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農曆二月初二,這一天在鄂東南地區的農村稱謂龍抬頭的日子。在湖北黃岡浠水縣巴河鎮和平地區,在這一天會按照有著數百年的傳統習俗,舉辦抬閣活動。

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當日的和平村,這裡的濃厚民俗氣息和節日的氛圍,讓當地鄉親和前來觀看的遊客們倍受感染,興奮無比。街道上,人們摩肩接踵,在如潮般人流的擁簇下,抬閣隊伍浩浩蕩蕩,遊街穿巷,蔚為壯觀。

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抬閣作為中國民間迎神賽會的一種遊藝項目,是集歷史故事、神話傳奇於一體,融繪畫、戲曲、彩扎、紙塑、雜技等藝術為一體的特色傳統民俗舞蹈。

抬閣,就是用竹木或鐵質材料軋製成的類似於“閣”的架子,童男童女扮作的演員在架子上表演戲劇故事,節日期間人們抬著閣進行遊街表演的民間文化藝術形式。

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閣”分為平閣、高閣,平閣只設一層架子,表演者或站或坐其上表演;高閣也被成為“鐵枝”,製作表演較為複雜,即在主架上再分上、中、下三架,每架的分枝上分別安排不同的表演者。上閣表演者為3-5名兒童,成為當地金童玉女。

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在活動時,抬閣前面還配置了嗩吶吹奏和鑼鼓隊伴奏,沿途百姓放鞭炮迎接,這時抬閣比過去的走閣從形式編排上已有了民間文藝的特徵,已接近現時抬閣的規模和樣式。

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浠水巴河的和平抬閣經歷了由興到衰、由衰到興的漫長歲月與時世的變遷。到民國時間,經過民家藝人們的不斷改革創新,抬閣上面的文化內容已經不再是古老的神像和祭品等物的裝飾,而改為戲劇故事和民間故事的人物和道具。

一場盛況空前的民俗活動在浠水舉行

2008年6月7日,抬閣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平抬閣這場充滿鄉土氣息的傳奇民俗,是一場牽動著在外遊子鄉愁的盛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