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文丨啵啵育兒經(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

導語:

墨守成規是什麼意思?墨守成規指的是一個人死守著過去的規矩,保守固執,不求改進。也可以理解為,一個人的思想想法過於侷限,不會跳出思維的圈子進行思考,尋找新的想法。其實,對於墨守成規,最好的就是打破他,勇於創新。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但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魯迅先生說:“同是不滿足於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不同,一種是革新,一種是復古”;卓別林說:“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進行自由創作,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托馬斯.彼得斯說:“距離已經消失,要麼創新,要麼死亡。”

這些名人名言無不向人們證明打破思維侷限,跳出思維怪圈的必要性,敢於創新,勇於創新,會讓人離成功更加接近。

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關於打破常規,創新,有許多偉人用事實證明了其中的重要性。

1,齊白石:

齊白石是我國的著名畫家,一幅《蝦》就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齊白石老先生曾經獲得過世界和平獎,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際上都享譽盛名。取得成功後的齊白石老先生並沒有停在思維的圈子裡,墨守成規。

相反的是,齊白石老先生並不滿足,他觀賞大量優秀畫家的的作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畫家們的畫進行整合,學習他們好的方面,勉勵不足的方面。他不斷改進著自己的風格,在60歲後,將自己的畫畫風格進行了大膽的創新。

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在自己70歲和80歲的時候,又將自己的畫畫風格進行了再次創新。前前後後,齊白石先生5次創新了自己的畫風,正因為他不斷地創新,在他晚年的時候的作品比早期的也就更加趨近於完美,也隨著不斷創新找到了真正屬於自己的風格。

齊白石先生對自己的弟子說過:“學我者生,似我者死”他的意思就是,學生們可以學習他的畫風,但是不能完全模仿,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風格,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只有靈活的運用,進行創新,才能將自己的潛能最大化,藝術最鮮活化。

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2,鄭板橋:

說起鄭板橋老先生,知名度自然也不低。鄭板橋老先生的代表作是《蘭竹圖》,鄭板橋老先生並不簡單隻涉及一個領域,他的詩書畫人稱3絕,是清代極具代表性的文人畫家。鄭板橋是“揚州八怪”之一,自幼愛好書法,立志要掌握那些書法家們的成功的要點。

最開始的時候,鄭板橋老先生經常臨摹其他書法家的作品,不斷學習,但收效甚微。哪怕他堅持不斷地練習,取得的進步也非常小。某一次鄭板橋因為練習入了神,在自己的妻子身上畫來畫去,妻子見狀便跟他說人各有一體,要敢於創新,不要總是模仿別人。

於是鄭板橋老先生遂在妻子的指引之下開始創新,在一次次的不斷嘗試與改進之後,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獨特風格。

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像這樣創新,取得成功的故事還有很多,這也就要求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打破思想,跳出成就的思維。

1,敢於創新:

敢於創新絕對不只是隨隨說說,創新要求家長們要培養孩子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要學會思考,在面對事情是有自己的想法或者見解。

家長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見以及想法,鼓勵孩子繼續保持思想獨立。要記得肯定孩子,在孩子思想偏離正確航道的時候及時引導孩子,將孩子的思想調製正軌。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問為什麼,培養孩子的好奇心。

在孩子詢問問題時,家長要耐心解答,為孩子答疑解惑。還可以偶爾問問孩子可以解答的問題,提升孩子學習的興趣以及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2,多動手實踐:

創新的基礎就是實踐,孩子光有想法遠遠不夠,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去做。要讓孩子多學習,多瞭解知識,提升孩子的眼界與閱歷,多閱讀,多總結,多實踐,多發現。

只有多去嘗試,才能更好地總結經驗,更快取得成功。不去實踐永遠只是“紙上談兵”,只有真正做了,才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到底在哪。

家長要讓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搞清楚事情的本質,學會舉一反三。舉一反三可以讓孩子更好地學習,對孩子的創新也有著更好地培養。

打破墨守成規,2個方法教孩子跳出思維的怪圈,或能變得與眾不同

總結:

從某些程度上來說,孩子具備創新能力就意味著孩子的與眾不同。孩子具備創新能力,對孩子的成長以及未來的發展都有著很大的益處。

學會創新,遠遠比人們想象的有用!

家家有本育兒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