了能儘快完工,不惜讓上萬的民夫勞累而死,然而楊堅沒有任何的痛惜和反思。穿舊破爛衣服、坐坐舊車子,這樣的節儉跟耗費巨資、累死成千上萬百姓的大工程比起來,簡直虛偽得讓人作嘔。

隋文帝的偉大,不是一統中國,而是奠定了1400年的制度

結果,偽節儉的楊堅正是在節儉這件事上遭遇了算計。他的二兒子楊廣凱艦皇位,跟父親互飆演技,把自己裝得跟勞模一樣能幹,跟乞丐一樣節儉。這個渾身都是戲的戲精,順利騙過了老影帝的眼睛,成功繼位。楊廣上位後,做了史上最奢靡的一件事—把整個帝國敗光了。隋朝,成了繼秦朝之後二世而亡的統一王朝。這是後話了。總之,楊堅這個人,的確是個偉人。但是,再偉大的人,也有他的毛病。我們讀歷史,不能用他的毛病去否定他的功績,但也不能用他的功績去美化他的毛病,要跟法官斷案一樣,講求客觀公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