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陽年產水餃60億隻,一個“吃”出來的富民產業

記者 張偉偉 通訊員 張耀西 馬霞

“在這上班近,老小都能照顧,我每月能拿3000塊錢,比在超市打工強多了。”江蘇省泗陽縣城廂街道元鴻食品車間內,小圩村村民許鬱芹對在餃子廠上班很是滿意。

江蘇泗陽年產水餃60億隻,一個“吃”出來的富民產業

元鴻,只是“泗陽水餃”家族的一員。有做水餃“天賦”的泗陽,彷彿一夜之間,湧現出24家水餃企業,年產水餃60億隻,被全國食品界稱為“泗陽現象”,甚至有網友呼籲將泗陽縣改為“餃子縣”。

“泗陽水餃”是如何在短時間內異軍突起、風靡市場的,背後都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新聞?

江蘇泗陽年產水餃60億隻,一個“吃”出來的富民產業

“泗陽水餃”精彩起步

泗陽,河湖密佈,四季分明,土壤肥沃,物產豐饒,南北通衢。正是這些,孕育了泗陽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成為“泗陽水餃”從無到有、由小到大、譽滿天下的直接因素。

江蘇美潤食品有限公司,是泗陽縣第一家生產速凍水餃的企業。未到車間,濃濃的餃子香味就撲面而來,車間內整齊乾淨,工人都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經過幾年跨越發展,美潤去年銷售1.5億元,成為泗陽最大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

市場需求大、准入門檻低,讓一些人看到了水餃的商機。特別是泗陽優惠的政策、優質的農產品,為水餃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短短几年,泗陽冒出滿嘴香、金冠、豐潤、憶品味、吉美家等24家水餃企業,被稱為食品界的“泗陽速度”。

如果說江蘇農業在蘇北,蘇北農企在宿遷,那麼宿遷的速凍食品就在泗陽。泗陽集中了宿遷大部分的速凍食品生產企業,堪稱蘇北速凍食品企業集聚地。

高速發展中,“泗陽水餃”改變傳統煮水餃的方法,根據消費需求,創出火鍋水餃、微波烤餃等新品。同時,打破依靠經銷商、銷售員的銷售模式,省去中間商的成本,增加了利潤空間。數據顯示,2019年,“泗陽水餃”產量10萬餘噸,銷售收入10億多元。

江蘇泗陽年產水餃60億隻,一個“吃”出來的富民產業

“家的味道”讓你記住“泗陽水餃”

只有征服味蕾,才能被記住;只有吃得放心,才會再次消費。聰明的泗陽人把美食文化與“家的味道”融合起來,形成“泗陽水餃”獨有的風味特色。

緣於這一理念,“泗陽水餃”聲名鵲起。去年10月,美潤水餃亮相歐盟“中國日”。當一隻只白白的美潤水餃在智能快速煎餃機的煎盤裡魔術般的變得金黃焦脆,香氣撲鼻,現場圍觀的眾多老外陣陣驚呼,他們迫不及待把煎餃送進嘴裡,一個勁地豎大拇指:“美潤水餃,美極了。”

美潤水餃,在眾多品牌速凍水餃中脫穎而出,靠的是風味的獨特、品質的過硬和品牌的力量。美潤董事長談衛國說,從早期的一皮一餡純手工製作,到目前的流水線生產,都儘量讓消費者吃出童年記憶裡媽媽包的水餃味道,也就是“家的味道”。

“泗陽水餃”雖然進入門檻低,但是不靠“低價走量”拓展市場,而是走成本高、質量高、售價高的“三高”路線。因此獨特的思維,使得“泗陽水餃”自成一體,被業內人稱作“新派水餃”。

餃子要有“家的味道”,必須確保食材品質。“泗陽水餃”以lSO9001質量體系標準做好每一款產品。“你做的東西不好吃,或者用材不夠好,肯定是賣不出去的。我們的餃子,都是真材實料,從原料、工藝、配方到生產環節都嚴格把關。”“滿嘴香”負責人王恆祥說。

品牌是決定“泗陽水餃”做大、做強、贏得未來的關鍵。去年起,當地政府部門聯合美潤、滿嘴香、金冠等企業,成立泗陽縣水餃產業聯合會,建立“泗陽水餃”質量標準和生產規範,打造美潤,滿嘴香、憶品味、蔡福記等品牌水餃,擴大了市場影響力。

江蘇泗陽年產水餃60億隻,一個“吃”出來的富民產業

“泗陽水餃”吃出富民產業

泗陽人不會想到,吃水餃還能“吃”出一個富民產業。散落在17個鄉鎮街道“泗陽水餃”企業,不僅吸納當地農民實現家門口就業,還帶動優質小麥、蔬菜、畜禽等種養業的發展。

生產水餃,需用麵粉、白菜、芹菜、薺菜、韭菜、香菇、玉米粒、青菜、雞蛋、豬牛肉等食材。據測算,年產10萬噸水餃,需用麵粉、肉蛋和蔬菜近9萬噸。

美潤,作為泗陽水餃的龍頭老大,年產水餃1.25萬噸。為確保蔬菜質量,流轉1200畝地種植蔬菜供水餃生產。3個蔬菜基地連同水餃車間,提供280個就業崗位,平均月薪3000多元。史集街道雙橋村的萬自珍,每天都到家門口的美潤蔬菜基地打工。萬自珍說,工資足夠一家開銷的。

資料顯示,24家“泗陽水餃”企業,自建和帶動建設38個種養殖基地;企業用工2970人,年發工資約1億元。“泗陽水餃”在促進農業產業化、吸納農民家門口就業的同時,還起到了扶貧的作用,820個低收入戶走上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