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讲述留守儿童缺失的那部分独有记忆?大家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90后讲述留守儿童缺失的那部分独有记忆?大家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1999年冬,我随大姑和大姑爷一道,从浙江坐火车回农村农家。这是我能够记事以来,第一次长时间坐火车。从上车时的兴奋不已,到2天后下火车的焉儿不拉几,短短的2天1夜,让我感觉好像度过了整整2个月的漫长时间,火车上到处都是务工返乡的叔叔阿姨,连过道上都站满了人,脚臭味、狐臭味和汗味充刺着这个车厢,而我就在火车上被染上了人生中第一次色子(虱子)。但那时我才6岁,不知道回老家之后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下了火车,又跟着大姑到汽车站转到县城的中巴车,折腾一番后,到了县城。遇到了老家的堂亲(三公公),没想到大姑在和三公公一番寒暄之后,就把我转托付给他,请三公公直接带我回家(现在想想当时的心真大),我紧紧跟在这个所谓的三公公从县城坐车回家,因当时下过雨,中途汽车轮胎陷在泥坑里,我还屁颠屁颠的跟着去推车。下车走过一段山路后,他说拱桥前面就是我家了。让我走水沟里,当时天黑,死活不肯下去,嘴里不停大叫:这是河,我不要下去。现在想来都好笑。

回到家之后,我就正式开启了我的留守生活,因为在这之后,爸爸妈妈三四年才会回一次家。而我也从老二直接晋级成了家中的老大,因为叔叔家的几个孩子也陆续被送回老家。我们家一到寒暑假,是极其热闹的,加上姑姑家的表姐弟,表兄妹,一张八方桌都坐不下。

90后讲述留守儿童缺失的那部分独有记忆?大家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上学之后,家里孩子多,阿婆就只帮最小的弟弟妹妹们洗衣服,而我们几个大,向来都是自己洗衣服,一直奉行的都是,爱干净就自己勤快一点,懒惰的话,就只有自己穿脏衣服。农忙时放学回家,走到对面的石坝子大声一喊,就飞快的跑去地里帮忙扯草草,麻红苕。

阿婆经常奉行兑换政策,她认为这样可以激发我们的斗志。比如,家里如果养兔子,我们只要参与了割草,喂食,打扫圈舍卫生,在下次卖兔子时,就会视我们几个孩子的表现情况分钱(一块,两块,三块或五块不等)给我们,我通常都是拿的最多的一个,因为我是最老实那一个,做的最多。农忙时节挖花生的时候,阿婆是最擅长领一排娃娃兵摘花生的,中途不会管你干什么,反正说好:摘下的带泥花生一毛钱一斤,我摘的动作虽然不快,但贵在坚持,用阿婆的话说是我不会偷奸耍滑。一上午能拿到五元钱,那一年我10岁。更好笑的是快下暴雨时,家里收玉米粒,农村以前的石坝子不平,到处凹凸,甚至带有泥沙,洒落在上面的玉米粒不好用扫帚扫起来,而我们这群娃娃就开启了小鸡啄米:捡五颗玉米粒一毛钱。

按理说农村的农活很多,像我们这种赚钱方式,应该能有不少买零食的钱吧。事实上,我们在学校里是很穷的,基本没有钱可买零食。阿婆说用我们捡玉米粒的钱给我们买牙刷,或者说用卖小猪仔的钱给我们买笑脸小蛋糕。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几个娃娃共有一本存钱书,阿婆把一本书分几个书签,每个书签上分别写有我们几个人的名字,然后把各自赚的钱和压岁钱分别放在书页中夹着,到买文具,辅导书的时候,再从各自对应的钱中拿出来。想不通阿婆当时为什么屡试不爽。

有些回忆是快乐的,但也有不快乐的记忆,在学校看见其他小朋友吃零食,难免心痒痒,我一个妹妹能从地上捡起人家吃过的大冰袋子吸好几分钟。一年到头基本很少看电视,因为阿婆认为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费电!以致于长大后,朋友们提起啥啥啥经典动画片,电视剧时,我差不上半句话,因为我们那个只能收到一个频道的黑白电视根本没有给我们普及。倒不是说家里买不起,只是阿婆不需要罢了。

今年爸爸妈妈不回家,去年爸爸妈妈也没有回家,阿婆说我爸爸妈妈明年回家。每年都是这样的情景上演,即便是爸妈回家,也总是呆个十来天又匆匆出门打工。我曾经很不争气的为了买一个会发光发声的玩具手枪,而错过了爸妈上车的告别,后面才知道是爸妈惯有的伎俩。

那时手机才刚出来,爸妈一两个月才打一次电话回家,每次都是隔一里路的表叔婆大声喊我们去接电话,得知近况后,爸妈才会给我们买衣服寄回家,但他们好像从来没问身高,所以身上的衣服从来都是盖住屁股,卷裤腿。曾经因为阿婆去接电话,我们贪看电视,被猫叼走两根猪脚,而我们被追打一顿。

农村以前从来没有补钙的观念,上小学二三年级,腿脚骨头之间经常隐痛,向阿婆说了之后,常常得到:"这都是正常的,我们以前连吃的都没有,巴拉巴拉之类的……"每天都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去学校,至于接送,在那个年代都是没有的待遇。我们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最羡慕的就是有雨伞的同学,因为我们下雨只能用对剪开的尿素袋,穿在身上,别说,放在现在都是很拉风的雨衣。诸如此类的还有不少,只记得当时是非常不好意思的,甚至尴尬,自卑,以致于到现在,还长时间直不起背,低头走路。

留守的经历说长也长,一时半会肯定也道不完的,儿时基本没有感受过在爸妈面前撒娇的幸福。留守的经历可以说有利有弊。自己现在能进厨房,能提能补,肯定得益于早干活,早经历。但骨子里缺乏自信,我想这大概是留守儿童最大的弊!

大家的留守生活有是怎样的呢?有什么难忘的经历?留守长大的我们还会选择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老家吗?

90后讲述留守儿童缺失的那部分独有记忆?大家又有怎样的经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