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也許每個人都不認為自己是小人,那麼小人在哪?

王富棍


  • 謝邀請。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大會上講了一個八個泥瓦匠的故事。
  • 有八個處出打工的泥瓦匠,為了躲避一場暴雨,進了一座破廟。外面的天雷滾滾,一個個火球,在廟門外滾來滾去,空中不時傳來聲聲龍吟。眾人膽戰心驚,面如土色。一個人說:我們八個人中,必定有一個人幹過傷天害理的壞事,誰幹過壞事,自己就走出廟,接受懲罰吧,免得其他人受到連累。自然沒有人願意出去。又有人提議道:既然大家都不想出去,我們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外拋,誰的草帽被刮出廟門,就說明誰做了壞事,那就出去接受懲罰。
  • 於是大家就將自己的草帽往廟門外拋,七個人的草帽被刮回了廟內,只有一個人的草帽捲了出去,大家就催這個人出去受罰,他自然不想出去,眾人便將他抬起來扔出了廟門。——那個人剛被拋出廟門,破廟轟然倒塌。
  • 這個故事裡,那個七個人所做的讓另一個人接受懲罰的決定,在集體無意識環境下,覺得理所當然,覺得順理成章,可是,在他們沒有遭到天譴之前,誰又能辯別他們的草率,他們的無理,他們的無情。故事的高妙就在於,把某些以集體利益為前導的意識,無理頭強加給個人,而個人在強大的集體面前卻無能為力,這個故事裡,個人得到了上帝的保護,現實中,個人的生命,生存權力,生命自由被團體剝奪的現象經常存在,而在眾人不能反思,不能警省中,多少個人在受到漠視。
  • 這種鬥爭的邏輯,在一百個人實行一百次,我們每個人就是百分之百的受害者。
  • 魯迅所厭惡的看客,吃人血饅頭者,在人類歷史上永遠不會絕種。
  •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 人都覺得自己是君子,既便他做了不堪的壞事,他在內心也意識不到自己是小人,他找一萬個理由為自己開脫。就像看殺人的看客,他看到一萬個人在看,他就有一萬個理由在為自己開脫,為自己壯膽。破廟裡抬起一個人往外扔的七個人,他們卯足了勁往外扔人時,不能有一絲反省與覺悟。
  • 所以,在人海中,能做到坦坦蕩蕩,高風亮節少,隨波逐流者眾,誰都有過小人之舉,包括有些被大家公認的好人。

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懷著對人生,理想,事業們祟高敬畏,不有意做惡,不積極做惡,見賢思齊,而不是學會厚黑,就算得上一個君子了。


宇沃佳嘉手工水餃


人其實沒有必要去糾結這些,管他小人壞人,首先自己做好自己就行。我一直信奉,多行善,少作惡。對朋友盡力就行,但絕對不拉幫派,後面捅刀子!敢作敢當,作了我作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也許每個人的經歷包括經濟情況不一樣,各有各人的事。所以在別人大紅大紫時也不要去貼,他人遇上困難時,有能力就幫下,沒有能力也不要去嘲笑他人。俗話說,人如三節草,不知哪節好,說不定有一天事也許會降臨自己身上。只要人人充滿愛,世界才會變美好。如果一有什麼,就視人為仇人,那恩恩怨怨何時了?學會寬容,學會忍耐,不攀比,不爭名,所以我現在選擇了農村,就是想勞動來充實和改變自己!





赤腳醫生黃山


小人是經過價值評判的主觀結果,一般情形下,自己不會認為是小人。具體分析如下:

個人實有的價值觀決定評判的結果

  • 個人價值觀的形成有許多因素決定,但個人成長過程中的主流價值觀對其價值觀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有些人發表自己的言論也可能受到利益的影響,我們稱之為磚家,背離了主流價值觀。
  • 正是個人實有的價值觀決定了對人或事的評價,因此,很少有人感覺自己是小人。

小人在哪?

  • 小人存在他人的心裡。當公眾人物發表有悖有主流觀的言論時,公眾人物在公佈的心裡就是小人;當小人被追究時,可能存在監獄中,如此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