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得這麼高的房價,我們為什麼還要買房

2018年的樓市充滿了太多的愛恨情仇。商場、餐廳、車站、辦公室……無論身處何方,你總能聽到關於房價的大討論。樓市的起伏也牽動著所有人的神經。

前段時間部分一二線熱點城市房價上漲迅猛,買房似乎演變成了一場百米衝刺。只要跑得夠快,你就是人生贏家。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買房?

漲得這麼高的房價,我們為什麼還要買房

剛需

知乎上一位網友就說,“房子本身不是剛需,但是有其他幾樣東西是剛需,例如婚姻,教育,這是剛需。中國傳統觀念將房產和婚姻綁定,造成房產剛需;中國的學區制度將房產和教育綁定,造成房產剛需;也就是說剛需是可以由觀念和制度創造出來的。我們沒有房子,就很難結婚;我們沒有房子,小孩就很難受教育。”

租房子,我們會很沒有安全感

歐美很多國家,法律高度保障租房者的利益,一套房子可以租很久,而且房東不可以隨便把租客趕走。在中國不是的,房東極其隨意,極其任性,想漲房租就漲房租,想讓你滾蛋就讓你滾蛋。住在出租屋裡,很難有切切實實的歸屬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那麼多遊子思念家鄉,大概也有很大部分原因是在所在地買不起房子吧,尤其是現在的一二線大城市。時機!時機!講得就是時間和機會!再等下去,土地稀缺,房價高漲,還是買不起;然後就改租,請問租房到底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漲得這麼高的房價,我們為什麼還要買房

租金一路上漲

房子決定階級,無房會感覺低人一等

很多年前,許子東在《鏘鏘三人行》裡就說,買房決定了階級。你買了很多套房子,你就是富豪;你買了兩三套房子,你就是中產;你買了一套房子,你是小康;你沒有房子,你就是無產階級。在房子這件事上,你任何一個錯誤決定,都是致命的,可能影響你的一生。

我們沒有房子,就可能會被安放在生物鏈的底端,活在人人有房的陰影下。我比他長得好看——可是他有房;我比他學歷高——可是他有房;我比他工作努力——可是他有房。很多時候,在這個“唯物論”盛行的時代,在丈母孃們的眼中,在女朋友的面前房子就是我們維護自我的尊嚴。

漲得這麼高的房價,我們為什麼還要買房

有房的好處

房產或是當前最穩妥的實業投資

其實錢存在手裡就是等於浪費資源,只有把它投資出去才有盈利,有房的人,不光能安定的生活,不用為每月的房租發愁,還可以底氣十足地說,如果遇到什麼事情,大不了賣套房;如果孩子升學困難,也大不了賣掉再換套房。所以說,房子或是最好的投資。雖然局部樓市降溫,但仍“餘熱十足”,結合實際考慮目前最穩妥、最賺錢的投資或屬房產,買房風險低於炒股、收益勝過創業。很多購房者都意識到並試圖通過買房搭上高速發展的列車,期望自己的資產能隨之增值,否則就要被這輛列車遠遠甩在身後。

之前覺得如果買了房,可能就真的成為房奴,為此揹負一生了。可細細思索,人這一生途中可以有諸多的追求,但最終的歸宿,不也是自己那個心儀的小窩麼?不過是有的人先得到了,有的人後得到了而已。況且,人總要揹負一些什麼上路,我就算是沒有買房,不也是在為這些考慮為這些擔憂麼?得到家的溫馨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承擔起家的重擔。殊途同歸,我們做的都是一樣的事情,只是實現的方式不同罷了。

漲得這麼高的房價,我們為什麼還要買房

價格的走勢

說的很多,現在的房子已經和吃飯、睡覺、喝水這樣的生物屬性一樣,嵌在了我們的DNA裡,嵌在了我們的觀念裡:沒房=沒媳婦;沒房=不成功;沒房=不孝順;沒房=失敗的一生。這就是房地產商不會屈尊的原因:總有一天,你為了住處,為了生存,為了外界的評論,你一定會把錢給我的。而房地產商,只是多賺一點少賺一點的問題。所以說房價跌了,您也跑不了!

一句話概括就是,“麵粉決定麵包的價格,今天的地價決定明天的房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