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投身抗疫一線,八歲男孩錄視頻給媽媽“上網課”

媽媽投身抗疫一線,八歲男孩錄視頻給媽媽“上網課”

楚天都市報記者國倩 通訊員汪玲芳

“媽媽,你看了我給你發的視頻了嗎?你聽懂我給你講的關於文字演變的知識了嗎?那你現在知道甲骨文的由來嗎……”疫情期間,武漢市江岸區博雅小學三年級學生吳飛宇和投身抗疫一線的媽媽視頻連線時,總會“檢查”媽媽的學習情況。媽媽不在家時,每天他都會將自己學到的知識錄成講課視頻與她分享。

爸爸、爺爺當助教,媽媽當學生

2019年農曆12月29日,吳飛宇的媽媽供職的協和武漢紅十字會醫院,成為第一批新冠肺炎定點醫院。隨後,她便走上抗疫一線。由於工作原因,吳飛宇的媽媽住在醫院安排的酒店裡,每天只能通過視頻,跟八歲的兒子見面。

媽媽投身抗疫一線,八歲男孩錄視頻給媽媽“上網課”

吳飛宇給媽媽錄製講課視頻

“發生疫情前,在家裡一有空,兒子就會扮演成小老師的樣子跟我們大人講課。”吳飛宇的媽媽說,平時的學習都是她輔導,這次疫情讓分隔兩地的母子倆都有些不習慣。突然有一天孩子主動提出要利用網課課餘時間,錄製講課視頻,將自己看書學到的知識與她分享,並督促她收藏著慢慢看。

於是,吳飛宇的爸爸和爺爺當起了“助教”,給這個八歲小男孩搭起了“空中課堂”,媽媽則是屏幕那頭的“學生”。

“他講中國歷史可以從開天闢地講到抗日戰爭時期,就像易中天講《三國》那樣。講唐朝和宋朝的詩人生平經歷,可以從出生講到一些軼事。”吳飛宇的媽媽說,吳飛宇對中國歷史和古代詩人生平經歷特別感興趣,每天她都會收到兒子的講課視頻,看到兒子每天按照自己的計劃自主管理學習,她倍感欣慰。

媽媽投身抗疫一線,八歲男孩錄視頻給媽媽“上網課”

在家上網課

“小吳老師”給媽媽上完“網課”後,也頗有收穫,“我覺得自己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增強了,也比以前更自信了。”吳飛宇說,他希望疫情過後,能夠把自己的講課視頻帶進課堂,分享給同學,也希望自己能更加自信,不怯場。

長大後想成為醫生和文史教授

疫情帶給吳飛宇的除了自主管理學習的提升,更有成長的驚喜。看到媽媽勇敢地戰鬥在抗擊病毒的前線,這個八歲小男孩似乎一夜長大。在一次視頻中他對媽媽說:“我明白這場戰鬥,不光是醫護人員戰鬥在第一線,還有警察在漫天大雪中執勤、巡邏;志願者在幫助特困戶、低保戶送愛心菜、送藥;外賣小哥在為你們醫護人員送盒飯;環衛工人在清理垃圾、轉運垃圾;社區幹部在值守、在量體溫;下沉幹部在送藥、送菜,大家都在忙。我要好好學習,不外出就是在戰鬥。”

吳飛宇的媽媽說,隨著疫情的加重,孩子和她視頻的內容也悄悄地發生變化。從開始催著她回家,到後來為她加油鼓勁。“兒子好像一夜之間成了小大人,學會關心周圍的事情,關心著大家,關心並熱愛著他出生的這座城市。孩子的變化,讓我欣喜,讓我忘掉了疲憊。”

現在,吳飛宇的媽媽已經可以每天回家,吳飛宇的講課又還原成面授形式。不錄製網課,現在家裡人都成為了“小吳老師”的學生,每天“按時上課”。吳飛宇說,長大後,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像媽媽一樣當醫生,另一個是想成為一名大學的文史教授。

來源:楚天都市報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