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圖片源於網絡)

提到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大家一定不會陌生。但你可能不知道,在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已達1.8億人,高尿酸血癥(HUA)已成為“三高”之後的“第四高”。國際上將“高尿酸血癥”的診斷定義為:正常嘌呤飲食狀態下,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420μmol/L。由於“420”是HUA的診斷標準值420μmol/L,這個日期也能夠讓每個人都能更簡便地記住HUA的診斷標準,專家學者將每年的4月20日定為“高尿酸血癥日”。

一開始還以為痛風是小毛病,但痛起來是真要命……相信許多痛風患者一定都感同身受。在平日的痛風門診時,也經常有患者主訴“痛風發作時疼痛不堪,腳腫的連拖鞋都穿不進去,嚴重影響自己的日常生活;一年甚至可能發作個5-10次,實在太痛苦了;每次發作一直也是吃秋水仙鹼,別嘌醇,苯溴馬隆等來控制,什麼藥物都吃過了,但總是反覆發作,症狀不見得好;以前每次吃幾天也能控制,現在吃這些都沒什麼用了,而且副作用太大,每次吃都會拉肚子、嘔吐、有時候還會胃不舒服,現在不敢吃了。常問的問題也是還有什麼方法能幫他們擺脫痛風折磨?到底該怎麼治療才好?能不能徹底治好?

因此,如何快速、安全的鎮痛是每位痛風患者都很關心的問題。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圖片源於網絡)

痛風的止痛藥物選擇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圖片源於網絡)

一,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內服止痛類藥物,主要為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NSAIDs),糖皮質激素等。

秋水仙鹼是第一個用於痛風抗炎鎮痛治療的藥物,目前仍是痛風急性發作的一線用藥。雖然有很多服用秋水仙鹼的痛風患者有嘔吐、腹瀉等嚴重副作用,但臨床上對它的使用已經十分規範和成熟。目前國內外指南中均強調秋水仙鹼小劑量治療急性痛風發作,其不良反應明顯減少。

NSAIDs也是痛風急性期一線用藥,建議早期足量服用 、首選起效快、胃腸道不良反應少的藥物。可進一步分為非選擇性和選擇性兩類:選擇性這類藥有:塞來昔布、依託考昔等。非選擇性這類藥有:布洛芬、雙氯芬酸、吲哚美辛等。目前指南比較推薦使用選擇性COX-2抑制劑,效果好且副作用小,特別是對胃腸刺激作用比較小。

糖皮質激素在痛風急性發作期鎮痛效果與NSAIDs相似,但能更好地緩解關節活動痛。雖然起效快,但為防止激素濫用及反覆使用増加痛風石的發生率,目前指南將糖皮質激素推薦為二線鎮痛藥物,僅當痛風急性發作累及多關節、大關節或合併全身症狀時,才推薦使用。

此外,新型痛風抗炎鎮痛藥物IL-1拮抗劑也逐漸用於痛風的治療和預防。

二,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外用止痛類藥物,一般為非甾體抗炎藥的外用劑型,主要以扶他林為主。

扶他林乳膠劑是一種外用抗炎止痛藥,其主要成分為雙氯芬酸鈉(非甾體抗炎藥的一種),局部應用其有效成分可穿透皮膚到達炎症區域,改善關節滑膜的充血、滲血等炎症反應,使痛風的炎性腫脹顯著減輕,可有效緩解觸痛和活動性疼痛。

藥物治療的注意事項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圖片源於網絡)

目前不少痛風患者都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痛風服藥=肝腎功能受損”。 很多患者和家屬因懼怕痛風藥物副作用,拒絕長時間服藥,往往在病情控制後很快停藥,以及不規範使用痛風藥物,濫用不明藥物,藥酒,甚至保健品等,導致病情反覆發作,傷肝傷腎,痛風石形成。因此,在藥物治療的過程中,我們應綜合考慮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和高尿酸血癥的分型,並遵循醫囑,正確服用,從而減少不良反應,以達到有效治療。

秋水仙鹼的不良反應隨藥物劑量增加而增加,常見的有噁心、嘔吐、腹瀉、腹痛等胃腸道反應,症狀出現時應立即停藥。長期使用可導致轉氨酶升高,白細胞降低,腎功能損害等。目前長期小劑量的使用方法(3~6月),副作用小,可起到預防痛風發作的作用。

NSAIDs是常見的抗炎鎮痛藥,由於可能會導致腎臟缺血,誘發和加重急慢性腎功能不全等不良反應。老齡、 腎功不全、既往有消化道潰瘍、出血、穿孔的患者應慎用。因此,對於痛風合併腎功能不全患者,建議慎用或禁用NSAIDs, GFR

<60 mg • d-1 •(1.73 m2)-1時不建議長程使用,GFR<30 mg • d-1 •(1.73 m2)-1時禁用。

此外,兩類NSAIDs藥也是各有優缺點。非選擇性 NSAIDs藥可能影響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抗凝活性,因此,引起胃腸道損傷(如引起消化道出血)風險更大。但對於心血管的風險更小。選擇性 NSAIDs藥則相反,胃腸道不良反應和頭暈的發生率更低,但心血管方面的風險相對要多。

由於激素長期使用的副作用畢竟還是很多,比如向心性肥胖、感染、糖尿病、胃潰瘍等,但短期使用問題不大,主要預防胃腸道反應比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消化道出血等。故只有當上述兩類藥無效,或者腎功能不好不能使用上述藥物時才可選擇使用。

至於是單藥使用還是聯合用藥,臨床上對嚴重痛風、劇烈疼痛者,可聯合用藥:比如秋水仙鹼+糖皮質激素,或者秋水仙鹼+非甾類消炎藥。不提倡非甾類消炎藥+糖皮質激素激素的聯合,因為二者對胃腸粘膜的損害都很明顯,容易導致消化道出血。

痛風的止痛治療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圖片源於網絡)

一,減少活動,臥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痛風受累關節負重;大量飲水,避免攝入富嘌呤食品,嚴格戒除飲酒,注意患肢保暖避免受涼。

二,急性發作時,局部冷敷可以減輕局部炎症和疼痛。

三,藥物治療

根據《中國高尿酸血癥及痛風診療指南(2019)》,痛風急性發作期的抗炎鎮痛治療應遵循以下幾點:

  • 儘早使用小劑量秋水仙鹼或 NSAIDs (足量、短療程),對於上述藥物不耐受、療效不佳或存在禁忌的患者,可全身應用糖皮質激素。
  • 累及多關節、大關節或合併全身症狀的患者,可首選全身糖皮質激素治療。
  • 發作累及1~2個大關節時,有條件者可抽吸關節液後,關節腔糖皮質激素治療。
  • 疼痛VAS>=7分,或>=2個大關節受累,或多關節炎,或一種藥物療效差的患者,可聯合兩種抗炎鎮痛藥物,如小劑量秋水仙鹼與NSAID或小劑量秋水仙鹼與全身糖皮質激素聯用。
  • 有消化道出血風險或需長期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患者,建議優先考慮選擇性C0X-2抑制劑。
  • 疼痛反覆發作、常規藥物無法控制的難治性痛風患者,可考慮使用IL-1或TNF-a拮抗劑。

止疼永遠不是藥物治療痛風的關鍵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圖片源於網絡)

長期降尿酸治療是根治痛風的關鍵。痛風患者雖然急性疼痛控制下來的,但後面緩解期的自我預防和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國內外學者均建議在痛風發作控制2〜4周後起始降尿酸藥物治療;已服用降尿酸藥物治療的患者,急性發作期不建議停藥。由於痛風患者開始服用降尿酸藥物後,可能血尿酸水平的波動會引起關節內外的痛風石或尿酸鹽結晶溶解,導致痛風性關節炎反覆發作。推薦所有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360mmol/L,嚴重痛風患者血尿酸水平控制<300mmol/L,不推薦將血尿酸長期控制在<180mmol/L。

因此,國內外指南均推薦的預防痛風發作的藥物治療方案為:

  • 首選小劑量(0.5~ 1.0 mg/d)秋水仙鹼預防痛風發作,至少維持3〜6個月使用。腎功能不全患者,根據eGFR調整秋水仙鹼用量。
  • 不能耐受秋水仙鹼的患者,建議小劑量NSAIDs (不超過常規劑量的50%)或糖皮質激素(強的松
    <=10 mg/d)預防發作,至少維持3~6個月。
  • 建議從小劑量起始降尿酸藥物治療,緩慢加量,避免或減少痛風發作。

總結一下,治療痛風一定是場持久戰。痛風急性發作後不要馬上用降尿酸藥,誘發炎症反覆。應迅速控制炎症,積極止痛和恢復功能。做到:

  1. 減少活動,切勿對患處進行按摩等物理活動;
  2. 平臥休息;
  3. 適當冰敷,緩解疼痛;
  4. 及時就診,遵循醫囑,規範服用藥物;
  5. 疼痛緩解之後,切勿自行停用藥物;
  6. 定期複診,監測血尿酸及肝腎功能,同時足量飲水。

只有血尿酸持續穩定地控制達標,才能消除症狀,從根本上預防痛風反覆發作。

供稿:上海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高尿酸血癥學組

作者:

【掌健識】高尿酸血癥日:痛風的止痛治療方法及藥物治療注意事項

上海市醫學會是一個有著百年曆史的社會團體,以促進醫學科技發展、醫學知識普及為己任,一直以來堅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屬各專科分會積極響應學會號召,集中全市最優秀的醫學專家,開展多種形式科普活動,全方位推進醫學科普宣傳。上海市醫學會於2018年獲得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稱號,將擔負起更大的責任和義務,繼續著力於向人民群眾傳播正確的醫學健康知識,提升全民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將基地建設成更為優質、更受歡迎的醫學健康科普家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