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古往今來,邵陽就不是一個缺美食的地方,許多來邵陽的朋友都不得不感慨一句:邵陽人,太會吃,老的少的都愛吃。

邵陽的米粉店更是遍及城市的各個角落。邵陽人從外地歸來,即使凌晨三點也想來碗邵陽米粉解解饞,慰籍慰籍自己遠行的胃和心情。

一碗邵陽米粉是邵陽人的精神價值取向和鄉愁,它流淌在時光裡,充盈在空間中,回味在記憶邊。

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碼頭、商幫來了牛肉粉的昌盛

千年寶慶府,古城故事多。

清嘉慶初年(1796年),湖南寶慶府屬下的新化、新寧、邵陽、城步、武崗等五縣客商,將當地盛產的煤炭、紙張、茶葉、杉木、辣椒、竹筍等土特產品,置船駕櫓過洞庭,風雨兼程到漢口。

據史料記載,他們“頭頂太陽,回眸邵陽。腳踏益陽,身落漢陽。尾擺長江掀巨浪,手搖槳樁遊四方”。憑著這種敢於拼搏和征服險阻的精神,他們在長江漢水交匯處開創出寶慶碼頭,並與月湖碼頭、鸚鵡洲、白沙洲的湖南人相呼應,形成“寶慶幫”。

碼頭文化的繁榮,帶動了飲食文化的昌盛,寶慶人在經銷故鄉之名優土特產品外,還帶來湘家特色風味的美食小吃。湖南口味的大氣、醇濃,其“辣得過癮”世人讚譽,凸現了賓客紛至、酬酢頻繁的情景。

清末民初,寶慶正街已有數家著名的牛肉麵(粉)館,如:老寶慶、玉露(樓)春、何華林。當年碼頭上的船工、搬運、挑佚、縴夫中流傳著這麼一句順口溜:“牛肉麵,海碗(大碗)裝,價不貴,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油乎乎紅彤彤的湯汁裡,米粉厚實耐嚼

油乎乎紅彤彤的湯汁裡,浮現筷子粗的米粉,都不用吃,看一眼就是邵陽米粉。米粉厚實耐嚼,配上吸滿紅油的牛肉、油豆腐和木耳絲,有一種回味綿長的香醇。邵陽人就是能把米粉做得比一般的粉更粗,也讓它能夠保持不輸給別處米粉的韌性。

第一次見邵陽米粉的不少人甚至會問:“這不是烏冬麵嗎?”

邵陽人喜歡用牛肉或者豆腐木耳蓋碼來配這種胖胖的米粉,再舀上一勺紅油,用筷子熟練地攪拌開。而目光,更是始終隨著筷子游走,生怕灑出一星半點。直到嗦進第一口粉,這一天才算是真正地開始了。

寶隆和

邵陽百年老店,創始人是隆回縣周旺鋪人,來寶慶府開米粉店,在寶慶城娶妻生子,靠勤奮與和氣將“寶隆和”開成老店。

寶隆和以粉、面最為知名。出品講究料精細作,體現“湯清、油紅、料鮮”的特點。

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老武岡銅鵝粉

老武岡創始人劉小平少年隨父親在民間做鄉宴,四十多年尤憶當年父親的一碗鵝湯,進行了多次調試改良。

老武岡牌銅鵝粉堅持現熬鵝湯,選用天然高質食材,文火慢燉。

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回民食堂

回民食堂是邵陽的情懷粉面店,始於明代初年。主要經營粉面和特色小食糖油粑粑。大片牛肉粉、生炒牛肉粉、木耳豆腐粉是最受歡迎的單品。米粉吃起來潤滑可口、風味獨具。

米粉大擂臺·邵陽篇丨海碗裝,蠻便當,辣到位,湯汁香

新湖南客戶端·華聲在線記者 王銘俊 整理

參考資料來源:黃河文創、邵陽日報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