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报话大楼管理人员回复市民:《东方红》旋律未变,记者带您走进报话大楼57年历史

西安市民都知道,北大街报话大楼塔钟整点报时前会播放《东方红》,近日,一位西安市民非常关心它的旋律,华商报记者为此走进报话大楼,揭秘大楼57年来的历史故事。

》》市民关心

整点报时《东方红》旋律有调整?

旋律是电子音乐 快到整点自动播放

西安74岁的徐先生是一名秦腔演员,4月24日,他向华商报新闻热线029-88880000询问:西安北大街报话大楼塔钟整点报时前播放的《东方红》旋律近日是否有调整?听上去与以前不太一样。

4月25日清晨接近7时,华商报记者来到西安北大街报话大楼下,仔细听了《东方红》旋律,音乐清远悠长,响彻市中心,之后是整点报时和敲钟声。

华商报记者将《东方红》旋律录下来的,随机找市民听,多位市民表示未听出异常。

《东方红》旋律近期是否有调整呢?4月28日,华商报记者来到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了解到,之前专门有一个钟表班,负责大楼时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后来钟表班撤销,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工作人员兼管话报大楼时钟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主管李军带着华商报记者来到报话大楼楼顶,并看了控制时钟的系统设备。李军说,以前的时钟是机械的,为了确保报时准确,工作人员要定时进行人工校对,现在是GPS卫星接收自动调整控制系统,与北京时间一致。《东方红》是电子音乐,装在设备系统里,快到整点时自动播放,每次敲钟声的最后一声即是整点。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巡查、维护,设备运行正常,近期没有调整《东方红》旋律。

平时,工作人员对塔钟怎么维护?李军说,每天定时巡查设备系统,包括时钟、音乐、钟上的照明等;清洁环境卫生;夏季炎热,用风扇为设备降温,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设备厂家每两个月会来查看一次。

》》大楼历史

与北京电报大楼是姊妹建筑

外墙面经过了三次整修

说起西安报话大楼塔钟整点报时前播放的《东方红》,就得说说报话大楼的历史。

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刘先生介绍,西安报话大楼又称西安电报大楼,总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1959年动工兴建,1963年竣工使用。该建筑顶层建有5层方型塔楼,四面嵌设时钟,每小时报一次,播报音乐为《东方红》,响彻市中心。建筑总高62.5米,外墙统为米白色,为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

西安报话大楼与1958年建成的北京电报大楼成为姊妹建筑,是当时西安的电信通讯枢纽,也是当时西安城内最高的建筑。在当时的西安,无论是在规模、建筑设计、功能等方面,都是最先进和时尚的标志。

自报话大楼建成至今,外墙面经过了三次整修: 第一次是1980年,为外墙面贴瓷砖; 第二次是1990年,为外墙面喷真石漆;第三次是打磨外墙面。不管哪次装修,其目的都是保护原有建筑,且保持报话大楼原貌和底色不变。因此,保存至今的报话大楼整体形象依旧接近五十年代的样子。

西安报话大楼管理人员回复市民:《东方红》旋律未变,记者带您走进报话大楼57年历史

》》《东方红》变迁

由小锤击打钢丝变为电子音乐

20个喇叭变为16个

每天早晨6时到晚上10时整点,塔钟会准时奏响嘹亮的《东方红》和报时声,尽管大钟表报时的音乐始终都是《东方红》,不过,演奏《东方红》的方式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变了多次。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邵省平已看管报话大楼37年,4月28日,他说,最初,《东方红》是由小锤击打钢丝,发出旋律,再通过塔楼上的20个喇叭播放出去。到了1970年,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了《东方红》协奏曲的录音带,塔楼上的喇叭一共变为16个,比以前少了4个,每一面都少了一个低音喇叭,没有了低音喇叭,音乐声会少点浑厚,显得更清脆。现在,用的是电子音乐,系统控制,准时播放。

》》塔钟变迁

分时针重量最初均在50公斤以上

照明由白炽灯泡变为LED

报话大楼塔钟有什么历史变迁呢?华商报记者从中国电信西安分公司网络操作维护中心了解到,塔楼四面镶嵌四个钟表,每个钟表的上部有五个小孔,利于塔楼通风,同时也创造了光线效果。

四个钟表表盘都是长宽高5米的正方形,每一面的分针长2.6米,时针长2.1米。1965年新建成时,分时针均为铜板材质,重量分别在50公斤以上。1989年将指针改成铝合金结构,分针重40多公斤,时针重30多公斤。2011年4月改造后,每个指针的重量又各减轻了近10公斤。表针驱动电机改前是每秒走2步,改后驱动电机为每10秒走1步,减少了电机驱动轴的磨损,也更加节能省电。

西安报话大楼管理人员回复市民:《东方红》旋律未变,记者带您走进报话大楼57年历史

塔钟的分时照明,初期照明用的是白炽灯泡,到了上世纪70年代改为日光灯照明。1998年,照明改为发光二极管。2011年4月,世园会前夕改为现在用的LED照明。

最初是机械钟表 靠人工校准

现为GPS卫星时间接收系统

塔钟投运时,最初塔钟是由母钟控制的,是机械传动式的,母钟每隔半分钟,都会给塔钟一个脉冲信号,塔钟中心的电机得到这个信号后,便运动一下,并通过电机四周的四个轴将动力传给四面的表盘,从而带动每一面的指针。

母钟是机械钟表,而校准则完全靠人工。当时母钟室有维修人员每天24小时值守,每天晚上12点时,都要对母钟进行校准。那时校准时间全靠“听”,机房里专门配备一台收音机,通过广播里的报时来调整母钟的时间。快了停一下,慢了赶上去。

2011年,将塔钟的机械控制电子又进行了更新,控制部分改为GPS卫星时间接收系统(GPS自调整式电波时钟)。GPS卫星时间接收系统的应用,保证了全天候标准时间获得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每间隔12小时,通过接收卫星时间信号自动进行一次自校准,实现完全无人值守、无人调试。

》》市民故事

儿时记忆刻在脑海

帮她形成了守时习惯

说起西安报话大楼,西安38岁的陈女士就想起了自己的童年记忆。“上世纪90年代,我爸工作的单位在报话大楼附近,我家在长安区,我那会儿十来岁吧,学校放假后,我会到我爸单位去,每天都能听到《东方红》和整点报时,我那时还很好奇,不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问了我爸才知道。”4月28日,陈女士说,“后来我爸的单位迁走,但那个声音刻在了我的脑海里。现在每次路过北大街,我都会不由得抬头看看报话大楼上的时钟,想起了儿时的记忆。报话大楼成了一个符号,是老西安的标志。”

陈女士说,报话大楼塔钟的整点报时和《东方红》是她最初对时间的认识,“潜意识里对我以后影响挺大的,比如珍惜时间、守时,我后来一直有戴手表的习惯,上学、上班、办什么事情,都会提前到10分钟。”

西安报话大楼管理人员回复市民:《东方红》旋律未变,记者带您走进报话大楼57年历史

听了《东方红》38年

他从一个小孩变成了中年人

报话大楼塔钟整点报时前播放的《东方红》旋律,西安47岁的朱先生说自己已经听了38年。“1982年,我9岁,跟着父母来西安,当时住在省政府西大楼旁边的平房里,离报话大楼不远,每天早上,都能听到《东方红》。”4月28日,朱先生说,“小学在那附近上的,大学在西安上的,工作也在西安,家一直在北大街附近,报话大楼每天整点播放《东方红》,至今没有变过,而我从一个小孩变成一个中年人。”

朱先生说,报话大楼上的时钟不停地走,但不变的是整点报时前的《东方红》旋律,“时光飞逝,一小时一小时过去了,一年一年过去了,不变的是西安这座城市向前发展的信念和决心。”

此外,还有市民回忆当时大家排队发电报的场景。

》》文物价值

被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代表性建筑,西安报话大楼被列入西安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6月13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正式公布第六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包括西安报话大楼等。

2019年10月,西安报话大楼入选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信息通信行业)名录。

华商报记者 任婷 摄影 赵彬

西安报话大楼管理人员回复市民:《东方红》旋律未变,记者带您走进报话大楼57年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