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2020,中國新年伊始,A股受疫情影響,2月3日開盤即暴跌,上證指數收盤跌-7.72%,收於2746.61點。與2020年1月14日最高點3127.17相比,跌去380個點左右。

2月4日開始,A股大幅上漲,多日成交破萬億,專家紛紛預測中國牛市要來了。

然而,到3月5日,反彈到最高點3074.26之後,第二天開始,持續下跌,最低到達2646.8點,創近一年最低點。短短2個月波動之大,讓無數投資者詫異,中國股市到底怎麼呢,說好的牛市呢?

那麼,這兩個月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會出現如此之大的波動呢?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首先,來看2月3日的暴跌,主要原因在於國內疫情的爆發。

春節作為中國傳統節日,原本應該歡歡喜喜過大年,然而卻因為疫情的爆發,全國上下不得不封城封村。A股經歷一週多時間休市,投資者恐慌情緒爆發,到第一天開市A股便致暴跌。

其次,再看2月4日到3月5日的持續上漲。筆者認為,一方面是3號的過渡反應,4號開始資金立刻迴流;另一方面,中國政府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力,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市場信心逐步恢復。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最後,3月5日後的持續下跌。就在中國疫情逐步控制的情況下,國外噩耗傳來,多國疫情開始爆發。另外加上沙俄原油價格戰,原油暴跌,導致美股一週多次熔斷,在美股的帶動下,全球股市哀鴻遍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國A股也難獨善其身。

這一刻,我們每個人都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

不過,所幸這一切都已經過去,疫情重災地——武漢,也於4月8日解封,這是武漢人民的勝利,這也是全國人民的勝利。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但是,國外疫情並未結束,原油價格戰或將繼續進行,全球經濟的衰退正在開始。A股,因為內憂外患,或將持續“震盪”。

一、內部因素——國民經濟“三駕馬車”困局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國民經濟“三駕馬車”——指投資、消費和出口:

1.內需是指內部需求,即就是本國居民的消費需求,它是經濟的主要動力;

2.投資是指財政支出,即政府通過一系列的財政預算包括髮行國債,對教育,科技,國防,衛生等事業的支出,是輔助性的擴大內需;

3.出口是指外部需求,即是通過本國企業的產品打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擴大自己的產品銷路。

三駕馬車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從當前來看,中國經濟發展面臨“內憂外患”,首先來看內憂。

國民經濟主要由三架馬車驅動。第一,內需困局。因為疫情,在一季度,內需或出現斷崖式下跌。

一方面疫情禁閉,失去流動性,一定程度上阻斷了消費,服務業重挫;另一方面疫情衝擊,出現中小微企業倒閉,失業加重,挫傷人們消費信心。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第二,投資困局。自2008年以來投資拉動經濟的副作用日漸明顯,一方面加大政府債務,另一方面,可能導致投資過剩以及浪費。而且我們要明白投資只是輔助性擴大內需的一種方式。

所以通過傳統的方式投資,在中國將不再適用。而新基建投資代表著新技術的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這比傳統基建更難建設和推行,需要的時間更長。

因此,投資將不再像過去一樣,能夠快速起到快速刺激作用。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最後,出口困局。我們可以看到,此次疫情災害,阻斷全球產業鏈,外貿型企業嚴重受挫。全球封城封國,出口受到嚴重阻礙,對於驅動經濟難上加難,這也是外部困局。

因此,中國經濟目前下行壓力很大。一方面,國民經濟“三駕馬車”驅動面臨困局,另一方面全球經濟衰退,將直接波及中國。這將非常考驗中國政府治理能力和中國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疫情之下,國民經濟“三駕馬車”困局

二、外部因素——資本市場的全球化,A股不再是過去的A股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的對外開發的大門,逐年按照承諾,無論從深度還是廣度,越開越大,中國經濟逐步已經融入全球經濟。

隨著開放程度的深入,中國資本市場也將全面放開。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正式開通。一年後的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正式開通。另外,滬倫通也正在部署。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指出,互通機制的啟動,是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重要舉措。互聯互通機制可複製、可推廣,是我國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成功案例,為國際資本市場創新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它的順利開通和平穩運行,大幅提升了A股市場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在滬港通、深港通平穩運營後,2017年6月20日,MSCI決定自2018年6月開始將A股部分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

新華社評論稱:不妨將此次A股納入MSCI視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演進。中國資本市場體量和發展紅利無法令人忽視,A股納入MSCI將利於中國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也會讓全球更好分享中國紅利。

2019年6月13日,科創板正式開板。2019年7月22日,科創板首批25家公司掛牌上市。

2020年4月1日開始中國取消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進一步提速。

另外,截止到4月25日,A股上市公司總共3826家,其中2400家外資參股持股,A股外資參股持股率高達62.7%。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由此可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程度逐步深入,A股國際化逐步推進,A股也將成為全球資本市場的重要力量。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全球化推進,A股已不再是過去的A股,A股受外部因素的影響也越發強烈。

而此次疫情,對全球的影響,已經形成“蝴蝶效應”之勢。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首當其衝的就是國際原油,一而再再而三暴跌,除了地緣政治因素之外,最關鍵的底層邏輯在於市場需求的斷崖式下跌。

而原油的生產“慣性”,難以及時調整產量,從而導致國際原油暴跌,甚至跌出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負油價”,讓世人再次見證了歷史。《關於國際原油——或將繼續低位震盪,你可以抄底,但不要一把梭哈

另外,疫情對於全球經濟發展“三駕馬車”的影響,亦同於對中國國民經濟“三駕馬車”的影響,或許影響的方式不一樣,但是失業人口創新高,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甚至揚言要求本土跨國公司搬遷回本國。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筆者認為,資本主義並非要放棄全球市場的掠奪,也並非全部搬遷,而是有助於增加大量就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

一旦大量人口失業,消費必將受到巨大沖擊,牽一髮而動全身,從而對該國經濟產生誘發性金融經濟危機風險。

中國一季度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負增長,全球經濟同樣受到重創,美國就業創新低,韓國一季度經濟出現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萎縮,這表明影響已經開始,並遠還未結束......

最終,全球股市的暴跌在所難免,特別是在過去幾年漲幅較大形成泡沫的股市,或將在此次危機中破滅。A股雖然整體處於低位,但同樣難以獨善其身。

三、A股的週期輪迴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經濟週期(Business Cycle):也稱商業週期、景氣循環, 經濟週期一般是指經濟活動沿著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所經歷的有規律的擴張和收縮。是國民總產出、總收入和總就業的波動,是國民收入或總體經濟活動擴張與緊縮的交替或週期性波動變化。

過去把經濟週期分為繁榮、衰退、蕭條和復甦四個階段,表現在圖形上叫衰退、谷底、擴張和頂峰,可以非常形象的刻畫經濟運行軌跡。

而股市作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股市的運行軌跡可以更為直接的反應經濟週期。因此,股市受國民經濟的影響,同樣存在週期輪迴變化。

中國股市正式公開交易源於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和1991年4月1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

以上證指數為例,除去前十年,因為中國經濟改革開放試點初期,市場經濟的不成熟以及中國股市試點的不穩定性,從2000年開始看中國股市,呈現了相對規律性的波動。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首先來看一下階段性的高點:

  • 第一次高點:2001年6月14日(2245.42點)
  • 第二次高點:2007年10月16日(6124.04點)
  • 第三次高點:2015年6月12日(5178.19點)


第一次高點與第二次高點出現時間大致相差6年,第二次高點與第三次高點出現時間大致相差8年。

再看看階段性低點:

  • 第一次低點:2005年6月6日(998.23點)
  • 第二次低點:2013年6月25日(1849.25點)
  • 第三次低點:2019年1月4日(2440.91點)


第一次低點與第二次低點出現時間大致相差8年,第二次高點與第三次高點出現時間大致相差6年。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我們從中可以發現兩個非常有意思的規律:

  • 第一個,每次高點和每次低點出現時間平均都相差7年。
  • 其次,第一次高點到第三次高點相差時間總共14年,第一次低點到第三次低點時間相差總共14年。


根據經濟週期波動規律和過去20年A股週期輪迴,我們可以大致預測:下一次高點或將出現在2021年-2023年之間,也就是2022年前後,下次低點或出現在2027年前後。

  • 歷史最高點出現時間及預測最高點時間:2001-2007-2015-2022。
  • 歷史最低點出現時間及預測最低點時間:2005-2013-2019-2027。


四、應對策略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綜合來看,受疫情影響,一方面,中國經濟本身下行壓力較大,國民經濟“三駕馬車”驅動面臨困局,要想快速復甦較為困難;另一方面,疫情對全球的影響超出預期,多個國家甚至出現難以控制的局面,疫情“黑天鵝”或將導致全球經濟衰退。

而國外經濟的衰退又將拖累中國經濟的復甦步伐。有經濟學家預測,中國經濟二季度將復甦。

筆者認為這只是純粹的考慮了國內疫情情況,預測了國內經濟狀況,而沒有考慮到全球經濟的相互影響,全球產業鏈的協同性。

國外疫情的控制情況,國外經濟的發展情況,將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復甦,中國經濟的復甦或將出現在第四季前後。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中國A股雖然處於歷史低位,但是受國內經濟和國外經濟大環境影響,或將持續震盪。並且從全球股市和A股自身週期輪迴來看,或許與年初許多專家和投資者期盼的牛市相左,全年中國A股或將在低位震盪。

當然,假如沒有另外的“黑天鵝”出現,回調後的低位股市,也為投資者帶來了機會。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一方面,本身已經處於低位的股市,不必心慌;另一方面可以擇機選擇被低估的好公司,長期持有等待,這也是散戶最優策略。股市博弈—機構投資者與散戶的“智豬博弈”,散戶該如何應對?

對於機構投資者而言,可充分發揮自身信息、資源、資金優勢,恰是投資和收購的大好時機。

股市博弈——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囚徒困境”,為何不欺騙如此重要

事與願違,2020年或將成為中國A股“震盪年”


查閱“狂人理財”讓我們一起磨鍊心態,鍛造屬於自己的投資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