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每天3分鐘,熟悉一座旅遊城!

—— 《一日一城一文旅》系列

旅遊人的文化必修課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西昌,素有小“春城”之稱,冬暖夏涼、四季如春。是大香格里拉旅遊環線、川滇旅遊黃金線上的重要節點。


歷史文化


西昌自古便是祖國西南邊陲的一個重鎮,自秦漢始,歷代政權均在此建立過郡、州、司府、委派過官吏

如漢元鼎6年(公元111年),武帝遣司馬相如為使,建邛都(今西昌),設越西郡,轄15縣,屬益州。以後轄也雖不斷髮生變化,擔郡、州、司府的治所依然在西昌。

西昌古城大通樓因此,西昌迄今已是有二千多年曆史的文化古城(已被四川省列為省級文化名城)。

同時,由於海拔、氣溫、日照、經緯度等條件好,加之大氣中懸浮物質少,空氣透明度大,所以月亮光亮圓大,故西昌又有“月城”之美譽。歷史上,司馬相如、司馬遷、諸葛亮、忽必烈、馬可波羅、楊升庵、石達開、蔣介石、宋美齡等名人都在西昌居住過,迄今,孔明寨、蔣介石“特宅”等歷史遺蹟依然存在,可供遊人觀瞻。  

西昌出土的“天馬石碑”昌的古蹟主要有西漢土城遺址、無名漢闕、唐代白塔、南詔景莊王廟、羅羅宣慰司、清真寺、大通門等。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風景名勝


近年來,西昌先後獲得國家森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十大最美古城、中國最美的五大養生棲息地、中國旅遊最令人嚮往的地方、中國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瀘山

位於西昌城南5公里,瀕臨邛海、拔地而起的瀘山,海拔2317米,以“半壁撐霄漢,寧城列畫屏”的氣勢與邛海構成川西南一大景區之一,被譽為“川南勝境”,亦被譽為"蓬萊遺勝"。

山上古樹參天,松樹尢其茂盛,古人曾用“松風水月”來描繪瀘山邛海的風光,即瀘山的松、安寧河的風、邛海的水、西昌的月。

濃蔭叢中隱有漢、唐、明、清年代修建的光福寺、蒙段祠、三教庵、祖師殿、觀音閣、王母殿、玉皇殿、青羊宮、五祖庵等10多座古剎。

這些古剎分別為儒教、道教、佛教所有。

峨眉皆佛,青城純道,惟西昌瀘山別開生面,佛、道、儒三教並存,構成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齊集的旅遊勝地。全國獨一無二且具民族特色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坐落在小寺前,它那別具一格的建築群,給瀘山增了色彩,給遊人添了瀏覽的內容。

瀘山有西南地區最長的槽式滑道,俗稱“旱地雪撬”,全長1180米,高差100米,有單人車、雙人車和母子車,整個滑道隨山就勢盤旋而下,心跳刺激有驚無險。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邛海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淡水湖,距市中心7公里,臥於瀘山東北麓,山光雲影,一碧千頃,邛海水質清澈透明,面積約31平方公里。

湖畔現有邛海公園、邛海賓館 、月色風情小鎮、觀海灣—天下第一缸、青龍寺、月亮灣和新沙灘景觀、蓮池、陽光度假村、蘿莎、老海亭遺址、核桃村觀賞園和省體委水上運動學校等精品景點,它們組成了全新的邛海景觀,構成了邛海文化新的元素。 

邛海如同我國一些高原湖景一樣,以恬靜著稱,景色四季各異,春日天光水鈀,上下一碧,一片浩翰波光閃耀在蒼山碧野之中。

誘人的邛海景色,與西昌晚間皎潔的明月,形成“月出邛池”獨特詩意。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螺髻山

螺髻山距西昌城30公里,地跨西昌、德昌、普格二縣一市,主峰海拔4359米,南北綿延100公里,因山形似螺髻而得名。螺髻山奇峰如林,湖海棋佈,最著名的高山景觀有七十二峰、五彩海子、杜鵑花林、溫泉瀑布和古冰川遺蹟,被稱為螺髻山“七絕”。

七十二峰中,獅子峰、九里峰、雙駝峰、玉筍峰和達達覺古峭壁以雄渾險峻取勝;書童石、蒼鷹石、武士石等以形態多姿稱奇;而玉峰巖、青寶山等處則以雲海最為壯觀。螺髻山有大小不同、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的海子30餘個。

螺髻山的杜鵑花,一般多生長在3100———4100米的高山冷杉林中,有30多個品種。花期從4月開始,相繼開放至深秋,花色繁多,千姿百態,爭奇鬥豔,其中以大葉杜鵑和黃花杜鵑最為珍貴。此外還有山茶花、草靈芝、紅木耳和十分珍貴的雪茶。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衛星發射中心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位於四川省冕寧縣境內距西昌市68公里,始建於1970年,到1983年全部建成,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於1984年11月1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名義對外開放。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有兩個發射工位,即:譽為“亞洲第一塔”的2號發射工位和為確保我國登月計劃順利實施而新建的新3號發射工位。

西昌衛星發射基地從1984年12月24日開始發射第一顆通訊衛星至今,先後用中國自己製造的“長征二號”、“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了四十顆國內外不同型號的衛星,做到了連續成功發射“十七連勝”,創造了中國航天業的輝煌!中國載人飛月的“嫦娥飛船” 已在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發射升空。

從1988年9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以來,累計接待中外遊客上百萬人,被譽為“中國休斯頓”,西昌 “航天城”的美稱就是由此而來,科技控的朋友不可錯過喔。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瀘沽湖

瀘沽湖距西昌市258公里,比較遠有六個小時的車程,而且全是上路,時間如果夠可以去。我相信正是因為旅途的艱辛,才會有初見時強烈的欣喜!景色豁然開朗的那一刻,瀘沽湖不會辜負你! 

瀘沽湖隨四季的變化各具特色。陽春三月,周圍桃樹梨花,萬話勝開,爭妍鬥豔,湛藍色的湖水,明淨如鏡,青松綠樹,連峰映湖中,全然一副世外桃源的景象;炎熱的夏天,湖水碧綠,波光粼粼,雨後煙霧繚繞,周圍黛色叢林中,間雜著盛開的紅白杜鵑花,景色宜人,涼爽無比,好一個避暑勝地;金色的秋天,大地一片黃橙橙,金黃色的秋業,點綴著周圍的青山,湖水碧藍,波光閃爍,彩霞飛渡,高空雁鳴;寒冬時節,翠色蒼茫,一日當中,水色多變。

瀘沽湖因為她那天然、奇妙、幽靜的風光,成為人間難得的仙景和旅遊勝地,同時又因為、冬暖夏涼,景色宜人,堪稱避暑、療養佳地。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當地民俗風情


火把節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節日。

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曆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期二三天。

四川省涼山是我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每年的農曆6月24日,彝族同胞要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辦聲勢浩大的選美活動和服飾、賽馬、摔交、射箭的比賽,並在夜晚點燃火把在曠野中,紀念他們心中的英雄。

火把節是四川涼山彝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屆時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殺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

涼山彝族火把節一年一屆,火把狂歡夜在西昌市舉行,其主會場一般設在普格縣或布拖縣,西昌市設分會場,其選美活動中評選出的美女一般來自於美姑縣。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對於火把節的來源有以下三個說法:


1、相傳天上的恩梯古茲(彝族神話中的天神)派嘍囉到凡間危害眾生和莊稼,人們在支格阿魯(彝族神話中的英雄)率領下毫不畏懼,在農曆6月24日這天用火把焚燒了害蟲,戰勝了天神,於是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代代相傳。

2、書倫撰修《西昌縣誌》載:……唐開元間,有鄧耿詔者,六詔之一也。南詔欲並五詔,因星迴節召五詔令飲於松明樓。鄧耿妻慈善,懼難止夫勿行,不聽,乃以鐵釧約夫,背而別。比至南詔,火其樓,諸詔尋夫骸不可識,獨慈善以釧故將其骸以歸。南詔異其惠,以幣聘之,善以夫未葬為辭,既葬乃於櫻城自守。南詔以兵圍之,三月食盡,善盛服端坐餓以死,南詔尋悔,旌其城曰德源。今滇俗6月24日,比戶所松焉。燎長丈餘,入夜爭先燃之,用以照田祈年,以炬之明暗卜之豐歉。戚友會聚,剁牲飲酒,夷漢同之……。正如《西昌縣誌.文藝志》(建昌竹枝詞)所載:赴宴先知去不回,柴樓煙冷尚餘哀,而今火樹沿成俗,忍使冰心化作灰;慧心早卜去難回,贈到金盃隱自哀。千古人猶照亮節,吞來六詔已成灰。

3、遠古的時候,天上的一個大力士和地上的一個大力士摔跤,天上的大力士被地上的大力士戰勝,狼狽地逃到天上,在天神面前拔開弄是非,於是天神不分青紅皂白,遷怒於人間,遣派大量的害蟲到地上糟踏莊稼,危害人民,人們點燃火把到田間驅除蟲害,戰勝了天神,這天正好是農曆的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民把這天定為火把節。


女兒國摩梭

瀘沽湖的人文景觀十分獨特而又豐富多彩。它至今仍然保留著母系家庭對偶婚的習俗,子女從母居,血統世系按母系計算,男不娶,女不嫁,只締結“阿夏”(情侶)關係。

瀘沽湖養育的摩梭女兒,個個美麗健壯、勤勞善良、情深似海。她們在屬於自己個人所有的花房裡編織少女的夢,實現她的情真意摯的愛。她們沒有古聖先賢留下的清規戒律,沒有孤寂、失落的煩惱、憂傷。

她們不奢求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她們不會做金錢、物質和權力的奴隸;她們按照自己的質樸本性,遵循自己心的指引在這塊神奇的土地上無憂無慮地勞動、生活、戀愛,在母親湖的山光水色中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純樸的本色。

被世人稱為“現代的女兒國”。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一日一城一文旅》中國旅遊城市系列之西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