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75歲老人在路上突然摔倒 兩名初三學生將其攙扶回家

 記者周明 文/圖

南昌:75歲老人在路上突然摔倒 兩名初三學生將其攙扶回家

南昌:75歲老人在路上突然摔倒 兩名初三學生將其攙扶回家

  ▲兩名初三學生攙扶摔倒的老人回家。

  看到老人摔倒在路邊,是扶還是不扶?如今這個問題讓不少人陷入兩難。面對這樣一道“思想道德題”,兩名初三學生用實際行動給出了答案。4月17日中午,75歲老人馬德成因體力不支在路邊突然摔倒,所幸被兩名路過的學生看到,兩人毫不猶豫上前攙扶,並將老人送回家中,餓著肚子照料老人1個多小時,直到老人家屬回來才默默離開。

  善舉:摔倒老人被兩名學生扶起

  4月17日12時許,晨報記者途經南昌市東湖區的愛國東路(791藝術街區附近)看到一位拄著柺杖、佝僂著背的老人即將倒地,記者上前將老人扶至一旁的人行道,“老人家,你要去哪?”記者問道。老人無法言語,他拿出筆紙,顫抖地寫出了家庭住址。隨後,記者根據地址找到老人的家,但敲門無人響應。記者返回原地尋找老人時看到兩位學生正扶著老人一步一步走來。

  為以防萬一,記者在前面帶路,並用手機全程紀錄了兩位學生攙扶老人的過程。由於老人行動緩慢,只能一步一步移著向前走,兩位學生扶著步行吃力的老人,一路走走停停,不到300米的路程,用了將近20分鐘才走完。老人家住頂層(5樓),兩位學生耐心攙扶著老人上樓,步履緩慢而小心。當攙扶老人到5樓時,他們三人都是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關愛:幫老人找藥、打掃衛生

  扶著老人進入家門後,學生用書寫的方式問老人平常所吃的藥物放在哪兒?他艱難地用左手握著筆,一筆一畫地在紙上寫出藥品的存放位置。“老爺爺,我們幫你找到了藥,我們扶你起來,喂您喝藥……”在喂老人喝完藥後,兩位學生示意老人平躺下來休息片刻。此時,記者通過當地居委會聯繫上了老人家屬。

  怕老人捱餓,兩名學生來到廚房為老人蒸饅頭,還幫他打掃家裡的衛生。12時55分,老人終於緩過一口氣,他露出笑臉,並拿出相冊、日記本以及兩枚軍人肩章給兩名學生看。記者注意到,日記本上記載了老人平凡的一生。原來,老人名叫馬德成,出生於1945年,是一名退伍老兵。60歲那一年曾突發腦梗塞導致左半身行動不便。

  感動:老人向學生敬軍禮

  13時10分許,老人的親屬終於趕了回來,兩位學生已陪伴馬德成老人1個多小時。老人的親戚看到這一幕很是感激,“如果不是你們,我大伯可能就危險了。現在很多人都不敢扶老人,沒想到兩個孩子不但扶起了老爺子,還一直陪伴在他身邊。”馬德成的親戚激動地說,“我想借你們晨報,向兩個孩子表示感謝!”看到老人家屬現身,兩名學生才放心離開。在門口道別時,老人突然站了起來,他用顫抖的手向我們敬上一個軍禮,以示謝意。

  記者與兩名學生聊天時得知,戴眼鏡的學生名叫李際翔,穿校服的學生名叫陳洪亮,他們都是來自濱江學校的初三學生,今年15歲。“當時扶老人有沒有什麼顧慮?”記者問,學生陳洪亮說:“作為一名初三學生,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我們也看過那些扶老人後被訛的新聞,但我們相信,社會上還是好人多,下次再遇到老人求助,我們還是會扶。”陳洪亮堅定地說。

  走訪:兩名同學品學兼優

  4月17日下午,晨報記者來到位於南昌市東湖區愛國東路的濱江學校,找到了李際翔和陳洪亮。據兩人介紹,當日12時許,他倆放學後結伴回家,路途中發現一位老人倒在地上,一位熱心路人將其扶到路邊休息後就離開了,“當時我們覺得老人有點不對勁,怕他會出事就原地觀察了幾分鐘,後來老爺爺又倒在了地上,我們就過去把他扶起來了。

  陳洪亮的班主任馬群芳老師告訴記者,“我和李際翔的班主任潘老師中午都接到兩位學生母親電話,說中午1點了還沒看到孩子回家,非常擔心,沒想到他倆是在校外做了好事,我為學生們感到自豪!”馬老師說,陳洪亮個頭1.85米,在班上人緣很好,還擔任化學課代表。

  李際翔的班主任潘憚老師告訴記者,李際翔在校外見義勇為,她並不意外,因為李際翔在學校裡就是一個品學兼優、樂於助人的好學生,“際翔在班上擔任數學課代表、英語課代表、歷史課代表,他學習成績位列年級前5名,學習成績非常優秀,人品也好。”潘老師驕傲地說。

  點贊:家長為孩子善舉驕傲

  19日下午,晨報記者電話聯繫了兩名學生的家長。李際翔的母親苗女士表示,平時孩子下課後中午12時15分左右就能到家,但當日13時了也未見孩子回家,她還以為孩子在外面玩,萬萬沒想到是學雷鋒做好事了,“我為兒子感到驕傲和自豪!”

  陳洪亮的母親劉女士說,當日中午,她做好飯菜後就一直等孩子回家吃飯,13時許,還未看到兒子回家,心裡很擔心,怕孩子在路上出點什麼事,“後來孩子回來了,他跟我說是‘幫助了一位老爺爺回家’,我們做家長的聽到這些覺得很高興,也為兒子感到驕傲。”劉女士高興地說。

  記者從濱江學校瞭解到,待學校全面復學後,校方將在晨會上通報表揚李際翔和陳洪亮兩名同學在校外攙扶老人回家的善舉。

  ◎記者手記

  如果連摔倒的老人都不扶,那我們的良知也將會倒下

  網絡上有一則段子,攙扶摔倒老人已成為當今社會一個“高危行為”,“扶還是不扶”?這個問題屢次引起大眾的爭論……扶了,可能會被訛;不扶,良心上又過不去。這樣的矛盾該如何調節?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講述了小青年“郝建”(著名演員沈騰扮演)好心扶起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卻被誤會是肇事者,通過一系列的“重演”最終證明自己的故事。在小品結尾一句臺詞引人深思:“這人倒了咱不扶,這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如果我們連一個摔倒的老人都不扶,那我們的良知也將會倒下。面對危難,我們應該像李際翔和陳洪亮一樣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讓我們一起為這兩名少年點贊,向他們致敬和學習!

來源:江西晨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