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畫技臻入化境,但是人生卻有一大汙點:瘋狂破壞敦煌的壁畫

張大千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偉大的畫家,1950年即享譽世界,被西方文藝界盛讚為“東方之筆”。在這十年之前,張大千和弟子,曾經長住甘肅,歷時一年又七個月的考察之後,

臨摹了大量“敦煌莫高窟”中的傳世壁畫。其中部分臨摹作品,因為原壁畫的毀損,成為世間絕響。

張大千畫技臻入化境,但是人生卻有一大汙點:瘋狂破壞敦煌的壁畫

張大千的畫作一經展出,敦煌壁畫立即震驚了世界。張大千本人也因此迎來了繪畫事業上的重大轉折點,從此名聲大振。然而,就在張大千因為“敦煌壁畫”名利雙收之時,卻有人指責他,為了保證自己作品的“唯一性”,故意“大面積鏟毀了敦煌莫高窟中的宋元壁畫”。

有人將此事告到了當時的重慶政府,重慶方面當即派出北大的專家組,前往調查事件的真相。事後,北大歷史學家傅斯年說:張大千的行為,成就了個人的繪畫事業的高峰,但是給敦煌壁畫帶來的損失,卻是永遠無法彌補的,張大千本人後來也承認了這個說法。這一切,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張大千鏟毀敦煌壁畫始末

事情的起因是:1941年的5月,張大千和三夫人楊宛君、次子張心智出門旅行。他們一行三人,從成都坐飛機抵達蘭州,然後去青海西寧塔爾寺參觀。同月返回蘭州,後來找到書畫家範振緒結伴,一起到敦煌考察。

當張大千一行人,途中路過安西縣城的時候,發現了當地的一些文物壁畫被英國人斯坦因“用西法,把壁畫粘走”,大家都感覺到非常可惜。因此,張大千決心儘早到莫高窟,把壁畫臨摹保存下來。

張大千畫技臻入化境,但是人生卻有一大汙點:瘋狂破壞敦煌的壁畫

最初進莫高窟的時候,張大千和弟子一直在對洞窟進行編號,工作持續了長達五個多月。其間,當時的民國一直沒有專門的莫高窟文物管理機構。直到那年10月5號,國民政府派於佑任參觀莫高窟,張大千趕緊呼籲立即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隨後又叫兒子張心智隨車去蘭州,請西寧塔爾寺的喇嘛畫師,來幫忙搶救壁畫。

中間休息了一陣,那年的12月初,張大千感覺文物保存不易,時不我待,於是路過榆林窟的時候,就抓緊時間開始臨摹壁畫。當張大千和弟子在20號窟中臨摹壁畫時,他發現有一面牆上的五代壁畫殘缺不全,表面剝脫,露出了底下一層,那下面居然還有畫作。

西寧塔爾寺的喇嘛告訴他:小時候曾經聽師父講過,敦煌畫中有畫,寶中有寶。於是張大千和弟子們商量後,決定先把表層的畫臨摹下來,再打掉表層,露出底層珍貴的唐代畫作。事情發生之後,立即有人發電報報告給當時的重慶政府。重慶方面派來專家,調查一番之後,雖然感覺十分可惜,也並沒有對此事進行處理。

張大千畫技臻入化境,但是人生卻有一大汙點:瘋狂破壞敦煌的壁畫

一切都是因為,當時的國家正值戰亂年代,對文物疏於管理,並且保護文物的科技手段也不足。張大千一行的目的,主要是還是做壁畫的搶救工作,他為此辛苦在當地逗留數年。儘管他“冒然”行事,給文物帶來不可挽回的損失,卻也不好處罰。

二、事件的背景和旁人的說法

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張大千師從曾熙、李瑞清學習書法。時常中聽二位老師提到敦煌莫高窟,使他對這個地方產生了嚮往。後來,張大千哥哥的好友葉恭卓,也經常和他提起這個地方,並且繪聲繪色地給他講解當中壁畫之美。葉恭卓希望張大千,將來能夠學習敦煌繪畫,重振中國人物畫一脈的聲威。

因為中國的人物畫自吳道玄、李公麟之後,已經落寞了三百多年了。想要知道中國在魏、隋、唐、宋的人物繪畫真諦,就必須要在有生之年,去看一看敦煌莫高窟中的藝術傑作。於是張大千心中,很早就有了考察莫高窟的念頭。1940年的時候,張大千本來想要去敦煌,結果因為二哥病逝,中途作罷,到了1941年5月才成行。

張大千畫技臻入化境,但是人生卻有一大汙點:瘋狂破壞敦煌的壁畫

當張大千一行人到達敦煌附近的安西古鎮時,發現一些珍貴的壁畫早被英國人用“西方”法取走了,只留下一些畫作的殘遺,讓他大感心痛。敦煌莫高窟自從近代被人發現起,一直不斷有外國人來偷盜、哄騙文物。連年戰亂,國家根本無暇顧及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莫高窟常年靠著一位叫王圓籙的道士變賣窟中文物來維護,王圓籙也因此被人罵成漢奸。

張大千和弟子們的出發點既是為了藝術,也是為了去搶救文物,但是對於搶救文物方面,他們也沒什麼好辦法,只能把古畫臨摹下來。關於20號窟中畫下有畫的原因,據後來的學者解釋,那是因為莫高窟曾經香火旺盛,朝拜者眾多。畫作年久汙損後,就有人用石粉、泥灰塗上,在畫上再作畫。因此,自魏、隋、唐、宋起,覆蓋了一層又一層。

對於鏟畫的經過,于右任的隨從竇景椿說:當時他和于右任,以及駐軍馬師長跟張大行一起去參觀洞窟。壁畫上面被煙火燻得黑乎乎一片,但是還是完好的。只是在破損處,可以見到下面的畫作,色彩較鮮豔。

張大千畫技臻入化境,但是人生卻有一大汙點:瘋狂破壞敦煌的壁畫

張大千認為是唐代供奉的人像,于右任覺得可能十分珍貴,但是並沒有表態讓人拉開表層觀看。結果隨從人員性急,用手去拉了一下,不想壁畫年深腐蝕,輕輕一拉,就撕碎脫落了。後來,張大千看畫壁以損,於是就索性叫人臨摹表層上的古畫,再把殘破的表面剷掉了。正是這個選擇,才出現了前文描述的張大千破壞敦煌壁畫!

結語

四十年代初,正是中國抗日戰爭進行到最後的焦灼期。對於文化遺產的保護,重慶政府是有疏漏的地方。由於沒有現代的科技手段,張大千和弟子一行,即使想要保護表層的五代繪畫,除了臨摹畫作,也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張大千剷除敦煌壁畫,就像是後來郭沫若打開定陵造成的悲劇一樣。敦煌壁畫被剷除造成的損失,也是永久令人心痛的。假如這件事發生在現代,結果也許就會不一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