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文||阿黛

原创不易,请勿抄袭

01 导演简介


于淼,最初不是做导演的,而是做编剧的。

话说编剧做的还不错,电视剧《大丈夫》《小丈夫》《好先生》《我爱男闺蜜》等,他都是编剧之一。除此之外,当年的爆款剧《余罪》的总策划就是于淼。喜剧电影《情圣》,也是出自他手。

2018年,于淼正式从编剧跨行做导演,指导了喜剧电影《来电狂响》,成为元旦档的电影黑马,获得超过六亿的票房。这对于新人导演于淼来说,可以说是一个很大的肯定。

两年后,导演于淼的第二部作品《大赢家》上线,并获得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虽然于淼指导的电影只有两部,但我们足可以从其中看出导演的执导能力和艺术风格。那么,本文就透过《来电狂响》和《大赢家》来分析一下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导演于淼


02 改编:是送分题还是送命题?

改编是化繁为简的过程。

我们知道,无论是《来电狂响》还是《大赢家》都是改编自外国的影片,如何把外国影片改编的本土化,是于淼作品的重要特色。

近些年来,很多导演都翻拍外国的知名电影,成功的少,失败的多。相比较而言,于淼所改编的两部影片,算得上是成功之作。他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他选择了更符合中国观众的故事。

做过多年编剧的于淼曾说过,改编是从繁到简的再创作。在原有影片基础上挑出自己想要的东西来,其他所有东西全部要拆散重做,这是于淼做改编的思路。

“繁体字内蕴深厚,写出来也很好看,但是因为它笔画多,比较难普及,人们不大可能通过小学六年就把汉字基本认清楚。而如果做了简化字,割舍掉一些东西,换来的是几乎全民都可以阅读,这是我们在做电影的时候,也想去尝试的一件事情”。

因此,于淼在改编外国电影时,就很好地做了取舍,对影片进行了本土化改编。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导演于淼与妻子李潇,两人是编剧搭档

《来电狂响》的本土化改编。

《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从主题上来说,虽然两部电影讲述的都是七个好友在聚会上公开自己的手机消息而引发的一系列连环“翻车现场”的故事,但两部电影各有侧重。

《完美陌生人》重点讲述的是人性的复杂,它所强调的是在看似甜蜜的关系背后,暗藏着欺骗和背叛。而手机,在人性中充当的只是一个导火索。

《来电狂响》则是把辅助品手机当成了主角,揭露当下社会中手机是如何引发人与人关系的单薄、情感的疏离,从而由手机揭开情感的多种呈现状态。

为了让影片更适合中国观众,于淼在影片中进行了大大小小的改编,比如原影片中的同性恋改成了由马丽饰演的职场女强人,探讨了职场,乃至社会上,女性遭遇的不公、侮辱与歧视,可以说是非常符合当下的女性现状。

再比如,影片中加入了婆媳关系、女主播、外卖小哥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故事情节,淡化了原版强烈的戏剧冲突,增加了温情的人文关怀。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来电狂响》海报


《大赢家》的本土化改编。

于淼的新作《大赢家》,改编自韩国的翻拍剧《率性而活》(该剧翻拍自日本的《游戏永无结束》),讲述的都是严谨认真的“劫匪”在抢劫银行演戏中“假戏真做”而引发的荒诞喜剧。同样,于淼对这部电影的改编,也是保留了外形,替换了内核。

比如在原版《率性而活》中,劫匪是由警察扮演,而他的抢劫银行过程中所带来的一切笑料都具有很强烈的讽刺性,尤其对政府和警察进行了无情的讽刺。

但中国版的《大赢家》则是由银行职员来扮演劫匪,抹去了他的公职身份,因此电影中所讨论的主题也从政府层面迁移到了社会层面,讨论了在现实生活中,认真的人是否能成为赢家。

关于“认真”这个主题,在中国显得尤为现实。于淼在采访中说:

“我们大家从小就被教育说你脑子要特别变通,要知道利用身边的关系,懂得成功的捷径,但其实这不是生活的常态。或者说,这个世界恰恰因为有一丝不苟的人,其他人才可以享受相对自由的生活,这些少数派的精神值得被拿出来讨论。”

这,才是电影主题,也是于淼的创作初心。

与《来电狂响》一样,《大赢家》也加入了很多中国本土化情节,比如夫妻房产问题、孩子教育问题、祖辈与孙辈的关系探讨、热闹的看客心理等等,这种情节设置非常落地,人物设定也非常接地气,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这就是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我们自己。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改编是一个取舍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正如齐白石说的:学我者生,像我者死。

那么,改编到底是一个送分题还是一个送命题呢?

其关键在于,想要让观众记住,就要做好重新生长的准备,要赋予影片更多的可能性,也要做好观众下沉,让观众产生同理心和共鸣。只有这样,改编才有意义,也才能成功。

因此,于淼说:“改编不要老想着拿过来就能用,这是很大的误区。我们看过国外原片拍得特别牛逼的,但如果改编下来只是把故事重复一遍,意义就不大。”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于淼与大鹏在拍摄现场


03 群戏:玩转众生群像与社会百态

于淼的影片里,没有绝对的英雄。相比于描写个人,他更喜欢讲述群体。无论是《来电狂响》还是《大赢家》,导演都执着于捕捉众生相,对社会百态有一种温情的关注。

《来电狂响》里,影片开始就为我们聚焦了现实生活中麻木的低头族,可谓众生之像的一角。之后,影片又将实现聚焦在七个人身上,他们分别是:高校老师文伯、心理学家戴戴、家庭主妇李楠、公司老板吴小江、十八线编剧贾迪、白富美娇娇和职场单身女强人韩笑。

围绕在这七个人身上的,既有不同的故事和秘密,也有不同的情感关系和隐藏的社会问题。有人说,这七个人恰好代表了单身——恋爱——结婚——离婚四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是千疮百孔。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单身的韩笑不仅遭遇家庭的催婚,还被上司侵犯侮辱,面临生活和职场的双重打压。

恋爱中的贾迪和娇娇,充满了各自的算计。贾迪想要吃软饭,却又朝三暮四,偷偷与女友的闺蜜相恋并使其怀孕。而娇娇真的是傻白甜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她不缺钱,缺的是围绕自己转的俯首帖耳的爱说情话的人。

婚姻中的吴小江和李楠则代表了社会中最普通的夫妻,一个挣钱养家的男人,一个安内照顾孩子和老人的全职太太。男人通过性感女主播来纾解压力,女人通过游戏cp来慰藉寂寞。他们不爱彼此吗?不,他们相爱,但他们对彼此的关注还远远不够,也正因为如此,夫妻之间才日益淡漠,产生隔阂。

离异夫妻文伯和戴戴也代表当下一部分的夫妻,离婚不离家,说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孰不知,这种畸形的关系早就被孩子识破。你以为的为孩子好,其实并不一定对孩子好。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来电狂响》中的单身女强人韩笑

这七个人代表的情感关系,折射了社会百态。与此同时,导演非常巧妙地把与这个七个人息息相关的几个人物以场外的方式,纳入到我们的视野中,比如吴小江的母亲、韩笑的母亲、快递小哥、道具师、女主播、高中生等等。

这些人物相互组成众生相,也都揭示了社会百态的一隅,每个人物都有其辛酸,这让我们有一种“众生皆苦”的悲悯之心。

也正是因为场外之人的加入,才揭示了“手机”所传递的另一个意义:爱的传递。

《大赢家》,也是群戏,虽然看似是以严谨为主角,但严谨串联起来的各色人物才构成了影片的基调。

银行里,无论是想要早点下班的大堂经理、业务员,还是呆讷的保安、圆滑的行长,再或者是老警察老姚和警察队长,都为我们展现了现实生活中非常真实的一个群体:能偷懒,谁愿意干活?能走敷衍,谁愿意认真?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除了这些“不严谨”的群体,还有其他的人,比如银行里的孕妇与怂老公,嘴上说着房产证写谁的名字都一样,出事了跑的比谁都快。

银行里被当成人质的爷爷和孙子,是最为感人的一组。爷爷多想融入到年轻一辈的生活,多想与孙子多交流啊,可现实是更多的家长有了孩子就忘了老人,虽有无奈,但也颇为辛酸。

严谨的妹妹,也是影片中非常亮眼的角色,看起来酷酷的,但其实是为了掩饰内心的自卑。

孟非饰演的新闻主持人,虽然镜头不多,但一个老油条的形象油然而生。当一个掌控者社会舆论的记者和主持人,都不再严谨的时候,你猜人们听到的新闻能有多假?

这些性格鲜明的小人物,展示了形形色色的众生相。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人是一个英雄,群像众生才是社会最浑厚的底色。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04 喜剧:少些刺痛,多些温情

提到喜剧,我想起老舍的幽默。研究老舍的作者赵园老师,就曾有过如下见解:

“老舍小说艺术风格最突出之点是幽默,而最能败坏人们胃口的也恰是幽默。在文学作品中,真正的喜剧性是由描写对象本身的喜剧性和作者从喜剧方面看生活的主观态度的结合中产生的。当老舍真正把握了市民生活、市民人物性格中实际存在的喜剧性矛盾时,他的幽默是自然的。然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当幽默不是从对性格的发掘中产生,不为情节所需要而是一种外加的‘作料’,为‘招笑而招笑’时,他的幽默就显得肤浅。”

这段话同样适合于淼的作品,从《来电狂响》到《大赢家》,于淼的指导能力渐长,其突出表现之一,就在于对喜剧内核的把握上。

《来电狂响》,就是为了“招笑而招笑”,至少我在观影过程中,没有一次笑出来,甚至在逗笑的情节中,觉得无比尴尬。

我能理解导演的意图,毕竟《来电狂响》让人如坐针毡,这样的幽默和喜剧可以调节紧张的气氛,但真的好尴尬。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不过,这一点在《大赢家》中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大赢家》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喜剧电影,它的幽默与搞笑更多的是来自于严谨这个格格不入的人与周遭的社会环境发生碰撞,所产生的火花。他的性格,决定了他会是一个真正的“劫匪”,一个真的“劫匪”与一群假的人之间产生的冲突和矛盾,成为了幽默的爆发点。所以,这种幽默是自然的,喜剧是顺畅的。

为什么要突出影片的喜剧特色呢?

于淼的合作搭档李潇曾这样解释道:

希望通过一个喜剧的外壳去探讨问题,不会有太多刺痛的东西,同时也照顾到更广大观众的接受度。

无论是乏味的生活,还是沉痛的现实,都需要喜剧的纾解。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在这两部电影中,辛辣幽默的台词,为影片加分不少,成了其喜剧特色的重要体现。

比如《来电狂响》中的台词:

抽烟伤肺,男人伤心。

胸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对前任就是清明节烧柱香的情分,那些藕断丝连的,都是想死灰复燃。

女强人最恨流氓了,因为一般流氓都不冲她们耍流氓。

我以前嫁给你就觉得你是个鹌鹑,特别安全,现在仔细一想想,鹌鹑也可以到处下蛋。

现在的流氓脱别人衣服都不用手了,用嘴了。

宝贝,你记住,你的就是你的,我只要你是我的,其它我什么都不要。

《大赢家》中的经典台词:

你排个什么号啊!你们家抢银行排队啊!

让领导先死!

这些幽默的台词,除了能让观众会心一笑,增加电影的喜剧色彩之外,还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05 技巧:封闭的空间与叙事蒙太奇

编剧出身的导演于淼,擅长的是讲故事,但这并不代表他的影片没有技巧。

封闭的空间

《来电狂响》和《大赢家》都采用了封闭的空间,前者聚焦在一个家庭当中,后者聚焦在一个银行里面,空间都是室内,都是封闭的。

我们知道,电影空间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叙事手段。其中,封闭空间以其有限的空间性为显著特点,能够很好地调动观众气氛,将有限的故事、未知的情节、复杂的人物关系都局限在这个空间里,因此,往往能够引发剧烈的冲突,爆发出戏剧张力。

而这两部影片,尤其是《来电狂响》通过一个家庭聚会,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七个人的秘密分别抖露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可谓是紧张刺激,如坐针毡,很好地发挥了空间的价值。

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这两部电影除了塑造封闭空间之外,还塑造了外在空间,两者形成对比,并时存在,展现了导演的叙事意图。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叙事蒙太奇

除了空间设计别出心裁之外,于淼在叙事上还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法。《来电狂响》运用了交叉蒙太奇,何为交叉蒙太奇?

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

影片中,常常截取同一个时间点,一方面为我们展现室内七个人,一方面为我们讲述室外与之相关的人群的活动轨迹和行为。其实,这两条线是同时进行的,而且两条线的融合,才让我们看到了事情的原貌,调动了观众情绪,时而紧张,时而温馨。

《大赢家》中,则是运用了颠倒蒙太奇,何为颠倒蒙太奇?

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当前状态,再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严谨的现时状态,但每当剧中人物起疑时,严谨都会耐心地解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在这之前做了什么?

所以,我们又能通过导演的镜头,了解事件始末。这种手法虽然颠倒了正常顺序,但也起到了很好的设置悬念的效果,增强了影片的戏剧性。

从喜剧电影《来电狂响》到《大赢家》,看新人导演于淼的艺术风格

《来电狂响》艾伦饰演的道具师


06 缺点与进步

简单总结一下,两部影片比较起来,我觉得于淼的作品有了很大的进步,无论是在喜剧外壳的把握上,还是讲故事的流畅度上,都有所提高。

但是,作为新人导演,也不可避免地有些不足,尤其是两部影片都有烂尾之嫌,处理得相对仓促。

可能导演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光明和温暖的结尾,但这种结尾往往会削弱了影片的现实度、力量感以及艺术完整性。所以,个人觉得导演在以后的作品中可以把结尾做的再贴合一些会更好。

总之,个人觉得,新人导演于淼,未来可期,期待他更多更好的作品。


我是阿黛,欢迎关注我,与大家一起聊聊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