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焦虑?《番茄工作法》,教你这样管理时间

拖延?焦虑?《番茄工作法》,教你这样管理时间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书籍是《番茄工作法图解》。

所谓“番茄工作法”,就是把你每天要做的事情理个清单,设置25分钟的闹钟,从第一件事开始做起。每件事的番茄钟数可不同,这取决于事件的难易程度。在番茄钟内,尽量保证自己心无旁骛、不受打扰,高度集中精神,保证在闹钟未响前,全身心投入问题的处理中。一天结束时,还要把应用的情况进行记录、处理和可视化,建立起一个发现、整改、进步的良性循环。

《番茄工作法图解》,讲的就是如何管理时间,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问题。

学习也好、工作也罢,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种情况:感觉自己从早到晚都没闲着,但工作或学习的进展却异常缓慢、收效甚微。人累、心累,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有时甚至是,一天两天过去了,一月两月过去了,想做的、要做的事,还没做完。这里面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叫“拖延”。拖延,不一定都是主观过错。可能是事情太难,操作起来太复杂;事情太琐碎,整理起来费时费力;事情太多,做了一堆还剩一堆。

我们需要一定的规划,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轻重缓急依次、有序的分步推进,最终实现全面完成的目标。

拖延?焦虑?《番茄工作法》,教你这样管理时间

番茄工作法的核心辅助工具是3个清单(活动清单、今日待办、记录)和一个带闹铃功能的设备(比如手机)。活动清单的用途,是记录所有你需要完成的事项。今日待办,就是你当天的工作任务。记录,用于汇总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统计数据。

番茄工作法把一天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就是从活动清单中按照“四象限”原则选出你当天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放进“今日待办”里面。

第二阶段是跟踪。实际就是开启番茄钟,把要做的事从第一件开始,一一落实。如遇中断,记录下来。

拖延?焦虑?《番茄工作法》,教你这样管理时间

第三阶段就是记录。一天结束时,将当天收集的数据进行一个梳理,汇总记录下来,比如中断次数、某事实际耗费的番茄钟等。

第四阶段就是处理。从记录的汇总数据中,找到有用信息,作为后续改进的突破口。

第五阶段是可视化。将所有有用信息进行系统梳理,组织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思路,对流程进行科学化、个性化的调整。

拖延?焦虑?《番茄工作法》,教你这样管理时间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每个番茄钟之间的休息时间,必须保证真正用于大脑休息。3-5分钟不等,具体视情况而定。每4个番茄钟为一组,一组过后,需要进行阶段性休息,15-30分钟不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在投入下一次工作时,大脑尽量清醒、不疲劳。

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唯一的方法是坚持约束自己一直重复这种习惯。我是一个中度拖延症患者,番茄工作法确实让我受到一些提高效率、合理分配时间的启发。

拖延?焦虑?《番茄工作法》,教你这样管理时间

任何方法,只有真的起到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作用,才算是好方法。换言之,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才称得上好方法。所以,不要迷信方法,别人的经验都是参考;不要完全听信方法,要结合自身实际,把方法个性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就像严格意义上的番茄工作法,还有很多细节性的讲究和注意事项。我们用它的目的,就是节约时间,如果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研究它的每个小细节或是一字不差的依葫芦画瓢照搬,就有本末倒置的嫌疑。毕竟,如果时间足够多,我们大可得过且过。

所以,番茄工作法的应用,要灵活机动。

——END——

大家对番茄工作法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