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0年4月9日美聯儲採取新舉措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的貸款?

Kiss_譽


2.3萬億美元。

美國在推出歷史最大規模的2.3萬億美元政策後,還在加緊制定第四輪刺激計劃(特別提示)。歐盟為支持各國增加財政支出,取消了成員國政府借款上限規定。

美國大規模救市背後,是一項排擠z國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

為什麼美聯儲這次2.3萬億美元在全球金融治理方面的操作則顯得異常低調,甚至可以說是悄無聲息。必須注意的是,美聯儲正在根本性地改變著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行機制和治理平臺。

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在2013年,美聯儲、歐洲央行、瑞士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和日本央行這全球六大央行,把彼此之間臨時性雙邊流動性互換協議轉換成了長期協議,而且,任何當事央行都可在自己司法轄區內以另外五種貨幣中的任何一種提供流動性。這六大央行的貨幣聯盟被稱為是“C6”。

這意味著,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之間,一個長期、多邊、多幣、無限的超級儲備貨幣網絡已編織成型。發達經濟體央行之間在貨幣互換平臺上的協同一致,這是變相地替代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為代表的原有治理機制。

在此次疫情衝擊所引發的金融市場動盪中,C6機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

3月19日,美聯儲宣佈與另外9家中央銀行建立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安排,其中,美聯儲與澳大利亞、巴西、韓國、墨西哥、新加坡和瑞典各自達成不超過600億美元的互換安排,與丹麥、挪威和新西蘭各自達成300億美元的安排。

此舉其實就是美聯儲將其貨幣網絡在原有C6的基礎上向C9擴展。經過兩次危機的衝擊,以美聯儲為中心的C6+C9貨幣網絡開始形成,美元體系實際上實現了危機之下的“再擴張”,原先以IMF為中心的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出現了分裂的跡象。

這個以美元為中心、以西方國家貨幣互換為基礎的新貨幣網絡已經發展出治理功能,在匯率、貨幣供應量、金融穩定等領域逐漸形成機制化的合作。

C6+C9本質上是一個排他性的美元體系,

z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至關重要,但被排除在外。這無疑會弱化甚至取代IMF為中心的全球多邊金融治理體系。在全球貿易和投資體系也都可以看到類似的安排。

從中可以看出,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正在加速制定和推廣新的國際規則,以期最大限度地利用對自身更為有利的、非中性的國際規則來約束或限制競爭對手,力圖在z國之外打造出一個制度化、機制化的西方國家間政治、經濟和金融集團,同時聯合一些發展中國家,重建對西方有利的國際經濟政治新規則、新機制。

這是z國需要警惕和麵臨的真正挑戰。



主觀和客觀


為了美國經濟不出現衰退,為了美國股市不再下跌,美聯儲是開足了馬力的撒錢,實際上也是在轉嫁成本。

美聯儲宣佈了新舉措,將為企業和家庭提供高達2.3萬億美元的貸款支持經濟,並增強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在疫情期間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

如何使用這2.3萬億美元,一個是通過“主體街貸款”便利措施可為中小企業提供多達6000億美元的貸款,其次是為小企業提供貸款,以使得他們可以繼續僱傭工人並支付工資,三是向美國地方州和市政當局提供高達5000億美元的貸款。

緣何要推出2.3萬億元刺激方案,在於截至4月4日當週,美國初請失業金人數為660.6萬人,高於市場預期的525萬人,過去三週,美國申請失業救濟金的人數已超過1500萬。1500萬人失業遠不是失業的高峰,美聯儲預期未來可能有多達4600萬的美國就業者在年內失業,意味著美國失業率可能達到32.1%的水平,美國曆史上最高失業率是在1933年大蕭條時期,失業率歷史峰值是24%,美國的經濟形勢異常嚴峻,這需要美聯儲實施激進的貨幣政策。

美聯儲推出經濟刺激方案就是為了“在當前經濟活動受限時,盡我們所能穩定經濟,我們的政策將有助於經濟復甦”。

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極度貨幣寬鬆刺激經濟,新興經濟體就很尷尬了,貨幣寬鬆意味著匯率大跌,資本外流無法控制,不實施貨幣寬鬆經濟下行股市下跌,陷入難堪,等於是美聯儲貨幣寬鬆的最大受害者買單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