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衣的起源

壽衣,是一個人忙碌了一生最後穿著“帶走”的衣冠,舊時期的老人們,萬般節儉也要給自己準備一套像樣的壽衣、壽材,為的是體面的走,不讓世人說兒女不孝,還可以使喪事到來時不慌張。據說,到了陰間像樣的穿戴也不受小鬼欺侮。

石家莊民間有這樣一個關於壽衣的傳說:滿族入關後,於順治元年(1644)厲行改冠易服的法令,有些鄉間百姓,因不知法令,偶爾穿著明代的服裝進城,大多數被剝的精光,險以保全姓名為幸。滿清政府通過武力,強制實行滿族服飾,儘管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對這種大規模的改冠易服難以接受,但畢竟是大勢所趨,況且有嚴厲的法律制約,所以也就漸漸的習慣了這種滿族的裝束。因為滿清初年的剃髮易服,漢裝和少數民族被迫改穿滿族的服裝(唐裝馬褂)。久而久之滿族的唐裝馬褂也逐步擴展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現代壽衣的標準形式。

往生學說:壽衣乃是往生後謁見老祖宗的禮服,它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孝意和企盼,因此能為長者增壽,為兒孫增福,使人心態祥和,日夜安寧,生活平安。人在世的時候需要尊嚴,過世時更需要尊嚴,那麼過世的親人穿著帶走的這套衣冠顯得尤其重要。因其重要,才更應由我們親自為親人挑選。親自為親人挑選壽服,體現了對親人一生勞碌的肯定與孝敬,體現了對親人的感恩之心,更是對先祖的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