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易經創業實錄6:訣竅就在這裡

我用易經創業實錄6:訣竅就在這裡

(接上文)先說幾句易理中生髮出來的人事道理。乾卦的易理,最大的體現在天道上,有始有終,就像六爻“因時而成、隨時而順”。無論是天道、人事,各種變化全在一個“時”字上,時當潛則潛,時當現則現,時當惕則惕,時當躍則躍,時當飛則飛,時當亢則亢。另外,乾道擁有“天下”,但不主宰天下,而是讓萬物按照客觀規律自發運轉、成熟。

這個道理,體現在為人處世中,我們特別要注意的是兩個點:一是要審時度勢,順時而動;二是要擺正心態,就算領導一個小團體,也不要以首領自居,而是做好“服務”,捋順矛盾,團體自然和諧。

時機不對,形勢不對,就不能勉強為之。就像我當初在報社被派到經營部門,那是相關領導“拍腦門”得出來的方案,從基層員工到中層幹部,大多反應這個方案不符合天時、地利、人和……那麼,我唯一的選擇就是在領導“拍大腿”之前,離開那個是非之地。

更何況,整個報社的人事體系非常複雜,集團總裁主管發行和廣告,人事和財務,而編採部門歸總編輯負責,編採人員的人事關係屬於總編輯管理,卻需要集團總裁同意,而那位領導,排名還在總裁和總編輯之下,本來總裁和總編輯就不合……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正確的。

做首領但不自以為是首領,按夫子的話叫“首出庶物”,這是聖人之語。我擔任化妝品公司省級分公司經理之初,一個最重要的指導原則就是,我雖然是負責人,卻不過多參與每個店的具體業務。我通常只負責制訂獎罰方案,和為員工們爭取更多的福利。至於銷售業績好壞,那是店長們的事情。

達到或超額完成任務,我會為她們和總公司爭取更多的提成和獎金;完不成銷售任務,我來幫助這個店想辦法,需要促銷品或贈品的支持,我主動去和總公司索要……總之,我雖是老大,卻不以老大自居,我的工作業績,依靠每一個店長帶著員工們更好地完成她們的業績來實現。

榮辱與共、利益相關,整個團隊很快就煥發了活力,戰鬥力逐漸上升……三個月之後,我負責的分公司,每月給總公司的回款增長了三倍。

所以說,剛柔仁義之類的德,都是倚於一偏,不能稱為天德。天德是全面地,無匹配的,不自為首,卻又為首,如同動靜、陰陽一樣,總是互相轉化,不分先後。下面舉個不夠恰當的例子加以說明。

曾經有一次,我帶著兩夥人,共計十二位,開著四輛車,去草原上玩耍。這兩夥人,分別都是我的同學、朋友,但他們之間,彼此並不相識。

至於大家湊到一起的因緣,這裡就不贅述了。兩夥人互不相識,又都是跟著我來的,自然要以我為中心。但是,大家的身份等級,差不多都是平等的,我並沒有足夠的,能壓制住任何一個人的社會地位。

本著“天德不可為首”的原則,我這個實際上的帶隊人,就必須表現出低位,至少是和大家平等的地位。

於是,每一件事,諸如在哪吃飯,點那一類的菜餚,白天去玩什麼,晚上去哪裡篝火……我都要以“服務大家”的姿態,充分徵求所有人的意見,當大家意見不能統一時,就少數服從多數,下一個活動再多照顧照顧被迫服從者的意見。

沒有人把我當成首領,但出於團隊的和諧融洽,我又給足了所有人自尊和麵子,所以,那幾天沒有人故意提出反對意見,大家都能主動配合我的招呼,而且都覺得玩得很開心,對此次草原之行都感到非常滿意。

這些朋友中,後來大多和我感概到,那一次出行,太和諧了!他們後來都和自己的朋友組織過自駕遊,但是意見總是不統一,吵吵鬧鬧的,沒有一次能像我帶隊那樣,大家都不提出反對意見。

我不認為這是我的個人魅力,這只是我謹守易經原則的結果。唯其不自為首,方能實際上為首,這才符合“天德”。(未完待續)

我用易經創業實錄6:訣竅就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