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性問答 | 禪修後,如何在事業上保持進取心?


覺性問答 | 禪修後,如何在事業上保持進取心?


問 :想請問老師,我們學習禪修之後如何在事業上保持進取心?


在社會中,很多時候進取心會帶來焦慮感,焦慮感也會督促進取精神。我們來學習禪修一直在教我們保持放鬆的狀態,可是如果企業沒有一個目標,自己和團隊都不焦慮了、都放鬆了,事情推進就會慢,拼搏精神也會消減,在殘酷的競爭社會無法勝出,會帶來遺憾甚至不幸!


像一些成功企業的文化都是鼓勵進取、保持危機感,我們應該向誰學習?


答:首先,您提的這個問題其實有一部分是假設,“一定要有焦慮,才能夠帶來成功”,我覺得不完全是這樣。那些對世界、人類有非常大貢獻的人,不是每個人都充滿了焦慮才帶來了進取,而是因為受到不同動力的驅使。

(詳情參閱 覺性問答 | 如果人類沒有了慾望,會停止進步嗎?點擊閱讀)


再來,“企業如果沒有一個目標,員工不焦慮、都放鬆了,事情推進就會慢,拼搏精神也會消減”,並不完全如此。


像我現在做教學的工作,沒有說不努力,但是我也沒有每天把自己放在一個焦慮的狀態中:“完了,這題沒回答好,下次他不來了怎麼辦?” (同學大笑),“看起來他是做企業的,萬一他回去說壞話,那他整個公司一百個人可能都不喜歡我,那一百個人再跟周圍十個人說壞話,就一千了”……如果都這麼想,就會有很多擔心跟焦慮在裡面,對吧?可見,焦慮不僅沒有對事業有幫助,反而是一種無謂的干擾。


但是,不焦慮並不是說不要設定目標。您還是要去做現在能做、必須做的事情,像在企業裡面您必須設定一個目標,朝那個目標去做。就好像打籃球,只要在場上就得遵守遊戲規則去競爭,不能說我鬆懈地打,如果這樣就不要去打籃球了,這是同樣的道理。


練習覺,時常保持身心的放鬆,運用到職場和事業中的目的和好處從淺層講,可以幫助您提高專注度,減少情緒和散亂思緒的干擾,提升效率。


進一步說,時常保持練習,把保持覺變成一種生命的習慣,可以幫助您提高同理心、慈悲心乃至利他的菩提心,升起更高的智慧。這對企業會是一個正面的幫助。


舉例來說,我們開了幾次企業培訓課程,針對三階學員的公司員工做一些培訓,主要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層,學習後大家可以在同樣的職場場景下共同練習。做完培訓以後,其中一個公司的負責人跟我說,感覺整個公司的向心力、衝勁跟以前完全不同。


覺性問答 | 禪修後,如何在事業上保持進取心?


以前很多精力花在內耗上面,這個部門跟那個部門不爽,這個人對那個人有誤會……開會光因為這個就消耗掉60%以上時間,搞得自己很累。現在經過培訓,大家有了同理心,並沒有就懶散下來,因為沒有人是傻子,會說:“哦,我們大家都有覺了,開開心心的錢就進來了!”並不會這樣。只是由原來的“一面拼命對外打又同時對內打,大家打成一團”變成現在的“同心協力對外”,大家還是在拼,還是在競爭,只是更加清晰的明白怎樣做是更加有效率的。


這樣是不是就保證企業一定會成功?那可不見得,企業成不成功有很多元素跟因子。很明顯,您看一些混蛋正看反看就不是好人,可是他賺了很多錢。所以不是您做個好人,學覺性科學,就能賺大錢,不是的。


但是覺性練得好,您在做事業的過程中,可以少走點彎路;或者即使您失敗了,內心也沒那麼痛苦,可以東山再起;或者您在做的過程中,身心沒有受傷,煩惱比較少。是這個意思,而不是說世界就變得多美好。


很多人一開始禪修就突然有一種虛幻的世界觀,覺得一切就是慈悲,一切就是付出,也不是這樣的。在這個社會過度付出,可能就會遇到有人佔您便宜;過度不計較,可能就會遇到剋扣獎金;那您去不競爭,人家就搶您的市場。我們不能去欺負人,但也不能傻傻的被人欺負。


所以真正禪修的人,對世界會看得越來越清楚,也不會因為世界有殘酷的一面,就失去了對生命的歡喜跟活力。而是會更加帶有慈悲和智慧去處理和麵對遇到的一切問題。


以上內容根據課堂答疑整理

圖片來源 | pexels.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