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地區,瀕臨黃海,與山東、安徽、浙江、上海等四省市相鄰,自古物產富饒,為魚米之鄉,是我國曆代政治、經濟、文化等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名人、才子輩出之地,現省會南京更是“四大古都”之一,為兩千餘年來我國南方地區的政治中心,蘇州也與杭州並稱“天堂”,而江蘇省名就取自南京、蘇州兩市。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江蘇歷史悠久,古為徐州、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曾屬吳、越、楚等國,秦代時就已廣設郡縣,今江蘇境內千年古縣、歷史文化名城眾多,是我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省份,有十三座。現在,江蘇共十三地市,進入新世紀後城市化進程加快,多縣撤縣改區,其中悠久一縣為秦代所設兩千年古縣,還曾以英烈之名命名。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贛榆位於江蘇省東北蘇魯交界處,東濱黃海,北為山東日照、臨沂,依山傍水,是一座千年古縣,現已撤縣改為連雲港市贛榆區,是江蘇的“北大門”。贛榆古屬徐州,秦朝時就已置縣,有著兩千多年的建縣史,歷史上贛榆也數次更名,曾稱懷仁縣,抗戰時期為紀念犧牲的符竹庭將軍而改稱竹庭縣,建國後恢復今名。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贛榆歷史悠久,春秋戰國莒、越、齊、楚等國之地,秦統一六國後設贛榆縣,縣治就在今贛榆鹽倉城。贛榆設縣後為琅琊郡所轄,而今東海等地當時隸屬於東海郡(郯郡)。東漢漢平帝時,贛榆縣移治鬱洲(今連雲港東臺山一帶),三國魏時縣廢,西晉時於艾不城復設贛榆縣,後又移治鬱洲,後縣廢,到東魏時今境置懷仁縣。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隋、唐、五代及北宋時,贛榆均稱懷仁縣,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懷仁縣改為贛榆縣,隸屬於山東東路。元、明、清時均為贛榆縣,先後隸屬於淮安府海州、海州直隸州等,民國初廢府州改道,贛榆縣隸屬於江蘇省徐海道,後曾直屬於江蘇省。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七七事變”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贛榆在1938年初徐州會戰後被日軍全面佔領。抗日戰爭時期,贛榆是山東抗日根據地的一部分呢,山東八路軍濱海軍區的重要根據地,陳士榘、符竹庭、曾國華、唐亮等率領抗日軍民與日偽軍展開了艱苦的戰鬥,1943年11月日偽偷襲了濱海軍區機關駐地贛榆馬旦頭村,軍區政治委員符竹庭於戰鬥中重傷犧牲。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1945年11月,為紀念在此犧牲的符竹庭將軍,贛榆縣改稱竹庭縣。由於抗戰、解放戰爭時期,今徐州、連雲港等地為山東解放區的一部分,建國時竹庭縣為山東省所轄,隸屬於山東省魯中南行政區濱海專區。1950年5月,山東省調整區劃,竹庭縣改屬臨沂專區,同年十月恢復舊名贛榆縣。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1952年,蘇南、蘇北兩行署區合併成立江蘇省人民政府,山東原屬江蘇的縣市重新劃歸江蘇管轄,贛榆縣改隸江蘇省徐州專區。1983年我國施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劃歸連雲港市管轄,2014年5月贛榆撤縣改區為連雲港市贛榆區,有著兩千多年建縣史的贛榆縣成為歷史。

江蘇這個千年古縣,新世紀撤銷後改為了區,曾以英雄為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