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百里奚為秦國第一名相,千古流芳。

在眾多史書的記載裡,百里奚的身份是非常混亂的。

但百里奚的人物形象,給人們影響最深的,卻是明人馮夢龍的演義小說《東周列國志》。

該書第二十五回《智荀息假途滅虢,窮百里飼牛拜相》、第二十六回《歌扊扅百里認妻,獲陳寶穆公證夢》寫:百里奚是虞國人,字井伯,家窮,三十多歲了,始娶妻杜氏,生下一子。百里奚胸藏丘壑,有治國大略,不甘窮困一生,渴望到外面闖蕩一番。

妻子杜氏支持他的想法,用“好男子志在四方”的話來勉勵他,並殺了家裡唯一的老母雞為他餞行。分手時牽袂而對泣說:“富貴勿相忘!”

百里奚先是到了齊國,因為無人引見,沒有得到錄用。

百里奚漸漸陷入困境,最後淪落到了沿街乞討的地步。

所幸食至人蹇叔悲天憫人,收留了他。

百里奚和蹇叔志趣相投,兩人結為兄弟。

百里奚比蹇叔小一歲,呼蹇叔為兄。

不久,齊國的齊襄公被上卿管至父和連稱弄死了,公子無知為新一代齊國國君。

百里奚認為,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子無知接任了國君的位子,勢必要招攬大批新人,自己應該有入仕的機會。

的確,公子無知很快就張貼出了招賢榜文,招攬人才。

百里奚躍躍欲試,想去應聘。

蹇叔給他潑了一盆冷水,說,公子無知的口碑很差,雖然篡奪了國君的位子,但一定不能長久,而且,齊襄公有兒子流亡在國外,一定會回來的,去給他打工,腦袋怎麼掉都不知道!

百里奚被冷水從頭澆到腳,趕緊打消了主意。

事情的發展,正如蹇叔所料,公子無知很快敗亡,百里奚僥倖躲過了一劫。

過了幾年,百里奚聽人說周襄王的兒子王子頹喜歡養牛,心中暗自思忖:我在鄉下養過牛,算是行家裡手,不如去周王室打工,看能不能打開局面。

蹇叔告誡他說:“大丈夫不要輕易失身於人。你一旦擇主而事,就不能中途棄之而去,否則就是不忠;你一旦選擇了一個不肖之主而與之同患難,就是不智。你先去看看,再謹慎作決定,我料理好家事,也過去幫你參謀參謀。”

百里奚風塵僕僕地趕到洛邑,不管不顧,冒冒失失地報名成了王子頹手下的一名養牛郞。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百里奚把心思都花在養牛上,牛群被養得膘肥體壯、龍精虎猛。

王子頹非常欣賞百里奚,準備把他提拔為自己的家臣。

但是蹇叔來了,他經過暗地裡一番考察,對百里奚說,王子頹這個人志大才疏、心懷不軌,他手下多是善於讒諂的小人,成不了大事,跟他,別是羊湯沒吃到反惹一身羶。

百里奚想起了公子無知被殺之事,心中懍懍,聽從了蹇叔的勸,心灰意冷,想回虞國老家。

蹇叔突然想起了什麼,說:“虞有賢臣名叫宮之奇,是我的故舊好友,我和他相別已久,你既然要回虞國,我和你一起同行,趁機去拜會拜會他。”

蹇叔見到了宮之奇,極力推薦百里奚。

在宮之奇的張羅下,百里奚被虞公拜為中大夫。

百里奚樂壞了。

可是,蹇叔又給他潑冷水了,說:“我覺得虞君見識少而剛愎自用,並不是什麼有作為的君主,兄弟,還是及時抽身吧。”

這時候,王子頹造反被殺,百里奚因為抽身早,又躲過了一劫。

現在聽了蹇叔的話,他也很糾結。

猶豫了許久,他下定了決心,對蹇叔說:“兄弟我久困風塵,猶如魚困陸地,有一勺水延續性命就謝天謝地了,管不了那麼多了。”

蹇叔黯然,告辭而去。

不得不說,蹇叔的見識實在高出百里奚太多。

百里奚在虞國當大夫還沒當幾天,虞國就被晉國滅了,百里奚成了晉國的俘虜。

秦國國君秦穆公為了與中原文化接軌,積極與晉國聯姻。

晉獻公讓太史占卜,得出的結論是:與秦國利於姻好,不利於戰爭。

於是,他同意了這門親事,嫁女伯姬給秦穆公。

伯姬出嫁時,百里奚成為了陪嫁奴隸。

百里奚認為自己空有濟世大才,未能遇上明主舒展,年近老邁又成了奴隸,比僕妾都不如,不堪其辱,偷偷開溜。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百里奚逃到了楚國,重操舊業,替楚國國君楚成王養牛。

秦穆公的手下里有一個來自晉國名叫公孫枝的謀士,他告訴秦穆公說,百里奚是個世間罕有的大賢士,鼓動秦穆公派人去楚國贖取百里奚。

秦國的使者拜見楚成王,僅僅用了五張黑公羊皮,就贖取了百里奚。

秦穆公見到了鬚髮俱白的百里奚,有些愣,問:“年幾何?”

百里奚拈鬚大笑:“才七十歲。”

秦穆公捶胸頓足,嘆道:“惜乎老矣!”

百里奚不服老,誇誇其談了一通,說什麼你想讓我逐飛鳥、搏猛獸,我的確是老了點。如果你想讓我和你坐在一起策論國事,那還年輕著呢。你想想,當年姜太公年已八十,垂釣於渭水之濱,周文王知賢愛賢,車載以歸,拜為尚父,終定周鼎。我現在遇了你,豈不比呂尚遇上文王更早了十年?

秦穆公壯其言,爵百里奚為上卿,任以國政。

人們因此稱百里奚為“五羖大夫”。

百里奚鄭重地向秦穆公推薦了蹇叔。

蹇叔於是與兒子白乙丙入秦。

關於這個白乙丙,書中特別交待:蹇氏,丙名,字白乙。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百里奚在秦國幹出了政績,名揚四海,他的妻子杜氏也帶著兒子孟明視前來投奔。

孟明視也被拜為大夫,與蹇叔的兩個兒子西乞術、白乙丙合稱“三帥”,掌管秦國軍隊。

……

以上所寫,活靈活現,但終究只是小說家言,可信度很低。

比如小說中寫的:“百里奚是虞國人,字井伯,年三十餘,娶妻杜氏。”

但《史記·商君列傳》中卻記:“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而《穀梁傳.莊公十年》雲:“荊者,楚也,何為謂之荊?狄之也。”即荊國就是楚國,百里奚是楚國人。

《水經注》裡面交待得更明確,該書卷三十一(淯水)載:“淯水又南,梅溪水注之。水出(宛)縣北紫山,南經百里奚故宅,奚,宛人也,於秦為賢大夫,所謂迷虞智秦者也。”

另外,《荊州記》也記:“(南陽)郡西七里有梅溪,溪西有百里奚宅。”

《太平御覽》亦載:“(南陽)郡南七里有梅溪,故考傳雲城西有百里奚宅。”

現在的南陽市中心城區西,的的確確就有一個百里奚村。

不過,讓人生疑的是,《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記載:“在百里奚村東,高約七米,稱百里大夫墓。墓前擺放七塊巨石,俗呼七星冢。唐開元二十三年鄭璉書五大夫碣銘,後佚。”

百里奚死於秦國,而且在秦國有封地百里邑,怎麼死後又葬到楚國宛邑去了?

話說回來,《東周列國志》之所以寫百里奚是虞國人,也是有根據的——《戰國策》稱:“百里奚,虞之乞人,傳賣以立革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

現在的山西平陸縣槐下村也立有“虞賢百里奚墓記”墓碑,碑文記載是北魏太和丙子年(公元497年)立。

很多當代書籍如《運城地區志》、《鳳翔縣誌》、《移民大遷徙》、《遷民姓氏尋源》、《鳳翔史話》、、《大秦史》等等,也都沿襲了《戰國策》的記載,把百里奚定位為虞國人。

《東周列國志》裡面一口一個“百里奚”,《周史演義》在介紹孟明視時更是說他“複姓百里,名視,字孟明。”但是,這個“百里”,應該是指百里奚到了秦國後得到的百里邑封地。人們尊稱他為“百里”,並不是因為他姓百里。

那麼,百里奚本來應該姓什麼的呢?

唐人林寶編撰的《元和姓纂》中記載:“虞仲之後,公族有井伯,即百里奚也;生子孟明視,子孫以王父字為氏。”

虞仲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次子仲雍的曾孫。

周康王封其於虞(今山西平陸縣北),從而建立虞國。

根據這個說法,百里奚就應該是虞國人,是虞仲之後,屬於虞國的公族,名叫井伯。

也就是說,百里奚就和周天子同一個姓,姓姬。

南宋人鄭樵撰寫的《通志》支持此說,稱:“姬姓虞仲之後也,有百里奚者,為虞之公族大夫,晉獻公滅虞,虜虞公及其大夫百里奚,以媵秦穆姬。”

不過,《百家姓·井》裡面卻說:“據《姓源》所載,周代姜尚(太公望)受封於齊國。其後有出仕虞國者,為大夫,受封於井邑,稱為井伯。”

在這兒,百里奚又成了姜太公的後代,姓姜。

當然,最權威的還是先秦典藉《左傳》裡的說法,該書在“僖公五年”條中說:“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百里奚在《史記·秦本紀》的第一次出場,就是出現在“以媵秦穆姬”這個環節中,原文為:“五年,晉獻公滅虞、虢,虜虞君與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馬賂於虞故也。既虜百里傒,以為秦繆公夫人媵於秦。”

由此可知,井伯就是百里奚。

也無怪乎《東周列國志》寫秦穆公與百里奚一番長談過後,心悅誠服地說:“孤之有井伯,猶齊之得仲父也!”

百里奚在《史記·秦本紀》中出場後,就亡秦走宛,從而被秦穆公以五羖羊皮贖了出來。書中特別提到:“百里傒年已七十餘”。

《左傳》裡面從未出現過“百里奚”的名字,只有“百里”、“孟明”、“百里孟明視”、“孟明視”的說法。

秦史學家馬非百先生指出,“奚”的本義為隸役。《禮記》有《疏》:“有才能曰奚,無才能曰奴。”《周禮·酒人》:“奚三百人”。注:“猶今官婢”。

即百里奚是一個賣身為奴之人,被秦人稱為“奚”。

也就是說,“奚”,和“五羖大夫”是一樣的,都是一個外號,並不是百里奚原來的名。

馬非百先生因認為,孟明視和百里奚其實是同一個人。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他的依據是,《左傳》裡面寫的“召孟明、西乞、白乙伐鄭”,“復使孟明為政”,“猶用孟明,孟明增修國政,重施於民”,“遂霸西戎,用孟明也”等等事蹟,與《史記》中寫的百里奚相秦,伐鄭霸西戎等事蹟完全重合。而且,秦國在秦武王置左右丞相之前,還沒出現過兩人同時執政之例,尤其沒有以父子同時執政之例,由此可知,百里奚、孟明視就是同一個人。

馬非百先生還提到了最有說服力的一點:《左傳》中記載的“秦用孟明,遂霸西戎”,“奚相秦,而西戎八國來朝”。而《戰國策》又說“百里奚,虞之乞人,穆公用之而朝西戎”,“朝西戎”、“西戎來朝”等等,顯而易見,都是同一件事。但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穆公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買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枝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李斯是秦相,自然深諳秦國曆史,孟明視既然有“秦用孟明,遂霸西戎”的光輝業績,李斯在歷舉秦國前賢時,只提百里奚而不提孟明視,足見百里奚就是孟明視。否則,李斯對“遂霸西戎”的孟明視而不見,根本說不過去。

另外,《左傳》記載秦穆公遂霸西戎之後,周王對秦穆公、孟明視和子桑三人,分別加以讚美。說秦國之所以能稱霸西戎,那是因為秦穆公重用孟明;而孟明之所以得到重用,又在於子桑能知人而舉善。這個子桑就是公孫枝。《左傳》中並沒有公孫枝舉薦孟明視的記載,而《呂氏春秋·慎人》裡面有提到公孫枝向秦穆公舉薦了百里奚。《韓非子·說林下》裡面也有“公孫支自刖而尊百里”的文字,可見,百里就是百里奚,百里奚和孟明視就是同一個人。

還有,《史記·商君列傳》中說的:“百里奚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一救荊國之禍。”即秦穆公的東進政策,是在百里奚的主持下展開的。但《左傳》和《史記·秦本紀》都記載攻打鄭國的人是孟明視。原因就是司馬遷考證錯誤,把一人誤認為是兩人了。

馬非百先生還指出,秦國先進伐鄭之時,《左傳》只記載“公訪諸蹇叔”及“蹇叔哭送其子”。同書其他地方,如晉原軫提到的“秦違蹇叔而以貪勤民”,又如穆公事後檢討的“孤違蹇叔,以辱二三子”,都根本就沒有涉及百里奚。《淮南子·道應訓》和《史記·十二諸侯年表》也只僅有“將伐鄭,蹇叔曰不可”之類的記載。《呂氏春秋·悔過》和《淮南子·道應訓》所記載的勸諫秦穆公及哭送兒子出征的,都只是蹇叔一人。《史記·秦本紀》卻強把勸諫秦穆公及哭送兒子出征的人寫成“蹇叔與百里奚”,但在《史記·商君列傳》的記載中,百里奚本身是主持東進政策的人,是攻伐鄭國的主謀,他又怎麼會自行諫止呢?《史記·秦本紀》的寫法,明顯與《史記·商君列傳》裡的交待不符,可以說是自相矛盾。

《國語》裡面又記載:秦穆公九年,晉國內亂,秦穆公曾與群臣商議對策,原文載:“乃召大夫子明及公孫曰:‘夫晉國之亂,吾誰使先若夫二公子而立之,以為朝夕之急?’大夫子明曰:‘君使縶也。’”高誘注:“子明,秦大夫百里孟明視也”。

馬非百先生分析說,按照《史記》的記載,百里奚是在秦穆公五年入秦的,在秦穆公九年,時間僅僅過了四年,秦穆公對百里奚計聽言從,如果說子明就是孟明視,而孟明視又是百里奚的兒子,那麼,秦穆公豈有遇上國家大事不先與為政之父相商,反而向他的兒子求教之理?

謎之“秦國第一名相”百里奚,姓名、籍貫、年齡、事蹟,讓人生疑

最後,《左傳》記載在崤之戰後,秦大夫及左右要求秦穆公殺孟明視以謝敗軍這罪。秦穆公長嘆說:“孤實貪以禍夫子,夫子何罪?”馬非百先生說,如果孟明視是百里奚的兒子,而這個時候的百里奚還健在,秦穆公怎麼可能稱呼他的兒子“夫子”呢?

種種跡象表明,孟明視和百里奚並不是父子,而是同一個人。

即使孟明視和百里奚不是同一個人,百里奚的年齡也讓人感到難以置信。

《史記·秦本紀》中記載: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用五張羊皮贖回了百里奚,百里奚當時七十餘歲。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5年),發生崤之戰。這之間已經過了三十一年。

不管百里奚是不是孟明視,他都還健在。

那麼,這一年,他已經有一百多歲了。

關於百里奚的結局,《史記·商君列傳》中借趙良之口稱:“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

從趙良的說法中猜測,百里奚應該是善終。

但在《史記·蒙恬列傳》中,蒙恬又將百里奚與為秦穆公殉葬的“三良“相提並論,說:“昔者秦穆公殺三良而死,罪百里奚而非其罪也,故諡名曰繆。”

似乎,百里奚被秦穆公論罪處斬了。

百里奚,真是一個謎一樣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