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幫孩子養成好習慣?不吼叫,怎麼做真正有效?

用戶1736922181905


這個問題其實是兩個問題,一個是如何培養孩子好習慣,第二個問題是怎樣管教孩子。

 

先來回答第一個問題。薩克雷曾說:“播下一種思想,收穫一種行為;播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當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要只用大腦想一想,而是要將自己的思想付諸於行動。

 

培養好習慣的關鍵是堅持,想做到堅持就先把習慣簡化成“微習慣”。

 

其實微習慣就是將你想養成的每一個習慣,縮小到你可以在一分鐘可以做完。《微習慣》一書中提到:“微習慣策略只會幫你培養好習慣,給你的生活增添積極行為,持續豐富你的生活。

消除壞習慣和建立好習慣有著共同的目標——用更好的行為方式取代原有的行為方式。如果你有壞習慣,你改變自己的主要動力是遠離這些消極的東西。

如果你有好習慣,你改變自己的主要動力是靠近這些積極的東西。‘靠近’是微習慣策略的重點。”

讓事情變得簡單易執行,就有利於你或孩子堅持,最終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二個回答是,為人父母都應該學會正面管教。

第一是理解孩子的四種錯誤行為目的。父母要學會識別孩子的四種錯誤行為的目的,在識別出孩子錯誤行為目的之後,我們再針對性地尋找方法。

 

第二是和善而堅定並行。這不容易做到,要慢慢來,從接納自己接納孩子做起。在我們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我們既要表現出自己的界限和立場,讓孩子看到邊界,這就是堅定;同時也需要和善的一面,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愛,讓孩子感受到與媽媽的連接,這就是和善。和善與堅定,缺一不可,猶如我們走在大橋上,和善而堅定猶如兩邊的欄杆,那一邊的欄杆沒了,我們都有可能走著走著掉水裡去。

 

第三是互相尊重。正面管教不僅僅是尊重孩子,同時也尊重自己、尊重當下情形的需要。我覺得我們太需要被尊重了,在我自己的成長環境也好,當下很多的教育環境也好,並未真正做到尊重。尊重二字看起來簡單,但我們實際操作起來還是會有偏差。

第四要把錯誤看成是學習的好機會。這一點非常重要。我們在實踐正面管教的過程當中,時刻要把這句話翻出來用,因為我們都是在錯誤中一步步前進的,我們都不是完美的家長,即使學習了正面管教,在用的時候還是會有偏差,再加上從小到大一些固化了的根植在身體裡的一些思想理念,不是一下子能夠轉過彎來。但即便是這樣,我們依然不能放棄努力,但只有在接納自己,接納此刻犯錯了的自己,才能由衷地從錯誤中學習,不斷地尋找解決方法,進而得到成長。

 

第五個是社會責任感。我們培養孩子,包括我們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社會,離不開團體,離不開家庭,這樣一個社會氛圍下,我們則需要合作。在家庭裡面,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媽媽的責任,也是爸爸的責任。有時候爸爸和媽媽的教育觀念不一致,並不是說你就一定是對的或者我就一定是對的,我就一定是錯的或者你就一定是錯的,因為對錯本來就是相對的,關鍵是大家要學會合作,讓家庭最終的目標能夠實現,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第六是家庭會議和班會,這是正面管教裡面一個重要的工具,同時也是核心理念。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可以用家庭會議來解決,當然這裡說的家庭會議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家庭會議,是正面管教裡的家庭會議,與孩子平等地面對面的商討事件。

 

第七點是讓孩子參與解決問題。這一點也是正面管教一個比較重要的工具和核心概念,很多正面管教工具都是在這個工具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比如選擇論,那麼孩子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他有自己的自主權選擇權,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對自己的決定去負起責任。可以培養他的責任感。

 

第八是是給予鼓勵。這個是最容易理解,最容易操作,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最常見的鼓勵方式就是擁抱。可能在孩子小一點的時候,父母還會多一點擁抱孩子,一旦孩子大了,特別是到了青春期了,一旦擁抱少了,孩子可能就會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肯定。鼓勵,就是要不斷地在生活中,去滋養我們,滋養我們的生命,滋養我們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這8個核心理念,在我們應用過程當中實際上是互相穿插的。學會正面管教,不吼不叫才能養育優秀的孩子。



蝸牛媽媽說育兒


以身作則,陪出質量,培養興趣,孩子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

我認為,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需從父母自身做起,如果父母沒有好習慣從何幫孩子養成好習慣?就如一個時時手機不離手的父母要求孩子不玩手機,不碰遊戲是不是有點天方夜譚?

基於這樣的原因,我覺得根源還在於我們父母能否把這件事情看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來做,一切從我們自己身上發生變化,因果聯繫,孩子身上自會發生效應,真正有效自然而然會發生。

一、家長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自孩子出生以來,他一點一點地感受著這個世界的所有,一點一點地從父母身上讀取信息。如果孩子看到的,聽到的都是積極向上的信息,那麼這樣家庭的孩子出現問題的概率肯定低很多。

這張照片在前些天成為網紅照片,你看,這不就是最好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嗎?

二、家長有計劃有目標地多陪伴孩子

陪伴,我們不應只是簡單地理解為花了時間陪著你就好了。如何做到有質量地陪伴?這是我們作為家長要思考的問題,否則陪了也白陪,甚至不如不陪。

前些天聽了我們當地一位大學教授的育兒經,他說:“家長要有計劃有目標地陪伴。”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他舉了一個例子:他接孩子放學之前會大致想一個話題,思考接到孩子之後和他怎樣展開交流討論,希望達到一個什麼層面的認知,等等。這樣就把放學路上的時間充分用起來了。

三、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做比手機遊戲更喜歡做的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有興趣的事情,可以無限激發人的潛能和力量,小學生也是這樣。

什麼事情在孩子的心裡佔據主導地位,相應地其它事情就會靠邊站。日積月累中,如果孩子有自己的愛好,或喜歡閱讀,或喜歡繪畫,或喜歡某種樂器,不管是什麼愛好,培養他,陪伴他,在把愛好的事情做得越來越優秀的路上,孩子自己都會把壞習慣的那些事比下去

如若能像孟母三遷,為了孩子盡最大的努力,孩子的問題就都不是問題了!


攀登數學


教育孩子十分重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方法正確,就能達到功半事倍的效果。對孩子動不動就大聲吼子,不但幫助不了孩子養成好習慣,孩子反而還會從大人的吼叫中產生牴觸情緒。個人認為,對孩子的好習慣要多多表揚,常言道:“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對不好的習慣要指出,要說明哪裡不好,為什麼不好,為什麼要改正,改正了對今後有什麼好處……只有這樣輕言細語,循循善誘,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