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1000萬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20年後,1000萬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過去幾十年,中國的發展世界矚目。要是再保持這種速度發展二十年,全世界都能買下了。以前的有錢不能算真的有錢,但現在的有錢是真的有錢。幾十年前的萬元戶就算是有錢人,但當時在東京卻買不到一平米房子。現在有幾千萬可以算是有錢人,即便是到發達國家,依然是有錢人。所以我覺得中國的財富狀態正在趨於成熟和穩定,不用擔心過去幾十年那種級別的通脹。

1000萬,如果不是壓在床底下,按平均5%的年收益,20年後,能變成2653萬。簡單類比,1000萬,大概相當於20年後的2650萬。

如果按照購買力,那就看你買的是什麼。現在很多人印象貶值,其實是有意無意用一線二線城市的房產購買力來代替綜合購買力。

我做下綜合購買力的拆分,人的一生一般也就是衣食住行衣,包括生活中的一切工業類產品,尤其電子類,長期來說是走質高價低的路子,也就是說未來購買力應該是上升的。

食,農產品類,現在走的路子也是工業化,跟老美接軌,糧食肉類都會集中大規模標工業化準化生產,產量增長,人工投入降低這是趨勢。這兩年豬肉是個特例,以後也會有迴歸。未來購買力持平甚至上升。

行,自行車,汽車一類自用消費品,同樣是工業化路線,價格持續走低,未來購買力應該是持平和上升的。公共交通,長期來說因為土地人工能源的價格上漲,也會有一定程度上漲,但這個漲幅基本可控。

住,大城市有一定的稀缺性,長期來說應該是緩慢往上,基本不可能按照過去10年10倍的速度,無他,城市化進入尾聲,人口已經不可能暴漲,除了政策上限制,經濟門檻也限制,樓太貴,沒本事的就會離開,供需慢慢接近平衡,樓價漲到一定程度就會穩定,反而是租金會逐步上升。中小城市甚至會持平及緩慢下跌,超小城市因為人口的流失減少,進入慢慢熊途,也許以後幾萬一套的房子不再是新聞,離大城市有一定距離後,就能隨處可見。

唯一可以預見能跟隨經濟發展穩定上漲的,就是跟人工有關的一切,比如理髮,小孩教育,維修等等,如果預期經濟20年能翻番,那麼平均人工也至少是翻番以上,低收入階層甚至2,3番,從而推動租金上漲。

綜上所述其實如果不考慮買房,綜合購買力是上升或者只是下降很低的。反過來如果這1000萬隻是想做在北上廣深接盤一個好房子,哪就無法預計了,能賣多貴,這隻跟買賣的人性有關。你說當初你又1000萬時看中了一套好地段稀缺房子,沒買,20年後發現這套房子已經是過億了,由此推斷購買力下降到n分一,就跟拿茅臺來作為交易標的評價購買力一樣,這是很無稽的。

對於所謂通脹,其實沒什麼好擔心,如果非要擔心,就跟擔心地球什麼時候毀滅一樣無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