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我們回望津門戰“疫”

2020年,註定會在人類歷史中,被標註上刻骨銘心的一筆。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我們每一個人彷彿進入到了“回憶模式”——


春暖花開,我們回望津門戰“疫”

3月31日,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732人結束隔離觀察,歡慶勝利。本報記者 張立攝

  

在回憶裡,我們看到一座座城市、一個個鄉村相繼按下了暫停鍵,人們極少走出家門,街上人人面戴口罩,但眼神中總會透露出驚慌與不安。在回憶裡,沒有了歡樂祥和的春節團聚,僅剩下了“身體健康”這一句應時應景的祝福。在回憶裡,我們領略了新冠病毒的猖狂,瞭解了它的傳播途徑和速度,特別是看到病魔奪走了同胞的生命,那一刻無比惋惜和悲傷。

  

同時,在回憶裡,我們也來到了武漢黃鶴樓下,在滾滾長江邊看到了從全國各地馳援湖北、馳援武漢的白衣戰士,他們拼盡全力與病魔展開殊死搏鬥。在回憶裡,我們看到了一位位社區幹部、公安民警、環衛工人、志願者,他們為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日夜堅守。在回憶裡,我們看到了每一個普通百姓的守望相助,自覺隔離、主動掃碼、配合測溫、文明排隊、錯時用餐……個人的自律是國民素養,集體的行動是大國力量,充分彰顯著中國人共戰疫情的決心和信心。

  

這場回憶從凜冽寒冬一直到春暖花開。今天,我們回憶每一處細節,喉嚨處總會帶著一絲哽咽,眼角總會情不自禁地掛著淚花,我們終究迎來了春和景明。


春暖花開,我們回望津門戰“疫”

2月11日,寶坻區決定在24小時內再次對全區24個街道1個開發區進行全面排查,涉及居民1萬餘人。這場抗疫阻擊戰的主力部隊是917個“三人小組”,所有的“三人小組”都由一名區直部門或街鎮幹部、一名村居幹部、一名醫務人員組成,2751名工作人員最終圓滿完成任務。本報記者 曹彤攝

  

01


“四個戰時” 堅決打贏這場戰役


一份“武漢封城”的通告驚動全國,也拉開新冠肺炎防疫之戰的新勢態。1月23日,武漢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機場、火車站、高速公路等離漢通道暫時關閉。這意味著這個超千萬人口的九省通衢之地,進入了“非常時期”。

  

1月24日零時,相隔1100公里的天津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同一天,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接到了一份《通知》,《通知》要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做到“五個帶頭”:帶頭站在防控疫情鬥爭的第一線,確保各項防治措施的落實;帶頭髮揚無私無畏精神,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不畏艱險,頑強拼搏;帶頭做好群眾思想工作,相信科學,解疑釋惑,弘揚正氣;帶頭顧全大局,遵守紀律,團結一心,扶危濟困;帶頭堅守崗位,紮實工作,為推進天津高質量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良好局面做出應有貢獻,自覺經受政治考驗和黨性檢驗,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特殊戰役。戰時狀態、戰時機制、戰時思維、戰時方法,最高規格部署“四個戰時”,百姓們充分領悟到我們在打一場仗,一場對抗病毒的戰役。

  

這場戰役剛好與中國春節不期而遇,除夕夜,我們第一次看到央視春晚臨時“加戲”,《愛是橋樑》帶給億萬同胞的不只有感動,更帶來了信心、凝聚和力量,那一夜激勵了整個中國。中國春節的傳統本來在於流動和團聚,而防疫則需要減少流動和團聚,切斷病毒傳播的途徑。街邊的商店紛紛落下了捲簾門,人們自覺地守在家中,“雲拜年”為這個春節增添了別樣的溫情。

  

“雲拜年”讓我們隔著屏幕問候親人;“雲監工”讓全國人民通過鏡頭注視著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從無到有;“雲課堂”讓學生們對著電腦感受到了老師的一絲不苟;“雲辦公”也讓職場人有了穿著睡衣辦公的獨特體驗。

  

當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人民停止腳步開啟“雲生活”後,我們也通過新聞看到了當時的天津,正在同時處理多場危局。“一艘輪船,兩架航班,三座隔離樓”,“一二三”、海陸空,戰時狀態下的天津能否從容應對,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考驗。

  

當全球聚焦“鑽石公主”號遭遇的麻煩時,天津曾在今年除夕夜面對一艘被新冠病毒困擾的郵輪——“歌詩達賽琳娜”號。面對病毒的威脅,天津市對該郵輪的處置採用停駐錨地暫不進港,海關、衛健委等部門組成應急小組,赴錨地實施登輪檢疫,醫務工作者登船採樣、開展流調,直升機騰空而起,以最快的速度將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病原體檢測。速戰速決,處置這一危局只用了24個小時。

  

1月25日下午,兩架航班分別從日本和馬來西亞飛到天津,特別是深夜抵津的馬印航空OD688次航班,落地天津時,機上3名旅客出現體溫異常。檢疫人員登機篩查,體溫異常旅客被直接送往醫院,對其他旅客展開集中隔離!隔離人員中有來自全國多地特別是湖北的同胞,有外籍機組成員和乘客。隔離期間,4名武漢籍乘客相繼確診,其他乘客解除隔離時均身體安康。

  

幾乎同一時間,天津動車客車段工作人員驚現“聚集性發病”,本市新冠肺炎疫情第2號病例曾擔任T3039/40次(北京西-漢口)春運臨時乘務工作,與他在同一車間的部分同事相繼出現症狀。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從單位進入了家庭。天津動車客車段於1月23日晚實行分級封控,劃出紅區、黃區進行隔離管理,這也是天津市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第一個整體封控區域。經過市級疾控專家組進行科學研判,做出了轉移和採取隔離措施的重要決定。1月31日,天津將隔離措施調整升級,下了最大決心,做了最大努力,不惜代價將風險控制在最小範圍。

  

三場突發挑戰,成就三場戰役,三場戰役均打得驚心動魄,生動展示了黨的集中統一領導這一制度優勢的巨大威力,夯實了戰勝疫情的底氣。


春暖花開,我們回望津門戰“疫”

天津海關關員們分工協作,連續奮戰,全力防範境外疫情輸入,守護國門安全。本報記者 周偉 通訊員 顧建柱攝

  

02


舉措前瞻 市民生活得以心安


寶坻區,在這場疫情中留給天津人難忘的記憶,一度成為天津市疫情防控的主戰場和最前沿。人們無法想到,一座陪伴了寶坻人民40多年的百貨大樓,自1月31日1名職工確診新冠肺炎以後,進而有60例感染,超過1萬多人居家隔離。與百貨大樓有流行病學關聯的病例佔寶坻區全部病例的九成以上,佔天津市本地確診病例的四成多。

  

農曆正月初一,寶坻區百貨大樓暫停營業,緊接著寶坻區就出現了多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雖然都與百貨大樓相關,但卻找不到任何流行病學上的關聯性。但隨著疫情不斷出現,那條潛伏在深處的傳播線索逐漸浮出水面,最終天津市疾控中心的專家張穎等從繁雜的線索中剝繭抽絲,確定了病例之間的流行病學聯繫,被網友稱為“福爾摩斯式破解病毒傳染迷局”。

  

面對疫情向鄉鎮和農村地區的擴散,寶坻區對事發商場進行終末消殺,展開萬餘人的大排查,超過1萬人實施居家隔離,全區範圍內進一步強化了防控措施,實行人員、車輛進出雙向管控,進出寶坻區人員需出示身份證,與百貨大樓疫情相關的人員一律不得離開寶坻區;一經發現有咳嗽、發燒等症狀的人員立即轉送至區定點發熱門診。

  

寶坻區一度“靜下來”了,寶坻人民用自己的付出防止疫情向周邊的地區擴散,保證了天津全市和整個京津冀地區戰“疫”的勝利。

  

同一時間,天津市推出了一系列防控疫情的前瞻性舉措。今天回顧起來,這些未雨綢繆的舉措都起到了穩定民心的作用,為促進疫情應急處置的科學化、規範化,夯實了堅實的基礎。

  

2月3日,本著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原則,市防控指揮部決定再備三座“小湯山”,其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空港醫院預留床位500張,天津市海濱人民醫院預留床位500張,天津市津南醫院預留床位530張,加上正在使用的海河醫院600張病床,天津市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備足了2130張床位。

  

從本市第1例確診病例發佈以來,疫情防控指揮部保持著每日早晚至少“兩更”的頻次,發生疫情第一時間全網發佈,定時舉行新聞發佈會,公佈最新疫情。市民從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個個數字,包括患者的行動軌跡在內的詳細信息也都向公眾透露,在保護患者隱私的同時,最大限度地告知市民該如何做好自我防範。當本市出現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後,搶救患者的每一個細節都告訴給公眾,向公眾開誠佈公地講明白,也就避免了謠言四起,安撫了民眾那顆不安的心。

  

從1月29日開始,本市建立發熱門診候診人數發佈機制,市民通過看電視、聽廣播、刷津雲,就能知道此時本市各發熱門診的實時候診人數,從早晨6時第一次播報直至深夜24時,每2小時就更新一次。讓有症狀的患者少跑路,早就診,及時得到治療,避免交叉感染風險。這樣的貼心之舉,津門首創。

  

特殊時期,天津緊急篩選30多家基地種植“速生”蔬菜,確保群眾碗裡有吃的、超市和菜市場有正常市價銷售的、市區兩級冷庫有儲存的、農村地裡有種植的。針對市場價格波動,市市場監管委、市公安局連續發出公告,穩定蔬菜等必需品的價格,嚴懲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等行為,典型問題和違法案例每天在媒體上公開曝光。

  

當“復工復產”提上日程,一系列暖企舉措相繼出臺。開發區的“暖企十六條”、保稅區的“控疫情穩增長政策措施”、“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的惠企21條”,“支持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27條措施”……這些暖心舉措幫助企業在疫情期間加強財政支持,穩定企業用工,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紓困,共渡難關。這番“硬核”操作之後,天津市民非常時期生產、生活得以心安。


春暖花開,我們回望津門戰“疫”

3月31日,天津支援湖北醫療隊732人結束隔離觀察,與家人團聚。本報記者 張立攝

  

03


形成合力 給咱自己也得點贊


1月26日,農曆正月初二,天津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組建完成,138名白衣戰士奔赴武漢。緊接著,每隔兩三天就有一批天津醫護人員奔赴前線。國務院作出天津對口支援恩施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後,本市迅速成立對口支援領導小組和前方指揮部。2月12日以來,先後從全市50家醫療單位抽調出4批、134人組成醫療隊馳援恩施。“麻花哥哥”與“土豆弟弟”的這份情緣,成為疫情防控期間的一段佳話。

  

在支援湖北抗擊疫情的戰鬥中,天津一共派出了13支醫療隊,1294名醫務工作者投身抗疫一線。天津醫療隊的白衣天使走進武漢各大醫院重症病區,進駐多個方艙醫院,遠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肩負病毒檢測的重任。

  

“零差錯、零感染、零死亡、零復陽、零投訴”,天津醫療隊獲得了武漢方艙醫院唯一一家“五個零”的成績。3月17日,湖北恩施州確診病例“清零”,成為湖北省率先“清零”的市州之一。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自農曆正月初三隨中央指導組奔赴武漢,這位抗疫老英雄把膽留在了武漢,與武漢“肝膽相照”。中西醫結合的應急醫療體系為提高治癒率、降低病亡率、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發揮了獨特的作用。

  

無論駐守天津海河醫院的戰士,還是深入湖北支援的勇士,他們在與時間賽跑,在與病魔展開殊死搏鬥,“疫結津蘭”“津善津美”“竭津全力”“津心津力”,這一刻,這些詞語有了全新的內涵。

  

白衣戰士在前方不懼生死勇往直前,社區幹部守基層嚴防死守負重前行。

  

疫情之初,一張張“明白紙”,一聲聲“大喇叭”把疫情防控的聲量調到了最大,社區基層幹部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他們深知,把群眾的生活安排好、身體照顧好,堡壘才能築牢守穩。入戶排查、重點群體監控“兩個全覆蓋”一輪又一輪,確保100%排查監控到位。

  

隨著戰“疫”向縱深推進,2月6日起,全市居民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關閉不必要的進出通道,進出人員均須佩戴口罩,小區來往人員、車輛嚴格核查,進出通道設置24小時檢查點,這項管理旨在全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有效防止疫情擴散蔓延,保障小區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力量下沉”成為全國通行的基本戰法,市區兩級機關幹部全面下沉到社區村一線。全市137個部委辦局、1.3萬餘名幹部報名下沉到社區、村級一線,高達九成是黨員。

  

今天我們看到,幾乎人人都能積極配合工作人員檢測體溫,主動出示小區入門證,越來越多地採用預約制服務,排隊間隔保持1米至1.5米的安全間隔。“津門戰疫”二維碼、天津健康碼推行後,主動掃碼成為社會的主流。

  

如果說一個人的自律是個人素質的體現,那麼全市乃至全國人民形成的合力,就是大國的力量。這場疫情讓我們每一位深處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了國家強大的組織能力、動員能力、行動能力,作為參與者,我們要不要給自己點個贊?


春暖花開,我們回望津門戰“疫”

3月10日,備受市民牽掛的海河醫院於洪志主任康復出院。本報記者 曹彤攝

  

結語

眾志成城 力爭奪取“雙勝雙贏”


3月17日,本市第一批7支醫療隊732位勇士光榮凱旋,兩天後第二批199名勇士平安抵津,接下來天津支援湖北第三批158名隊員及8名津菜大廚團隊成員班師回津。3月24日,支援恩施的首批106名白衣戰士搭乘“功勳艙”迎來凱旋日。至3月31日,本市留守武漢的50名天津黨員突擊隊員順利抵津,本市逆行武漢的醫療隊全員歸隊,為馳援武漢任務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4月8日,搭乘著本市28名馳援湖北恩施醫療隊員的班機準時降落在濱海國際機場,天津醫療隊零折損,全員勝,這仗打得真漂亮!就在同一天,封閉了76天的武漢“解封”了。

  

4月8日16:46,G294次高鐵列車穩穩停靠在天津站,“抗疫英雄張伯禮院士回家啦!”,人們拉起橫幅,歡迎這位戰“疫”英雄載譽凱旋。張伯禮院士揮手向大家致意,“大疫當前,醫生就是戰士,就得往前衝,讓我們感動的是武漢市的老百姓,同時全國志願者支援武漢,他們的奉獻精神令人感動。在武漢發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蹟,體現了中國人民大疫當前的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我是一名普通的中醫,作為醫務人員我幹了自己該乾的事,說了自己該說的話,就是平常人乾的平常事。”張伯禮說。

  

英雄凱旋的同時,中國赴布基納法索抗疫醫療專家組又踏上了征途,這支中國政府向非洲國家派出的首支協助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醫療專家組,由國家衛健委組建、天津市衛健委選派,專家組成員共12人。他們的出征為推動構建中非命運共同體作出貢獻。

  

隨著本地疫情的逐漸降溫,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全國疫情形勢出現積極向好的趨勢。4月20日,天津市初三、高三年級148592名畢業生迎來複課,孩子們在戰“疫”中學會成長。相繼復課是好消息,但我們深知:疫情還沒有結束,外防輸入成為接下來又一場硬仗。

  

依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從3月21日起,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客運航班均從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天津濱海國際機場成為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之一。新情形令天津市的海關、邊檢、機場、公安、衛生、外事、交通運輸等部門,以及濱海新區、東麗等區的壓力巨大。當前境外疫情輸入防控工作面臨的任務繁重、情況複雜,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天津作為首都的“護城河”,承接北京入境的國際航班分流任務,使命光榮、義不容辭。要落實“全國一盤棋”的要求,細而又細地落實各項防控措施,不漏過任何一個風險點,全力做好精準防控。

  

回望津門抗疫走過的點滴,我們流過不知多少淚水。4月4日清明節當天10時,伴隨著悠長的警報聲,我們垂首肅立,那一刻每個人的心裡都激盪著這麼長時間來,我們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認識,激盪著對犧牲英雄和同胞的思念。

  

今天我們回顧戰疫情的這些日日夜夜,感覺時間過得飛快。我們迎著凜冽的寒風前行,也看到了春暖花開、春和景明。今天我們一面外防輸入,一面內防反彈,同時還在開足馬力,以超常規的舉措推進復工復產,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我們一定能夠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雙勝雙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