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還這麼嚴重就開始重啟經濟,世界各國該如何防範?

葉飛133532521


美國:復工復產是遲早的事,既然疫情防不住,乾脆放開搞活博一把。

如果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美國也不會這麼急著開工,然而該國確診數已突破80萬,病亡人口也超過4萬人,這個數字觸目驚心,全球感染者總數是200多萬,美國就佔了1/3,如此局面已經山窮水盡。

與其繼續停工防疫,冒著防疫失敗和經濟重擊的雙重風險,不如完全放開,確保經濟不垮。

美國開工指令並不是強制性的,只是聯邦下發的建議,各州有權決定是否執行。對此美國國內反應不一,如德克薩斯州率先響應復工,獲得特朗普大力讚揚。有的州則表示,疫情不結束就不開工。

對此特朗普不置可否,大夥都隨意吧。反正在美國憲法中規定,公共衛生和安全上出現重大失誤,首先由地方政府擔責,沒他多大事。

即使民間對是否復工的意見也不能統一,在疫情如火如荼之際,仍有大批美國民眾上街遊行,抗議政府不允許自由行動的封城令。美國的國情就是如此,自由高於一切,搭上性命也在所不惜。

當然決定開工也是分步驟的,要保持安全距離,不能群集扎堆,避免十人到五十人的集會,等到確認安全後在充分放開。由此,即使老特下了復工令,心裡面也忐忑的很,究竟會導致何種局面,他自己也不清楚。

但是僅憑美國一國開工,在全球經濟癱瘓一半的環境下,能取得很大進展也不過是句空話。離開了全球經濟這個蓄水池,復工效果終究有限。如今局面,也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逐步恢復經濟景氣值。

從防範的角度,沒有百分百的安全係數,只能是嚴格措施降低風險。以我國為例,目前國內疫情基本平息,但入境確診大增,這表明外界國家的疫情仍不容樂觀。

我們雖然在抗疫上走到了別國前面,但對這種無孔不入、以一染百的新冠病毒不能掉以輕心。平時嚴防嚴控,建立快速反應機制,讓國內的良好局面延續下去。


史海尋蹤


美國重啟經濟是沒辦法的辦法,反正現在美國的疫情數據早已開始作假了,就為復工復產做好鋪墊就是了!反正現在重啟經濟的主導權給了各個州,如果出現疫情反覆或者死亡人數增加,也是你各個州州長的責任,這個鍋一定是各個州來背,特朗普的聯邦政府沒有關係!

各國如何防範?

1.現在還處於相對各個國家封控階段,要加快進行疫情的防控,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時跟我們一樣,建立常態化的防控機制,即使國門大開,也要指定嚴格的防控隔離措施。

2.隨著疫情的發展,要開始在我們國家內部開始進行抗體情況的摸底檢測,這個工作現在就要跟上。在疫苗沒有研製出來之前,我們已經開始復工復產了,風險依然存在,就需要在一定區域內實施“免出示綠碼”行動,保證在一定區域內的復工復產不會增加太多的限制,確保區域內的生活生產正常化;

3.積極推進世界範圍內的區域協作機制,比如“10+3”應急醫療救助互助機制的落地,為其他國家疫情防範提供物美價廉的救助物資,同時促進區域內的貿易往來;

4.關注我們的生豬生產和農業種植等工作,確保糧食安全與副食品供應充足;同時海關加強對進關物品等的檢驗檢測,防止別國製造事端。

5.輿論戰要打好,尤其是美西方現在在美國蠱惑下,一直在潑髒水、甩黑鍋的情況下,要打好輿論防禦戰和外宣戰!

6.落地中日韓自貿區,加快在購買石油方面達成互動聯動局面,共同應對美國!


英武


美國在疫情還嚴重的情況下重啟經濟目的不純,世界各國應該加以防範。

首先我們要看到美國的實際情況。

美國現在感染者和死亡數都是世界第一,完美地詮釋了世界第一的宗旨,符合美國優先的原則,目前還看不到峰值的出現,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隔離會嚴重影響美國的經濟,很可能讓美國的經濟一蹶不起,這是最現實的問題。

美國由於感染的實際人數太多,醫生和護士嚴重不足,再加上防護物資也嚴重不足,實際上治療意義已經不大,已經在事實上成了全民免疫,因此如何在治療病毒和發展經濟上面如何作取成了頭疼的問題。特朗普選擇了重啟經濟。

今年還是美國的大選年,經濟的好壞影響特朗普的連任,如果經濟不好,特朗普將要下臺。因此特朗普孤注一擲就像賭一把,特朗普的判斷就是病毒自然消失,美國人獲得了免疫,經濟也發展了,特朗普也連任了,這就是特朗普重啟經濟的原因,和疫情的發展無關。

美國因為疫情的原因成了世界傷亡最慘重的地區,其他國家雖然也有不少感染者,但相比美國還是好點。重啟經濟就要恢復和世界各國的往來,因此不排除美國想把世界變成地獄的想法,只有都是地獄了,美國才是天堂。

從美國的實際情況來說,重啟經濟並不是好事,會造成美國第二次感染,進而造成更大的損失,也會影響世界的抗疫形勢畏縮不前。因此世界各國有必要對美國嚴防死守,不允許美國人進入到自己的國家,這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美國怎麼說和做都要堅持切斷和美國的聯繫。

對於必須要交往的人員採取隔離的措施,不讓美國的人員到處走動也是重要的步驟。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不要懼怕美國的打擊報復。美國現在自顧不暇已經沒有實力干擾世界各國了,撐過這一段時間就行。

本文觀點,歡迎討論,本文圖片來自公開的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