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識如何被殘廢?

人究竟如何被廢,毀三觀幾乎速成。無論顛倒黑白,還是混淆是非,只要潛移默化,可持續發生影響;匯聚足夠充分,一樣摧枯拉朽。最能摧毀人性的,其實認知程度。

人類學習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麼?過去的科舉制度,為了選拔人才,通過科考驗證。讀書太過功利性,為拿高分數取巧,而思考基本功能,大多被棄之腦後。

學識如何被殘廢?

聽課做筆記手段,沒有人會去質疑,認為是基本常識。至於需要記錄的,更少去深入探討,其實大可不必。有個速記的說法,為不影響聽課質量,簡單畫些符號,只有自己能懂,更加能融會貫通。

記錄得一絲不苟,基本上沒有聽課,或沒跟著思考問題。然而絕大多數學生,不會看課堂筆記;充其量臨近考試,才會記得去翻閱。除非智力超群,否則不可能成績好。

學識如何被殘廢?

而我們所學知識,九成以上會多餘,中小學教育內容,為打發少兒的光陰,有個心靈的去處。教師是啟迪思考,不在乎所學內容。現實捨本逐末,為分數九牛二虎。

知識平臺的價值,首先是可讀性,其次是趣味性,三是可模仿複製。如果一頭霧水,只能歸結於忽悠。理科生說成熟理論,大多能被驗證,並且顛覆不破。

堪稱忽悠大咖的,起初是本山大叔,還有大炮教授,再後來傑出楷模,是巴菲特神話,股票價值投資說;真正登峰造極的,還是馬雲老師,萬千寵愛於一身。

學識如何被殘廢?

當年哥大政治學,青年副教授沙龍,說類似華人才俊,在美國比比皆是。深入話題討論中,牽連到關聯話題。美國動口不動手,靠燈塔號令群雄,的確有過人之處。川普顛覆認知,毀滅燈塔成浩劫。

美國在華影響力,藉助兩大平臺。首先,飲食文化滲透,無論可口可樂,還是麥當勞大叔,注重喜聞樂見。潛移默化核心,美利堅是引領者,時代最傑出楷模,孩子們吃著食物,消費先進的理念。

學識如何被殘廢?

美國霸權的理念,靠美國文化傳播,藉助影視先鋒,根植好萊塢大片,無時無刻不在渲染,恐怖組織的顛覆,要靠美國警察處理。應接不暇新裝備,不少聞所未聞。

對於傳媒的重視,最近十年最突出。美國次貸危機,經濟一瀉千里,靠全世界輸血,復甦遙遙無期,處於半死不活。為了彌補破敗像,收購平臺捧場,成為能取巧捷徑。

學識如何被殘廢?

美國被塑造高大全,作為第四極話語權,輿論四兩能撥千斤。不少公眾人物,具備話語影響力,只要暗示夠透徹,很容易形成輿論,左右政府執行力。最通俗釜底抽薪,抹黑政府公信力。

公共話題有很多,能夠獨自來說事,還源於最近的遭遇。在知乎平臺遇尷尬,需要重新梳理知識,依然雲裡霧裡。看到該話題討論時,還瞎摻和了幾句。

學識如何被殘廢?

起初參與知乎,源於後輩交流,被問及知道知乎嗎?對裡面立場觀點,會有怎樣期待。經過幾個七天後,我放棄了寫作,一門心思想看看,到底知識含金量,究竟幾斤幾兩。最成功少兒讀物,必定不同凡響。

畢竟人到中年了,知識空白有許多,為了儘快能領悟,選取最熟悉背景。大陸房地產市場,有關輿情走向。果不其然發現,忽悠概念多高手,最由衷的說法,是知道了“標題”內容,或許提問者同感。

學識如何被殘廢?

知乎平臺多誤解,把明白人看糊塗,是比較通俗的說法。還說不上盡毀三觀,只是目標很直觀。像“現實的合理思維”,非常主管的思想,被客觀成價值觀,居然長篇大論,與地產有啥關聯?看得一頭霧水。

該條地產解毒說,贊同高達9.8萬,評論七千多條。不得不佩服編輯,把各種思想聚集,不怕被打臉質疑。但凡能夠成功的,必然多精彩逆襲。只是像小屁孩日記,除了可讀娛樂性,真正效果在哪裡?

學識如何被殘廢?

沒有被噴過的,別說你上過知乎。作為廁所讀物,一直遙遙領先。像排洩物傳染,文化更被吸收。人是怎樣給廢掉的?只要混淆是非,讓思維徹底混亂,基本上行屍走肉。

人生的最大恐懼,始終有一個心魔。從立場到價值觀,知乎都能夠感染。快餐文化好逆襲,把認知模稜兩可,學問更雲裡霧裡。只要把年輕人廢了,一切將不攻自破,撕扯不要待秋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