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在許多古裝劇裡面,悲劇的男女主角常常動不動就煽情地吟上一句: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唸完之後,立馬就搭上一段同樣煽情的音樂,叫人聽了那真是……好像不跟著抹幾把眼淚都覺得自己很無情一樣。

這當然是經典的力量!

你可以不知道“山無稜天地合”,也可以不知道“水面上秤砣浮”,但是絕對不能不知道“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

否則只能說,你懂事太晚了!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然而,在這裡,太白老師要潑潑大家冷水,想告訴大家的是:這句經典是流傳錯了的。

啊!什麼!這麼經典的話居然傳錯了?——痛殺我也!

那麼,到底怎麼個錯法?接下來太白老師就為你剖析一下這句話的前世今生。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元好問(金)

這句話出自金代大文豪元好問的一首詞《摸魚兒.雁丘詞》。

“摸魚兒”是詞牌名,“雁丘詞”是題目。

原文是這樣的: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叫生死相許。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

這首詞的寫作背景是:元好問在十六歲那年(十六歲啊!),去考試的路上,碰到了一個捕雁的獵人。

這個獵人告訴他今天自己遇到了兩隻大雁,捕到了其中一隻,殺了。

另外一隻本來已經逃脫羅網,可以遠走高飛的,但它見到同伴死了,竟然又飛回來撞到地上自殺而死。

小元同志也是性情中人,不禁被這個故事深深打動,於是在抹了兩把眼淚之後,掏錢向獵人買了雁兒的屍體,挖坑埋了,還給它們砌了個墳堆,取名“雁丘”。“丘”就是小山堆堆的意思。

當然嘍,還需要寫篇文字悼念一下,也就有了這篇香如烤肉的《雁丘詞》。(注:“香如烤肉”就是俗語“膾炙人口”的意思)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這是絕對的愛情經典。我們的小元同志在十六歲時能寫出來這樣的東東,可見在愛情中也是一塊老薑了。

附帶說一點,那個獵人並沒有說大雁是雙雌雙雄還是一雌一雄,所以即使後來經萬千專家學者百般考證,也搞不清楚這段戀情到底是同性戀還是異性戀。

從此終於成了流傳千古的一個未解之謎,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未解之謎”之一。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故事講完了,現在來說正事。

細心的你應該發現了一個問題,我們常常聽到的是“直叫人生死相許”,可這首詞的原文裡卻是“直叫生死相許”,少了一個“人”字。

那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

白痴都知道,當然是原文正確嘍。難不成你還比發明者更有發言權?

是的,我們都不是白痴,但我們或許會覺得遺憾,雖然這是首寫大雁的詞,但這種故事還是要放在人身上才能使我們小心肝撲通撲通跳一跳啊。

那小元同志也太小肚雞腸了,寫的時候乾脆就加個“人”字,滿足一下大眾心理不就得了?

這可就錯怪小元同志了,其實小元同志也是被逼無奈。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這個《摸魚兒》是詞牌名,是固定了字數的。

第一句七個字,就只能“摸”七下。第二句只能“摸”六下,多“摸”一下都不行。所以那個“人”是不能多“摸”的,萬一是個女人呢?

這就跟唱歌一下,多一個拍子少一個拍子都不行,不信你找首歌來試試看。

那麼問題又來了,既然原文沒有“人”字,怎麼流傳出來的版本都有“人”字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這個問題就只能問那些半壺水的編劇和沒文化的導演了。

真正有文化有水平的編劇和導演是肯定不會犯誤導大眾這種錯誤的,比如金庸老爺子。

你去看看《神鵰俠侶》,赤練仙子李莫愁為情所困,整天口裡都念叨著這首詞,可人家從來都是“直叫生死相許”,從來沒有說“直教人生死相許”的。

思念的當然是人,可是既是思念,就該放在心底,說出口來,不僅在文法上引用有誤,在境界上更是低了好多個帽子呢!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愛情名言的前世今生!

赤練仙子——李莫愁

堅持原創,及時分享文史知識。我是【太白老師】,如果文字對您有幫助,歡迎評論、轉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