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難道我真的是為了證明什麼嗎?

題記

你這又能證明什麼?有什麼意義?這是我自駕走完7條進藏路線之後,有網友給我的留言。而我們很多人,一旦討論某件事的意義,往往會立即上升到道德層面,去偏執的肯定和否定問題。

有人研究世界著名作家卡夫卡的文學作品時,得出這樣一個結果:人生之所以有意義,就在於人知道生命會終結。

我們何嘗不逆向對其進行解讀,就是因為我們人知道生命會終結,所以我們人才知道過程才是生命本身。於是意義的詮釋就由過程來承擔,因此只有人懂得用藝術來愉悅自己,用藝術來感染自己,用藝術來淨化自己。

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難道我真的是為了證明什麼嗎?

當一位真正的藝術家拿起畫筆的那一刻,他不會在乎結果是否得到大家的認可,繪畫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創造和修行的過程;當一位真正的音樂家敲響第一個音符的時候,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能在整個過程中被感動,第一個感動的一定要是自己。

1

截止9月底,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從最早的青藏線,到之後的新藏線和川藏線南線,再到今年走的川藏北線、唐蕃古道,以及滇藏線和號稱最難走的進藏路線-滇藏新通道丙察察線。

為此我發了一個微頭條,用以紀念這個屬於自己旅行的里程碑時刻。微頭條收到了很多網友的留言,有的人這樣留言:這有什麼?它能代表什麼?

還有人說你的今年旅行進程要結束了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每一個階段的結束,恰恰就是一個新階段的開始。這7條進藏線路中,有的線路我已經走了兩遍或兩遍以上。因此,雖然走完了進藏的7條線路,並不代表我不會再去西藏。

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難道我真的是為了證明什麼嗎?

其實我發微頭條的目的並不是炫耀,也不是證明,而僅僅是表達我某一段時間的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對我內心的一種反問是什麼。

不管是騎行還是徒步,也不管是自駕還是拼車,我們似乎都在為去西藏而不斷前行著。但在眾人的目光中,有支持的聲音,也有質疑的聲音。

你們到底要證明什麼?也許有人在證明什麼,但我想證明的並不是旅途和歷程所造就的結果,而是人生應該有的無限種可能其中某一個過程。

過去,我們總在循規蹈矩;過去,我們總在沿著父母和親人的足跡。我們就這樣戴著光環,帶著被肯定和否定的眼神,走著別人已經規劃好的路,週而復始著生活著。記得有位讀書欄目主持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這一代的經驗對下一代沒有任何的參考意義。

而今天,世界如此的豐富多彩,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人離開了這種循規蹈矩的人生軌跡,離開這種週而復始的單調人生複製,他們有著自己的路,自己的夢想和方向,拒絕做複製品和替代品,拒絕走著過去同樣的老路。

2

西藏,就是這樣一個地方,每一條路都有每一種風景,每一次旅程,都有每一次不同的經歷。看風景你走走川藏南線,多層次的風景,讓你在一天裡經歷春夏秋冬;看人文你可以走走川藏北線,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信仰的力量;喜歡挑戰身體極限的,你走走新藏線,這裡曾經有這樣一句順口溜:界山大坂撒過尿,死人溝裡睡過覺......這都是在刀尖上跳舞。

我並沒有因為7條線路這個結果而自豪,我只是因為這7種不同的歷程而欣慰。因為這種多彩的過程,是我這段歲月裡,最值得我肯定的,因為生命就應該讓自己每一刻都活的夠多彩,夠充實,每一刻都是值得自己肯定的。

只是這種詮釋生命的意義,有人選擇旅行,有人選擇學習,有人選擇藝術......,但只要過程是快樂的,只要感動的是自己,只要歷練的是自己

多少年來,我們似乎都在為一個看似美好的結果,而毅然的放棄過程的美麗。不斷的向前,似乎生活就是這樣的:目標美麗,過程痛苦的樣子。我不否認這是一條路,就像有些人喜歡治國平天下;但我卻喜歡另一條路,就像有些人喜歡追求藝術對人的洗禮。

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難道我真的是為了證明什麼嗎?

當我背起行囊,開始了旅行。一切都打碎了過去的生活範式,我開始了感受過程、體驗過程的人生旅途。從此目標變得並不那麼重要,過程才是我的主題。旅行並不是我生活的全部,所以旅行不僅僅是讓我的身體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讓我的心靈能走回來。

把旅行對過程的感知,放回到我們平常的生活中。於是我不斷的甚至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的追求豪宅豪車的目標不再是唯一,生活中的每一天,快樂開心才是目的;於是我不斷要求孩子們努力拼搏獲取學位、職位已經不是唯一,我希望的是她們每天心靈健康和快樂才是目的。

記得之前很喜歡看卡夫卡的小說,每次看他講的故事,我總是非常的壓抑,也不時的會發出無奈的苦笑。他幾乎所有的小說主題都離不開對一個生命過程的壓抑和無奈的關注,最後甚至想象自己只躲在一個地洞裡,像一隻老鼠一樣避開人世間。

他寫出了那個時代很多人的內心世界,這個內心世界就是對生命過程痛苦的關心。而我看到我們很多作家的小說時,不時的就會看到一個接受鼓勵,一個受到前輩們榜樣影響的人,經歷了艱難困苦,最終名利雙收,並且留下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喜劇結局。

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難道我真的是為了證明什麼嗎?

喜劇的結尾總是那麼的讓人舒心和欣慰,但結束的卻是我們對過程的繼續思考。我們缺少悲劇的文學作品,因此我就很喜歡獲得矛盾文學獎的小說《白鹿原》,因為它是一本悲劇小說,悲劇結束了我們對結果的欣慰,開啟的卻是對過程的反思。

我們太過於注重結果,而忽視過程。

結束語

我並不否定以結果為導向的生活,但多彩的世界,向來應該是有著多元的人生才能組成。有人問我旅行你得到了什麼,又能證明了什麼?

為什麼去拉薩,是這麼多人的旅行夢想?它的魅力所在就是拉薩並不是那個只有布達拉宮的地方,拉薩其實是在路上。

我們很多人似乎關注結果,比關注過程更關注。就像登山,英雄永遠屬於那些登上山頂的人,而往往忽視了那些並沒有登上山頂的人,

其實他們的過程何嘗不是同樣的精彩。

如果真要回答“證明什麼”這樣的問題,我想說的是:它讓我知道,有時候結果並不重要,過程才是你旅行的全部。

我終於走完了進藏的全部7條線路,難道我真的是為了證明什麼嗎?

如今的進藏之路,已經不只是一種艱辛的歷練之路,還有著魅力風景和多彩人情的人文之路。人與路的故事,人與人的情感碰撞,每時每刻都在這裡發生著。

走完7條的進藏路線的結果其實對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經歷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體驗到了什麼!這才是我旅行的全部,旅行不是你走完了7條線路的這個結果。人生也應該有這樣的。

篇外篇-關於我的名字

餅子讀行,其中的“餅子”是我的外號,它是跟隨我三十年的外號,小時候非常不喜歡,長大後開始喜歡上了這個外號,於是就用了這它作為網名。而“讀行”有些網友理解為“獨自行走”的意思。

其實獨自行走只是我旅行中的某一個階段,我還希望也有某一個階段,要和家人一起行走,因此“讀行”的初衷並不是獨自行走。

讀是讀書,讀書與行走。但表面讀的是書,其實最終讀的還是自己。因此“讀”是有著用內心去輔助於行為的意義。讀書從來不是讀別人的書,而是用別人的文字打開自己的內心。所以我是希望我的行走是“用心”去行走,用行走反問自己的內心。

[旅行散文篇]

文:餅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