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來源:職場充電寶,作者:世安&酷兒。


誰的人生不迷茫

最近,新來的實習生髮朋友圈說:“我是個年輕人,我心情不太好,日子太迷茫了”,再附上一朵小烏雲。

當下我不忍心告訴他:人到中年,更加“發癲”。

其實不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迷茫這傢伙,總會毫無預兆蹦進你的生活裡。

比如25歲,遲遲找不到工作目標;

35歲,糾結是否嫁給那個適合但不喜歡的人;

40歲,迎來禿頭的中年危機......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馬男波傑克》

但你知道嗎?就算那些印象中外表光鮮的“成功人士”,也逃不過煎熬,焦慮、勞累、自我懷疑。

宇宙第一網紅”的 papi 醬說:

“我曾經啊真的是非常想有一個包,但我跟老公真的沒有什麼錢。”

“我還是想先給我媽把這房子換了吧。”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奇葩說》的馬薇薇面對新項目說:

“我會老,可能會重病,我家人已經有重病了的。不是說所有事情都能用錢擺平,但是有錢的確比沒錢好。”

“我們動力十足,但我們方向很迷茫。”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草根創業安傳東,從農村來到大城市:

“從一個七八線農村,跳到一線城市。”

“你考試又考不過,情商又不行。”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超50億人民幣收入的獵豹 CEO 傅盛說:

“沒有方向感,迷茫得可怕。卻沒有人可以訴說。”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在這些痛苦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今天,我們不是聊焦律,而是看看別人如何在迷茫中走向成功。

你為何會迷茫

我們之所以會感到迷茫,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其實這是認知變化的必經之路。

發展心理學家Jean Piaget在談到認知的發展過程時指出:

當我們面對一些新的體驗或事物的時候,我們必須調整舊有的認知框架,來適應和接納新的變化。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原本習以為常的認知會被打破,新認知又沒有及時建立時,這種變化,會給我們很強的不適感,這種不適感,就是迷茫。

這也是為什麼在面對人生轉折點或是重大的抉擇(比如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時、初為人父母時等等)時,我們容易迷失自我,陷入迷茫的根本原因。

這種不適感,反映出來最直接的感受就是:

1)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2)知道想要什麼,卻沒有能力實現;

3)不知道能做什麼;

4)對正在做的事不喜歡、沒信心。

迷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明知迷茫了,卻什麼也沒做,任由時光流逝,娛樂放縱,意志消磨。

這時候你需要一套系統化的方法,幫助你去探索試錯。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紅鱂魚》

行動才是你唯一的救命稻草

網上很多人談到迷茫,大咖們會建議你去大膽試錯,比如去大量閱讀,體驗書裡的的百種人生;或是去結交不同圈子的人,拓寬你的眼界;亦或是去旅遊,感受不同的人文。


但是,看了這麼多,你還是不知從何下手,因為他們沒有告訴你具體該怎麼去實施這些行動,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彌補這方面的空缺。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個萬能的PDCA行動法:


這是由管理專家休哈特博士最先提出的,並由美國高管戴明發揚光大,它包含四個簡單的步驟,分別是:


計劃(Plan)→ 執行(Do)→ 覆盤(Check)→ 調整(Action)


其中每個步驟裡,我們需要做這些事情: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當一個目標按照步驟實施完畢之後,“調整”部分又會成為下一個行動的“計劃”部分,形成一個“環”,凡事都遵循這個閉環: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是不是感覺有點抽象?沒關係,我們來逐步拆解一下。


第一步:計劃(Plan)


解決任何問題之前,都需要一個清晰的規劃,包括事件、時間、目標等等,而高效的計劃總離不開三大步驟:


1)明確問題:明確你工作或學習中遇到的困難,例如:

① 工作彙報中,演講老是說不流暢;

② 計劃性弱,一天只能聯繫5家供應商

③ 想提高英語口語,不知從何下手;

④ 英語聽力弱;

……


2)制定目標:將上面羅列的問題按照重要程度,優先鎖定三個主要問題,並作出初步目標,如:


① 工作彙報中,演講老是說不流暢 → 下一次彙報時,卡頓次數不超過3次;

②計劃性性弱,一天只能聯繫5家供應商 → 一個星期後每天能聯繫10家供應商;

③ 想提高英語口語,不知從何下手 → 掌握900句常見英語口語。

3)目標具體化:用SMART 目標法將你上面的目標具體化


按照SMART法則指定的目標會非常具體,執行起來更容易實現。所謂SMART法則,其實是: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比如,我們將掌握900句常見英語口語這個粗略的目標,用SMART法則進行優化,可以變成:


我要在90天內完全掌握《英語口語900句》,每天花1小時記住10句話,達到90秒內,將當天所學流暢說出的效果。


這個目標完全符合SMART原則,因為:

S具體的:掌握《英語口語900句》

M可測量:90秒內流暢說出當天所學

A可達成:每天1小時

R相關性:工作上要用到英語

T有時限:90天內


第二步:執行


接下來,你需要按照你的計劃開始行動,以下是一些能幫高效行動的Tips:


  • 在房間裡張貼你的計劃;
  • 在桌子四周貼滿便條;
  • 在手機上,設置計劃開始的提醒;
  • 番茄工作法:每執行25分鐘,休息5分鐘,保持充沛的精力。
  • 設置獎勵機制:階段性目標完成之後給自己一個小獎勵,可以是好吃的或是想買的東西。


第三步:覆盤


職場中很多人悶頭苦幹下來卻完全不知道做了些什麼,說到底,就是缺了“覆盤”。


何為精準覆盤?對照這三個步驟:


1)明確總目標達成率:

總目標:掌握900句英語口語表達

達成率:記住100句就是1/9


2)明確子目標達成率:

總目標:90天內掌握900句英語口語表達

子目標:15天內需掌握150句

子目標達成率:如果15天內掌握了150句就是100%


3)查明失敗的原因

比如,15天內沒有掌握150句,原因是:

① 下班後沉迷刷手機,佔用了學習時間

② 工作任務突然加重,最近半個月加班較多

……


第四步:調整


在這個步驟裡,主要的工作是根據第三步覆盤總結出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並調整到下一次的PDCA循環中。


比如,針對上一步覆盤查明的失敗原因,對應的解決方案可以是:


① 下班後沉迷刷手機,佔用了學習時間:

  • 之後在開始學英語前,關掉手機
  • 找朋友監督

② 工作任務突然加重,最近半個月加班較多,學習時間變少:

  • 先使用碎片化時間去學習
  • 週末的時候多學一會兒

怎麼樣?學會了嗎?

其實啊,要想打破迷茫,唯一的要訣就是趕緊行動起來,去嘗試每一種可能性,並從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PDCA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讓你在試錯中快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的法寶。

寫在最後

現在看來,迷茫並沒有你想象中的那麼不可逾越,它不過是命運讓我們去追尋自我的一個信號而已。


Papi醬自曝買房難,獵豹CEO傅盛迷茫期:厲害的人,如何走出迷茫


很喜歡電影《無問西東》裡的一段對話,這是梅校長鼓勵學生吳嶺瀾追尋內心的平和與喜悅的一段話:


梅:“人把自己置身於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

吳:“什麼是真實?”

梅:“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意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


吳嶺瀾在大學裡意氣風發,卻學著自己不擅長的理工科,迷失在“理工科才叫實業”的理論中。


他努力學習卻始終不知所以,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當中。直到聽了泰戈爾的訪華演講,才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希望你也能直面直面每一個迷茫的瞬間,遵循自己的內心,用對PDCA的方法,不膽怯不放棄,然後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實踐探索,在一片迷霧當中,開闢出屬於自己的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