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感悟

論境界

人們經常說境界這個詞,那麼什麼是境界呢?我以為,境界是人從內心感覺到的一種精神狀態。正如臺灣學者南懷謹所說,境界可以意會,不可以言傳。意思是說,自己的境界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的到,別人是體會不到的。境界是屬於一個人精神層面的東西,別人看到的只是一個人的表面狀態。境界有高有低,即高層次的境界和低層次的境界。簡單說所謂高層次的境界,就是有利於身心健康的境界。達到這種境界,人的內心可以感覺到一種滿足、喜悅和平靜的感覺。例如從事各種創作或者創造,當他的作品完成後,他就會有一種成就感和滿足感,他就會感覺達到了一種境界,這種感覺別人是體會不到的。當你讀一本好書的時候,你深深被書中的情節所吸引,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運,或者被書中的智慧哲理所折服,這時你就進入到了一種境界。當你欣賞或者演奏音樂的時候,你的情感融入到音樂的旋律之中,隨著音樂的旋律跌宕起伏,這時你就到了一種極其美妙的境界。當你到一個山水秀美的地方旅行,這時你一個人徜徉在山水間,只有風聲,鳥聲,水聲和你作伴,你感覺到你的全部身心己經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此時此刻你的內心沒有任何雜念,只有喜悅,平靜和昇華的感覺,這時你就達到了一種境界。那年我去廣西資源的天門山,就是這種情形。當時上到山頂只有我一個人,站在透明玻璃平臺上,腳下是深淵,周圍是綠色的群山,一片寂靜,此時此刻我感覺思維特別凊晰,心情異常平靜,真正體會到了什麼是迴歸自然的感覺,如果沒有身臨其境,是不會有那種體會的。當然這只是我們普通人所能達到的境界,至於更高一層的境界,如佛、道的境界,那不是普通人所能達到的。

低層次的境界正如南懷謹先生所說,是一種眾生的苦惱境界,即“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這種境界之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的到。人到了這種境界,就談不上享受生活,只能是渾渾噩噩的活著。因此,人一生應該努力去追求高層次的境界,避開低層次的境界。應該時刻清醒認識到自己現在所處的是一種什麼境界,不斷去學習思考實踐,不斷提高操控把握生活的能力,逐步使自己的心智成熟起來,身心健康起來,這樣才能進入到人生高層次的境界,從而享受瑰麗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