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到底改沒改康熙遺照?真相來了,影視劇又被打臉!

愛新覺羅·胤禛(1678.12.13—1735.10.08),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三位皇帝,康熙帝第四子,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雍親王。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雍正帝在位期間,勤於政事,自詡“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他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其第四子弘曆。

那麼雍正皇帝到底是不是篡位者呢?答案有以下幾點:

其一,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繼承人是皇十四子胤?,這可以從康熙讓胤?在西陲主持軍務一事看出,為西征之役關係到中國半壁江山誰屬和清朝今後安危的重大問題。康熙必須選擇最信任、最有能力的充當大將軍。對胤?的任命提高他的威信,培養皇太子的決定性的環節。其二,據意大利人馬國賢目睹記載,康熙駕崩之夕,號呼之聲,不安之狀,即無?之毒之事,亦必突然大變。由此可以推斷雍正謀父篡位是有根據的。其三,遺詔是科隆科多獨自宣佈的,完全可能將“十”改成“於”字。

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雍正篡位問題。因為,一、康熙遺詔是用滿文寫成的,用滿文宣讀,不可能篡矯詔奪位的種種傳聞,無非出於政敵的中傷。三、皇十四子胤?若是康熙未來的皇儲,為何長期滯留邊陲?四、康熙臨死前曾命雍正代行郊祀大典;病危時,又將幾位皇子和大臣召至御榻前說:“四子胤?,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極,即皇帝位。”可見,康熙想立的就是雍正。五、胤?是在諸皇子奪嫡爭儲的鬥爭中繼皇帝位的“捷足先登不能叫“篡立”。

所以,無論雍正篡位與否,都已經成為過去式,我們不應該用自己看到的眼光去評價逝去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