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机李小可

老司机李小可

文/罗易成

这 事 非 同 小 可

这几年接触民间手艺让我有个心得,越是保存完好,原汁原味的手工艺,往往都存在于一些比较封闭的山区。贵州多山,很多画家都喜欢到贵州写生,去画那里现在依然存在的依山而建的苗寨和生活在苗寨里的老乡,因此贵州也是一个遍地都是手艺人的省份。生活在黔东南台江县望虎屯村的小伙子飞扬就是在手工艺的氛围中长大的,他的妈妈是个心细手巧的刺绣传承人。他自己则对当地很有地方特色的蓝染技艺兴趣浓烈。最近他在尝试着用蓝染技艺染出层层叠叠的山,一看就能看出一些中国山水画的水墨意境来。

老司机李小可
老司机李小可老司机李小可

小可老师2016年贵州写生作品

老司机李小可老司机李小可

年轻的手艺人飞扬和他的蓝染山水作品

在这个山色空濛的春末,我决定开车去探访飞扬在大染缸里试验“水墨山水”的究竟。600多公里的车程,马不停蹄地要走上一天,从镇远下了高速,坐在后排的同事还纳闷,明明只有2、30公里的路,为什么导航显示还需要一个多小时。之前来过黔东南的我心里清楚,下了高速,才是真正考验司机技术的时候。

若不是天色已黑,我想这一段路程走起来可能远不止一个小时,主要原因还是贵州多山,高低错落,云雾缭绕确实养眼,每过一个山头,看到眼前柳暗花明就想停下来看看,但是一想到自己的车技,还是老老实实低头赶路要紧。

老司机李小可
老司机李小可

贵州黔东南的山路

其实这些年,贵州的路况已经较之前好多了,至少基本已做到村村都通了水泥路,所以我也在想,早些年来贵州的话,山路崎岖,弯来绕去,我这点车技肯定应付不了。

说到车技,我们就得说一下“老司机”李小可老师。

小可老师作为“老司机”的生涯可以分为两段,作为骑摩托车的司机与作为驾驶汽车的老司机。上世纪80年代,小可老师除了作为一个年轻的画家,还得帮助父亲李可染先生处理很多艺术和社会上相应的工作,同时还在印刷上的特殊工艺、设计、策展等方面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那个年代,他走街串巷地四处奔忙,是他骑着的那台摩托车给他带来的便利。他曾经投师日本绘画大师加山又造门下。有一次,我和小可老师一起翻到一张老照片,是他在专注地观摩加山又造创作,我看到照片上当年的小可老师胳膊上有一个很明显的伤。一问他才知道,那是他作为老司机骑摩托车时摔的。据说他当时是骑着摩托车出去办事的时候,被一辆违章的货车连人带车撞出去老远……

老司机李小可

可以看出,老司机小可老师骑摩托车的技术是在实践中各种环境考验中练出来的,它给小可老师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除了身体上的这些创伤,也为他带来了一些弥补不了的遗憾,从1978年开始,小可老师背着画架去了很多地方,画了不少写生作品,结果有一次办完展览撤展之后,这些作品卷着绑在摩托车后座,走在路上的时候,把这些作品一颠一颠给颠掉了。

到了1987年,“老司机”小可老师拿到驾照,从摩托车升级到了汽车。在他拿到驾照之前的1986年,他就已经在忙乎汽车的事了,只不过是为了他的父亲,那年一个年轻的书法家在中山公园办展,李可染先生是受邀出席的嘉宾,当时是一辆“大发”过来接李可染先生去展览现场,就像朱自清的散文《背影》的笔触一样,小可老师从背后看到年迈的父亲高大的背影弯腰低头特别费劲地钻进车里,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最终找到马万祺先生捐了一辆当时来看非常豪华的“尼桑”供父亲出行之用,那个年代,要把一辆进口车的手续全跑下来几乎要跑断腿,小可老师替父亲办下来所有的相关手续。

但是,小可老师没有开过那台车,在他的概念里,那是父亲的车,是属于父亲的待遇,他自己的第一台车,则是1987年“入手”的三缸菲亚特160P,这台开起来像拖拉机一样的车扎扎实实地锻炼了小可老师驾驶汽车的基本功,开在路上,时不时就得下来推一下。虽然为了这台车吃尽苦头,但是小可老师仍然乐此不疲。而对于路况的适应,是1988年,他跟摄影师郑云峰开车去黄河源头,他们凭借一辆吉普212,直接奔向黄河源头无人区,小可老师记得很清楚,上了海拔4000多米的地方时,一次在路上把车胎扎了,那儿不可能有电打气,只能用原始的方法三个人轮流每人打一百下,每个人数到100才换人,三个人轮着打硬是把车胎打满了气。

老司机李小可

1988年,小可老师与摄影师郑云峰在黄河源头

今天的路况车况,让我们开车上山进村都已经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然而在30多年前,在很多人还只能在图片上看到汽车的时候,小可老师已经是一个技术过硬、名副其实的老司机了。生活在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年代,它的意义正如一个著名品牌的广告语说的:延伸生活的半径。作为老司机,小可老师可以更早更快速地扩大他的生活半径,去体验他想去探索的一切,先人一步地积累他人生的丰富阅历,这都是他在摄影、绘画等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

这事非同小可。

老司机李小可
老司机李小可老司机李小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