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宅家你與父母的相處之道是什麼?

當代新青年


"疫情期間宅家"是今年我最難熬的曰子,我們一家人分居在不同的三個"定點",正好我與母親"定居"在鄉下的院子裡,而"三點一面


喜建國


所有的人相處久了,多多少少都會出現矛盾,父母與孩子之間更是存在代溝與隔閡,相處起來或許會更困難,以下是我與父母的相處之道:

1.尊重父母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父母是生我們養我們的人,是我們最應該尊重和愛戴的人。學會承認並學習他們的人生經驗,見面要記得打招呼,數落你的時候不要頂嘴,不管你有任何不滿先把話聽完…總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我們都應該尊重父母,不詆譭和打罵父母,對於父母,應付以耐心,付以誠心,付以孝心。

2.溝通交流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建立信任和感情的基礎,也是解決所有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家庭矛盾往往始於缺乏溝通。無論父母工作有多忙,我們學業有多繁重,一定要抽出時間進行交流,無論是嘮嘮家常,還是聊聊工作,溝通能讓我們更加了解彼此,促進感情,拉進關係。

3.善於聽取意見與建議

很多時候遇到事情父母都是先會責怪,再做建議,也許父母的建議不是很好,表達方式也很欠缺,直接導致了雙方的衝突,但父母的“逆耳忠言”,最好認真聽取,沒有父母會殘害孩子,聽聽他們的想法,或許會對我們有所啟發。

4.對父母有耐心

在家久了,父母經常會問一些私人的問題,比如生活上的瑣事,感情上的問題,很多人都嫌棄囉嗦,另外有很多時候父母也會有不懂的問題向我們請教,比如說電子產品、社交軟件、網絡熱詞,當他們詢問的時候,不要嘲笑敷衍,更不要大呼小叫,要耐心地講解。

5.學會低頭

發生爭執的時候,我們不妨先低頭,彼此冷靜下來再好好談談,將雙方的觀點和誤會都攤開來說,試著將心比心,換位思考,這樣更能解決問題。

6.學會體諒

出生在不同時代的人,成長於不同經歷的人,子女與父母之間不理解是常態,我們之間註定矛盾重重,相看兩厭,但這就是親情本來的樣子,當父母發脾氣的時候,我們不妨將心比心,擔待體諒,必要的時候給予安慰。

7.學會分擔

我們習慣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卻從未懂得主動分擔家務,父母工作回來還得給你做飯洗衣,小時候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長大後的我們,應該學會分擔,無法補貼家用,就做點家務分擔一下,這樣也能摘掉好吃懶做的標籤,父母也會感到欣慰。

人生不過短短几十年,最愛你的人當屬你的父母,不要說什麼代溝隔閡無法溝通,其實都是你的原因,要早早的學會思考與反思,有些愛會隨著時間而消逝,但父愛母愛永不消亡,但是父母卻有一天會消失,不要等到天人兩隔的那一天我們才懂得感恩,才曉得回報,一切都晚了,所以,請立足於當下,儘量的多愛父母一點。



飯後餘談


我的父母是個知識分子,退休在家一直比較關心國家,感覺他們是越老越愛國。父母七十多歲了,每天都是捧著手機看新聞,關心國家,國際疫情,討論各國行情。我呢就和他們聊聊這些事。然後就聽著他們數落(關心)我,出門工作要注意啥啥的。也和父親研究書法,探討廚藝,喜歡陪著批判這世界的xxx,她們幾戶每天都感慨著新中國好,感慨黨的領導好,有些年輕人覺得不可理解,但是我懂的。偶爾傻聽著著父母回憶以前縣裡的某某人,回憶自己孩子過往的苦難日子……每日在過去與現在的對比中陪伴父母度過,我很滿足。珍惜與父母在的每一天……圖片就是父母年輕的照片。珍惜,寬容,裝傻,找些話題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