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齊頃公意氣風發地高聲說,“餘姑翦滅此而朝食。”(《左傳成公二年》)我先把這些傢伙消滅了再吃早飯。這樣的豪氣,哪裡像是剛剛經歷了急行軍!

這是齊、晉兩國的鞍之戰。齊頃公親自帥軍,一天走了幾百裡,來到鞍地與晉軍交戰。他要一舉消滅晉國。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豪氣固然可嘉,但豪氣中也包含了驕傲和輕敵的因素。正是因為輕敵,齊國在這場戰爭中才慘敗。

齊頃公的話中還透露出一個信息:他在開戰前還沒吃早飯。國君空著肚子打仗,別人誰敢先吃早飯?估計齊國軍隊上上下下都在陪著國君餓肚子。後來,人們就用“滅此朝食”形容急於消滅敵人的心情和必勝的信念。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因為有國君的豪氣,齊國軍隊在戰爭開始的時候很勇猛,齊頃公要求:看我馬足所到之處,萬箭齊發!

果然,一通亂射,晉軍損傷嚴重。主戰車上,主帥郤克肩膀中箭,血一直流到腳背上。疼痛讓郤克敲鼓的聲音小了很多。

同車部下解張聽到鼓聲越來越小,鼓勵郤克說,戰鬥一開始我就連中兩箭,血都流到車輪上了,我也沒敢說我受傷。主帥的鼓聲是三軍總指揮,只要不死,一定堅持住!(《左傳》原文: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郤克受到鼓舞,又想到自己在齊國所受的羞辱——他曾經作為晉國使臣出使齊國,但因為駝背,走路又一瘸一拐地,遭到齊頃公母親的嘲笑。被一個女人嘲笑,這是郤克這輩子最大的恥辱。想到這裡,他立刻振作起精神,使出渾身力氣,拼命擂起戰鼓。

主帥的鼓聲和他悲壯的舉動感染著旁邊的鼓手們,大家也都因此奮力地擊鼓,一時間鼓聲大作。

晉國的士兵聽到自己這一方鼓聲震天,以為敵人已經被擊潰了,頓時來了精神,大聲喊叫著殺向齊軍。這樣的結果當然是齊軍大敗。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齊頃公拼命逃走,他的駕車手邴夏戰死,護衛逢醜父一邊駕車一邊抽空射箭。後來,齊頃公和逄醜父換了衣服才逃掉。

這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藏在漢字裡的古代生活史》中的一個故事,也是成語“滅此朝食”的來歷。這裡面涉及到古人的一個關於吃飯的習慣。

秦漢之前,我們的古人實行一日二餐。早餐一般在接近中午的時候才吃,晚餐在下午4點左右。這種吃飯的方式,符合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習慣。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漢字在最初的甲骨文中,有很多是象形字,“食”也不例外。下面是一個食器,食器中的一點代表裡面裝有食物,上面是一個三角形的蓋子。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甲骨文字形2,食器腹部兩側的兩點,表示食物多得溢出來了。食器中的食物滿到溢出,多到吃不完,這是古人對糧食的樸素的願望。直到現在,糧食依然是一個國家的重要儲備物資。

餓著肚子去打仗,一時佔了上風,卻被一陣鼓聲壓倒氣勢

《論語》中有句話,“君子謀道不謀食。”個人覺得這句話有些太高遠。一個連自己的肚子都填不飽的人,還有心思去謀“道”嗎?民以食為天,最基本的物質生活都解決不了,還談什麼精神追求?沒有物質作保障的精神,不是空中樓閣,就是畫餅充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