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4月20日,《人民日報》頭版以圖文形式報道了寧德市大規模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取得的積極成效。報道指出,為推進漁業產業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福建省寧德市開展大規模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截至4月初,共清退禁養區漁排21.7萬口,養殖區和限養區內漁排升級改造44.6萬口,取得階段性成效,海洋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圖為近日,霞浦縣溪南鎮升級改造後的生態漁排養殖區。 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鏈接閱讀

寧德雖然海洋資源豐富,但過去由於養殖方式不夠科學,缺乏規範的擴張,導致海洋生態環境受到影響,養殖業發展也受到制約。

近兩年來,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推進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市委組織部將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工作列入一線考察重點內容,部領導帶頭,派出精幹力量,每月深入現場考察瞭解“清海”一線幹部擔當作為情況,激勵引導有關幹部以壯士斷腕的決心、背水一戰的勇氣、攻堅拔寨的幹勁,帶領群眾齊心協力推進養殖設施改造升級,在海面上“書寫”著一張張動人的“答卷”。

人勤春來早

耕海牧漁忙

暮春時節

當陸上春種一派繁忙時

寧德別樣“海上春耕”圖景

也徐徐展開

《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養殖戶正在收海參 鄭霄 攝

3月26日,在霞浦縣宏邦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養殖區域,記者看到數十口深水塑膠大網箱連成一片嶄新的“海上田園”,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亮眼。“本以為受疫情影響,今年情況會很慘淡,沒想到現在訂單正逐步恢復。”該公司負責人董華說,這一切或許要歸功於深水塑膠大網箱。

董華從事養殖行業20多年了,主要養殖大黃魚、真鯛、多寶魚等。過去,他採用的是傳統木質泡沫網箱,不僅魚的品質難以提升,還影響海洋環境。

魚的品質難以提升,缺乏競爭力。一年到頭風裡來、雨裡去,若行情不好就賺不到錢。隨著我市開展海上養殖綜合整治,去年下半年,董華和合夥人搶抓機遇,將養殖設施更換成深水塑膠大網箱,在轉型現代化養殖的道路上邁開大步。

採用深水塑膠大網箱,魚的養殖深度從原來的4米加深至6米,魚的品質更優良,養殖戶也“挺起胸膛”,走起高品質銷售路線。

“許多客戶來考察時,看了深水塑膠大網箱的養殖環境,對我們魚的品質更加信賴。還有很多年輕人來拍照打卡,我們也成了‘網紅’。”董華說,如今海產品主要銷售給大客戶和高檔酒樓,價格最好時甚至能翻倍。

放遠目光,邁開步子,轉型升級越走越踏實。下一步,宏邦農業公司還打算髮展漁旅結合,不斷拓展新型經營項目。

同樣是新型養殖設施帶來新的養殖方式,養殖戶張英迎來了“春收”。張英從2005年開始養殖海參,原本用的也是傳統木質泡沫網箱。去年8月,他第一時間升級養殖設施,改為新型塑膠網箱。張英說,隨著傳統木質網箱的清退和升級,海上養殖煥發生機。

《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新型塑膠漁排 鄭霄 攝

新型養殖設施

帶來別樣海上“春耕”

在三都澳海域並不鮮見

自2018年7月

我市全面吹響

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的號角後

海上養殖業走上了

持續健康發展之路

《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整治後的三都海面,碧波銀浪。


領略三都澳風光

切實感受到這片海域

因海上養殖綜合整治發生的變化——


《人民日報》頭版大版面展示寧德海上養殖綜合整治成效……

顏湊 鄭維偉 攝

美觀環保的新型養殖設施

連片鋪陳於海面

勾勒出五彩斑斕的景緻

描繪出“海上田園”新生活


來源:人民日報、閩東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