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失靈”背後:訂單沒了,深圳有工廠放假半年

救助“失靈”背後:訂單沒了,深圳有工廠放假半年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張智 北京報道

近日,珠海市晶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一紙“放假通知”,將外貿製造業的尷尬處境放至聚光燈下。

該通知稱,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不景氣,公司業務影響嚴重,連續半個月未接到生產訂單,決定從4月20日至10月8日全廠放假半年。

在此之前,深圳華鑫微電子有限公司也由於海外訂單被取消,訂單銳減,從4月1日起放假至8月1日。

受到國際形勢影響,外貿不景氣已經影響到多家制造業企業。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中國宏觀經濟論壇聯席主席、中誠信集團董事長毛振華呼籲,希望政策能給堅持復工的企業精準的幫助。

事實上,高層的基調也在陸續發生改變。近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中,首次提出了“六保”的新提法。這和原來的“六穩”截然不同。

在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看來,在未來經濟受到的衝擊超級不確定性的條件下,堅持底線思維和底線管理,把“六保”作為目標,其中蘊含的壓力實際上並沒有減輕,並不意味著把目標調低了。

“保就業、保民生仍是核心問題。”劉元春表示。

在毛振華看來,“六保”也和中小企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息息相關。他呼籲,不要將大量資金盲目地投入到基建中去,放到能夠實際發揮作用的產業中更有價值。

“六保”關鍵是保就業保民生

從“六穩”到“六保”,程度不同,但核心相同,保就業和保民生仍是其中最為關鍵的。

“現在很重要的一點是,目前還有約1.3億沒有復工復產到崗的農民工,以及由於企業停工停產、沒有正常上班的幾千萬的城鎮工人,要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另外,還有今年830多萬大學生畢業,以及幾十萬復員軍人的就業問題。這些數字擺出來,我們發現要解決這些就業,保證這些人群的就業,經濟增長速度是不低的,並不像很多人講,保證零增長就能保證居民就業的良好完成,就能保證穩就業和保就業。”劉元春說。

由於我國調查失業率的統計問題,大量的農民工和流動人口不在統計範圍內,但首當其衝的失業人群就是他們。

按照人民大學測算,中國GDP每增長一個點,所帶來的就業不到200萬,但是在GDP下行時,每少增一個百分點,所帶來的失業可能接近400萬人。如果造成了大規模失業,不僅僅會體現為經濟危機,還有可能體現成社會危機。因此,要把保就業、穩就業的目標轉換成政策性目標、政策性行動。在劉元春看來,就業穩定比簡單穩定GDP更難。

在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看來,談保就業和保民生的時候,不能忘記民生。

不過,保民生並非易事,因為民生的核心概念就是就業和居民收入。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一季度,居民收入實際增長速度-3.9%,這意味著保民生的壓力也非常嚴峻。

在劉元春看來,農村居民收入的衝擊遠遠大於城市居民收入的衝擊;農民工收入的衝擊、小業主的衝擊遠遠大於其他階層的衝擊;教育服務行業、餐飲業收入受到的衝擊要遠大於其他行業。

“沒有很強的經濟增速,‘六保’很難實現,特別是保經濟增長和保就業。”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表示。

在張明看來,“六保”的兜底是指實體經濟,但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同時也要注意防範暴發系統性風險。

“在過去GDP增長是6%的時候很多金融風險是可控的,但當增長從6%滑到3%甚至更低的情況下,很多金融風險會較快的暴發,比如地方債問題、影子銀行的潛在風險、未來三四線城市房地產的問題。所以,兜底應該是兩個方面,一個是‘六保’兜實體,同時還應注意在經濟增速明顯下行的情況下,怎麼來控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暴發。”張明說。

在劉元春看來,下一步轉移支付的力度要很強勁,由於疫情持續的時間以及經濟低迷的時間具有強烈的不確定性,因此,財政支付應與保就業和保增長保持一致,同時,救助政策要以民生為先導,以就業為先導,而不是簡單以需求刺激為先導。

學界建議精準幫扶

目前,各地均有不少穩定經濟、促進復工復產的政策下達,但對上述“放假”半年的企業來說,這些政策彷彿“失了靈”。

“目前政策是錦上添花,在我們正常復工復產的前提下,政策給與我們很大的便利,但如果沒有訂單,政策也基本無計可施。尤其是外貿企業,相關部門無法牽線搭橋拉來訂單,企業想外貿轉內貿,也不能一蹴而就。”東莞一家充電樁企業負責人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實體經濟停擺,這是中國經濟難以承受的。

“建議精準施策,保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對他們進行救助。‘六保’中,保市場主體、基層運轉、民生工程和就業都關乎上述類型企業。所以,對企業的疏困不是簡單的彌補疫情到來後造成的損失,而是要結予堅持復工的企業精準幫助,特別是對於勞動密集型企業,幫助的成本也比較低,相對於做一個大基建工程,效率高很多。基建工程可能未來很多年後才發揮效應,一時間拉動不了太多的就業,效率低很多。相對而言,將救助放到中小企業特別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這些產業裡非常有價值。”毛振華說。

陸挺也認為,此時對新基建、數據中心搞大量的財政補貼,拉動的就業可能比較有限。但如果政策拉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可能會產生明顯效果。

在他看來,政府一方面可以給確實沒訂單的企業一些補貼,使其能夠維持基本運營,此外,可以學習發達國家,多搞就業培訓,不僅能創造需求,同時能讓就業人群、尤其是相對年輕的人群順應國家需求結構的變化。

“從設計政策的角度來講,我們建議政府刺激勞動力密集型產業的相關需求。如果刺激類似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相關的資本密集型行業,對帶動就業的影響非常有限。”陸挺表示。

在張明看來,大規模財政貨幣政策救助是可以的,但救助的資源一定要有效,這也是2008年當時的救助較大的一個問題。這次應對疫情這樣的供給側衝擊,應該財政為主貨幣為輔,財政以直接補貼中小企業和家庭為主,以基建為輔。

見習編輯:方鳳嬌 主編:陳巖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