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數字化後,萬一國與國之間的貨幣交易翻臉不承認了怎麼辦?

偉煒717


您的擔心有點多餘了。

央行數字貨幣(DCEP)開始內測

4月14日晚間有一條消息值得注意,網傳DCEP開始在農業銀行內測,首批的試驗地區為蘇州、成都、深圳和雄安,而且只針對白名單用戶註冊使用。據相關媒體報道,此次DCEP試點由央行牽頭,中農工建四大國有銀行參與,另外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電信運營商參與網絡維護方面。

我們知道,之前我國的移動支付技術就在全球領先,因而在此基礎上,我國央行數字很可能領先他國大規模使用,數字貨幣時代即將到來。

(圖:從曝光的內測版本來看,主要功能有掃碼支付、匯款、收付款和碰一碰)

貨幣數字化後,萬一國與國之間的貨幣交易翻臉不承認了怎麼辦?

提問者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事實上,央行數字貨幣和紙質貨幣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區別只在於“載體”不一樣而已,比如說餘額1000元的儲蓄卡跟現金1000元哪個更值錢?顯然是一樣的!

央行數字貨幣和現鈔的“發行方式”這個本質是不變的,都是基於國家信用,基於國家背書,唯一變的只是控制流通的系統而已,而我們作為終端用戶在使用上跟紙幣是“等值”的,不存在與紙質貨幣任何的差異。

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央行數字貨幣在使用時就相當於微信和支付寶支付。

另外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央行數字貨幣採用了區塊鏈的相關技術,這個技術的最大優點就是可以顯示每筆交易記錄,所以即使國際貿易往來也會有交易記錄存在,怎麼會不認賬呢?

結語

所以您明白一點就行了:DCEP和紙質貨幣的本質都是國家信用背書,區別僅僅在於控制流通的系統不一樣,在國際貨幣交易中有兩國的信用做背書就足夠了,哪個國家都不會冒著喪失國家信用的風險去賴掉一筆賬。

評論點贊,腰纏萬貫;關注老劉,越來越牛。

中年老劉聊財經


很多人理解的貨幣數字化就是沒有紙幣了,紙幣換成數字來使用,其實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就好比現在的比特幣一樣,是區塊鏈中的一個應用場景而已。

如果你有一點了解比特幣的知識,就知道真正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因為是區塊鏈運用的一個場景,那麼他必須具備分佈式對等結構,去中心化,數據公開透明,數據不可篡改,並具備價值轉移的功能等特性。不具備這些特性,也就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貨幣數字化。我相信中國政府和央行發了這麼長的時間去研究數字貨幣,並非簡單意義上的取消紙幣。如果單純的取消紙幣,那應該是很簡單的事,包括現在的支付寶,微信幾乎都能承擔這個功能。如果研究出來一個與之類同的,無非是國家掌控的支付工具,那也沒有必要發這麼長的時間,發這麼多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了,因為這種支付的技術和運用都已經很成熟了,隨時都可以展開。貨幣數字化本身就沒有國家和國家之分了,好比現在的比特幣一樣,難道有中國的比特幣和美國的比特幣嗎?首先大家的貨幣總量會在目前的情況下計算出一個基礎的數據,這樣就建立了一個貨幣的總數,這個總數在以後是不能改變的。然後適當的在區塊達到共識情況下設立激勵機制,激勵機制主要包括具備經濟激勵作用的貨幣發行制度和貨幣分配製度,讓各個節點在付出勞動的同時,能夠獲得一定的資金獎勵。一旦數字貨幣的鏈條形成以後,因為有去中心化的概念,不存在有國家發行貨幣來增加貨幣數量這回事了。貨幣區塊鏈本身就在互相信任協商基礎上建立的一個區域鏈接,一旦建成在這個區域內紙幣也就消失了,以後的貨幣總量也是不可以篡改了,以後大家只認數字轉移了,不知道還有紙幣這回事了。

真正的數字化貨幣形成以後,因為沒有了紙貨幣的交換,交換的是數字,如果想推倒重來,那是一個天大的事,又要把數字換算成各自的貨幣,互相不認,重新造幣,無論從技術面來看,還是從貨幣信任度來說,應該是不可能實現的事了。目前看來真正理解貨幣數字化的人真的很少。


阿龍188


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和紙幣是同等性質的,都是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法幣,目前的國際貨幣市場還是相對穩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