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是否需要照胃鏡?

用戶3635320863632


反流性食管炎是否做胃鏡?個人認為應該分情況分人區別對待,為什麼呢?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了解下反流性食管炎。

什麼是反流性食管炎?

所謂反流性食管炎是由於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失調,胃或十二指腸的東西經常返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的炎性病變。通俗點就是胃或十二指腸的東西倒流回食管,如果沒出現食管炎就是胃食管反流病不伴有食管炎,如果出現食管炎表現了,就是反流性食管炎了。目前來說,胃食管反流病病因與發病機理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反流屏障出現障礙

在我們人體食管胃連接處,存在一個區域,這個區域呢醫學上稱為抗反流屏障亦稱第一抗反流屏幕,其中最重要的結構是食管下端括約肌。所有食管下端括約肌呢,其實是在食管與胃交界線之上3~5cm範圍內的高壓區。這個壓力屏障,起著防止胃內容物反流入食管的生理作用。一些因素,比如食物或藥物,可能會導致食管下端括約肌壓過低,或者當我們人體腹內壓增加時,食管下端括約肌不能引起有力的收縮時候,這個時候可能就會導致出現胃食管反流了。這些藥物和食物主要是:膽鹼能、α受體阻滯劑、多巴胺、安定、鈣受體拮抗劑、嗎啡及脂肪、酒精、咖啡因和吸菸等。此外,妊娠期、口服含黃體酮避孕藥期和月經週期後期,血漿黃體酮水平增高,胃食管反流的發生率也相應增加。

食管對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礙

正常食管通過食管排空和唾液中和兩部分來抵抗反流進入食管內的胃內反流物。當酸性胃內容物反流時,只需1~2次(約10~15秒)食管繼發性裡裡蠕動即可排空幾乎所有的反流物。殘留於食管粘膜陷窩內的少量酸液則可被唾液中和。這個過程,稱為食管酸廓清的功能。人體這個功能的存在能減少食管粘膜浸泡於胃酸中的時限,故有防止反流食管炎的作用。如果這個功能出現問題,也會出現反流性食管炎。

主要症狀: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反酸、 嚥下困難

胸骨後燒灼感或疼痛為該病的主要症狀。症狀多在食後1小時左右發生,半臥位、軀體前屈或劇烈運動可誘發,在服用酸劑後可消失,而過熱、過酸食物則可使之加重。

反酸:每餐後、躺體前屈或夜間臥床睡覺時,有酸性液體或食物從胃、食管反流至咽部或口腔。此症狀多在胸骨後燒灼感或燒灼疼痛發生前出現。

嚥下困難:初期常可因食管炎引起繼發性食管痙攣而出現間歇性嚥下困難。後期則可由於食管瘢痕形成狹窄,燒灼感和燒灼痛逐漸減輕而為永久性嚥下困難所替代,進食固體食物時可引起堵塞感或疼痛。

需要鑑別的疾病:食管癌、胃潰瘍和心臟疾病

食管癌:以進食困難為主,老年人多見,伴有體重進行性下降,可以通過胃鏡檢查加病理活檢,可以鑑別診斷兩者。

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疼痛多位於胃脘部,常呈慢性、節律性、季節性與週期性發作,年輕人多見,胃鏡檢查在胃或十二指腸球部可見潰瘍病變。

心臟疾病,尤其心絞痛:以胸悶短氣或發作性心胸疼痛為主,常於勞累後發作,多無胸骨:後燒灼感及吞嚥困難。心電圖示st-t呈缺血性改變。食管炎的肌性疼痛與心絞痛可單獨存在,有時同時存在,均可用硝酸甘油等緩解,鑑別很困難。心源性疼痛常橫向胸部放射,而食管性疼痛垂直放射。兩種類型的疼痛均能被運動突然引起,但改變體位用力時可發生反流,而持續不用力的運動可造成心絞痛。


結論:鑑於食管炎的特點及鑑別診斷,個人認為區別對待:如果年輕患者,非常典型的反酸、噯氣、伴有胸前區燒心,可以按反流性食管炎診斷性治療,如果有胃或十二指腸區規律疼痛,注意胃鏡排除下消化性潰瘍可能;如果年齡大於40歲以上的患者,家裡有胃食管腫瘤病史,出現反酸噯氣,尤其吞嚥不適,在診斷考慮食管炎前強烈建議胃鏡排除下食管其他疾患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