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瞭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萬物生長靠太陽”這句話是我們在牙牙學語時就曉得的客觀真理,不敢想象假若這世界沒有太陽會是怎樣一幅景象。依農作為一個農業人,其它的影響咱講不嚴謹也不好推測,反正要是沒有了太陽,就沒有了光,溫度也會隨著驟降,地裡的農作物都不會再長,那時不論是解饞的車釐子、奇異果,還是充飢的小麥、玉米我們都也再吃不上。溫度和光照是太陽給予地球生物最好的饋贈,不能說溫度和光照之間由以誰為甚,但今天依農要和大家聊光照與農作物生長之間的關係,所以咱且讓它當個主角。

在農業種植生產過程中,提及光照,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光合作用(作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有機質並釋放出氧氣的過程),我們都知道有光,作物才能造氧制養(光合作用的光反應釋放氧氣,暗反應合成有機質)。但其實光之於農作物的作用遠不止如此,它們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比如光照的時長決定著農作物的抽穗發芽和開花結果,因此才有了所謂的短日照和長日照作物,光照度

(單位面積下的光通量,直白的說就是光要是粒子一平方葉子上留了多少“粒”,光要是波的話一平方葉子上留了多少“波”,也是大部分農民朋友看不懂,專家們常提的“朗克斯”)的大小決定著農作物積累有機物的成分和總量;光強度的強弱決定著作物生長勢頭的強弱同時影響著養分的積累等等。反正只有光條件和作物特性均適宜對等時,莊稼才能產更多,果子才能更甜美。

依農曉得“種地”不是做“研究”,因此在當前農業生產現狀下上述那些只需知道的“複雜”,本文不做詳談(兩三千字的文章也講不詳細,有想深入瞭解的農民朋友可以讀閱專業書籍)。關於光照與農作物之間的關係,我們都知道農作物生長離不開光,但同時不良光照環境也會對農作物造成較大危害。農民朋友只有科學高效的避免不良光照對農作物的危害,才能增加效益。因此今天依農將通過“農作物生長靠太陽,農作物生長也怕太陽”、“要避免得先了解“寡照”、“日灼”的易發條件”、“預防“寡照”、“日灼”危害的措施方法”三個方面,幫農民朋友們瞭解不良光照對作物造成的危害以及避免這些危害的措施方法。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農作物生長也怕太陽

我們常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光照之於農作物也是一樣,農作物生長靠太陽的同時也怕太陽。怎麼說呢?中國人喜歡講究中庸之道,依農覺得用在光照與農作物之間的關係上也是十分貼切。農作物的健壯生長,光照弱了不行,太強了同樣也不行,得合適才行(當然這個“合適”就太過寬泛了,因為不同作物對光的敏感度不同,受光強度、光照度、光質的影響就不同。另外以此為方向寫“怕在哪?”,依農怕拿捏不好可能寫的冗長,所以咱還是簡單直白的從不良光照危害作物的表狀上來談一談)。接下依農就和大家聊一下不良光照的兩種情況及其危害。

一、怕她“不來”——寡照

商品化、規模化栽培的農作物光源主要來自太陽,一旦她“不來”(嚴謹一點說就是長時間的弱光天氣情況),就會使作物處在一個寡照環境中,也就是我們說的光照太弱。那寡照對農作物有什麼危害呢?首先寡照環境會降低農作物的光合作為,這也就意味著作物葉片的養分積累會下降,會造成作物減產降品,另外我們還要知道光合作用積累的養分不僅是供給“產量”,其中一部分還要供給作物的呼吸作用以維持農作物的生命活動。因此農作物長時間處於寡照環境下,就會導致農作物過度耗養,使植株處於生長弱勢的狀態,這也就意味著其它因素(病蟲害等)的不良影響會接踵而來。寡照環境下農作物植株的具體表狀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首先是植株生長緩慢;接下來是葉片變薄、莖稈變細;再然後植株可能出現萎蔫(一般是大範圍的,因此不一定是溫度高時農作物植株才會萎蔫);最後影響作物的產量和品質,迴歸到“錢”上,就會降低農民朋友的收益。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二、怕她“太強”——日灼

與寡照相反的不良光照環境就是光照太強,光照過強時農作物就多可能出現日灼危害,其實這個很好理解,作物和人一樣,光強時我們不塗防曬霜的話,皮膚也會曬出毛病,不一樣的是我們知道躲,作物只能在那裡“挨曬”。對於農作物的日灼病害,相信農民朋友都不陌生,因為不論種植什麼作物,或多或少都經歷過。簡單的講日灼病就是由於光照太強而使作物植株葉、花、果、莖、枝梢等部位產生的光輻射灼斑,其實可以把它歸結為物理或機械損傷。上圖中多種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有日灼危害的表狀,農作物受日灼危害後,對導致植株生長弱勢,抗逆性降低,影響其最終的產量和品質,再嚴重一些就可能導致植株死亡,完全喪失應有產能,給農民朋友造成巨大的損失。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要避免得先了解“寡照”、“日灼”的易發條件

瞭解異常光照條件的表狀和危害,在談具體防治措施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寡照”和“日灼”的易發條件,有跡可循後,預防防治時多可事半功倍。

一、不只是弱光才有寡照

農作物長時間處於弱光環境條件下時,多可能出現寡照危害,比如說長期的陰雨天氣;冬季短日照環境;設施種植時棚膜的透光性較差等等,對於這類易發條件農業從業者瞭解都相當透徹。但其實當光照強度正常時(這裡我們假定設施內光照強度和時長也正常),農作物也有可能出現寡照危害。對於露天栽培和設施栽培的農作物來說,當栽培密度過大時或是果樹類作物修剪不當,也就是田間植株隱蔽稠密時,雖環境光照雖正常但只是照到了那些能接觸到光的葉片,換句話說,那些因種植管理不當隱蔽葉片是不能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甚至是會由造養器官變為耗養器官,使植株出現寡照危害。另外對於設施栽培的作物,還可能出現另一種寡照情況,那就設施內二氧化碳含量低,有光條件但是沒有光合作用的原料,也會使作物植株出現寡照危害(多現於冬季)。

二、不是隻有夏天才有日灼

對於農作物的日灼危害,我們往往有一個慣性的思維,那就是隻有夏天才會發生,當然夏天日灼危害高發是不容置否的,畢竟夏天的光照是四季最強的,實際種植生產過程中作物日灼病也多現於夏天。但也絕不是隻有夏天才有日灼,日灼發生的條件除了光以外還有溫度(溫度越高越易發生)、植株持水量(水分含量越低越易發生),同時這三個條件中光是必須的,光照與其它兩兩組合或三者共存,均易導致農作物出現日灼危害。比如夏季作物日灼多因光強和高溫,冬季則可能因光強和植株持水量低而發生日灼危害,春秋季發生日灼危害的成因則可能更為複雜,並且不論什麼季節發生,其對作物的危害都是相當的,因此農民朋友一定要重視。(影響日灼發生條件還有很多,比如說幼嫩植株比老熟植株易發;弱勢植株比強勢植株易發等等,這些農民朋友都知道,在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預防“寡照”、“日灼”危害的措施方法

相信農民朋友對於預防“寡照”、“日灼”等異常光照條件對農作物的危害,都有一定的瞭解,依農之前的文章中也多有相關知識的穿插,所以依農今天在和大家談措施方法時,要和大家談兩個“不要”,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

一、不要一提寡照就只想到“掛燈泡”

當農作物出現寡照情況時,多數農民朋友們會想到補光,也就是我們說的“掛燈泡”,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出現不能滿足補光的條件(比如說露天栽培作物多難以補光)或是補光後不能起到預防防治的作用(比如說冬季設施栽培時棚內二氧化碳含量低或密度過大、果樹修剪不當時補光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一定要根據誘發情況多措施緩解,在預防寡照危害時農民朋友可以從以下幾種措施入手:①有條件的可進行合理補光(這和依農前面講的不矛盾,因為確實存在因弱光導致的寡照危害);②從植株入手,合理密植、科學修剪,提高植株間的通風透光性;③施肥促進作物的生長,從側面育壯植株,提高植株的抗性,肥料可選氨基酸、鋅、鎂等肥料。

二、不要談及日灼就想著“扯黑簾”

依農絕不否認在預防在農作物日灼危害時的最好措施就是覆蓋遮陽網,只是有時候它確實不可行,比如說種植面積較大時,此時說起來簡單實際去操作的話有很大難度;有時候可能適得其反,比如說直接將遮陽網覆蓋在植株上,遮光是遮光了但是可能導致作物植株承受高溫危害(黑色遮掩網吸熱能力強,接觸植株導熱後會出現熱害);此外防日灼不只這一個方法,農民朋友可以從另外兩點入手,其一是澆水提高作物的持水量或降低小環境溫度;其二是通過日常農事管理、科學施肥防病育壯植株,提高作物的抗逆性,應對可能發生的日灼危害。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以上就是依農總結的關於異常光照(寡照、日灼)的易發條件以及其對農作物的危害和相應的預防措施,農民朋友只有避免了這些異常情況才能讓農作物提品增收。最後依農想說其實關於光照和農作物之間的關係,我們仍在不斷的總結和探索中,利用好光,農業一定會有很大的進步。可能將來有一天,農民朋友在田間地頭聊起時,談的都是具體作物的具體適宜光強度、光照度和光質,依農期待那一刻的農業。

農作物生長,靠太陽也怕太陽,想要產量高避免強光、寡照很重要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