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继武:国际政要“确诊冲击波”

尹继武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如果身处重症监护病房的首相病情严重到无法继续正常工作,是否有“后备计划(Plan B)”来维持政府正常运作?这是很多英国人一度关心的问题。路透社指出,英国当前的不成文宪法中还没有对这一情况设置Plan B,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或“将在必要时代为理政”。

观点|尹继武:国际政要“确诊冲击波”

4月6日,在英国伦敦,一名警察在英国首相约翰逊接受治疗的医院外执勤

国家领导人的身体素质及健康状况对政局的影响历来为人所关注。这也成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政坛的一个缩影。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以来,全球已有多位政要确诊,还有包括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内的多人接受隔离,美国总统特朗普、巴西总统博索纳罗等也曾被报道接触过确诊或疑似病例……诸如此类的情况,将给各国及国际政坛带来哪些影响或改变?

领导人健康状况有多重要

领导人与国家发展和历史进程的关系不言而喻,一国的政治稳定、经济预期以及社会认同等,往往与领导人的健康形象息息相关。

一般而言,当身患疾病后,人的认知和注意范围、情绪稳定性及时间意识等都会发生变化。如果领导人患病,则有可能影响到内政外交决策及其质量。

历史上,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压、阿尔茨海默症、癌症、中风等,对领导人的身体健康、执政能力和公众形象影响甚大。

以历史上的美国总统为例:威尔逊身患中风,健康恶化,与之相关的“心理问题”被指是导致其“国联方案”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1994年11月5日,里根宣布他被诊断出罹患阿尔兹海默症,而其实早在其执政后期就有相关消息传出,据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回忆,里根在执政后期需要依靠提示卡片才能完成演讲,在记者招待会上的回答有时也会变得含糊不清,甚至会在白宫会议上打瞌睡,还有几次竟已无法认出自己的某些家庭成员。

通常,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属于高度机密,因为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国政治稳定。所以,无论身患何种疾病,领导人一般都需要保持一个健康的外在形象。在当今国际社会,各国更为重视“健康领导人”形象的塑造。在选举中,领导人的健康状况及报告也往往成为重要的争议话题。

尽管新冠病毒的致死率并不算高,但其潜伏期较长、传染性强,因此会给确诊政要在短期内正常履职带来困难。比如,隔离期会给正常的执政团队会面议政造成不便;确诊后的病情发展也充满变数,如果病重就需要考虑继任者的问题,而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宪法规定未必详尽。

基于历史经验,1967年生效的美国宪法第二十五修正案规定,在现任总统被免职、死亡或辞职时,副总统直接继任总统,而在现任总统有严重疾病等导致不能履职的情况下,副总统可以代理总统职位。但英国宪法对此并无明确规定。

“中招”概率背后

面对传染病威胁,个体做好防护无疑是重要的,而国家强大的应急与动员能力则是整体治理的基础。多种因素作用下,不同人群的确诊几率存在差异,各国领导人面临的情况也是如此。

相对而言,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因选举需要,必须时常出现于社会公众面前,其感染概率较高。不过,在美国等国家,领导人突然确诊罹患疾病,或由于其他原因丧失执政能力,一般不会对其政党继续执政及国家层面的政治与社会稳定造成颠覆性影响。比如,二战期间罗斯福因病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总统;肯尼迪总统被暗杀后,副总统约翰逊继任。英国虽没有成文宪法规定领导人因病导致继任问题发生时的应对,但总体上也不会形成政治剧烈动荡局面。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国家和社会的应对及其成效差异甚大,表明这种传染性极强的病毒会造成何种影响,还与民众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等密切相关。

在民众自律性较强的国家,从决策层到普通民众,对于要求采取隔离措施等能够较快地形成共识;而在另一些国家,民众无法迅速对疫情严重性形成共识,甚至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面对疫情时也显得漫不经心。

此次英国王室、首相及其执政团队成员等“上层”人士接连确诊,显示出在防护自律性问题上,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德国、奥地利等国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别。

多重影响

政要确诊,对一国内政外交冲击巨大。尽管各国具体情况不同,因而存在诸多差异,但都不能不重视这种非传统安全威胁可能带来的风险。

首先,领导人如果确诊,短时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国国内政治的不稳定,表现为正常的、日常的办公中断,执政团队工作方式生变等。

同时,领导人确诊的影响,更多作用于社会心理层面。换句话说,一些政要确诊新冠肺炎,也许不会对政局稳定性带来冲击,但相关社会影响却难以控制。因为政要确诊无疑向社会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疫情严重性的程度,而这种社会心理预期会改变普通民众的认知,继而整个国家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可能被改变。

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心理预期,还通过股市等虚拟经济表现出来。比如,美国政要被感染与否,可能直接影响到华尔街股市的表现。因此,从经济信号层面来看,政要确诊与否,确是一个重要的机密问题。

本期编辑:黄米佳

来源:《环球》杂志

观点|尹继武:国际政要“确诊冲击波”

人大国发院是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2015年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入选全球智库百强,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在基础建设、决策咨询、公共外交、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扎根中国大地,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智库”。

观点|尹继武:国际政要“确诊冲击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