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一生的情感經歷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首經典的詩歌《再別康橋》正是由民國時期著名文學作家徐志摩創作。徐志摩在文學界所做出的貢獻是無可取代的,他是新月派詩人,才華橫溢,性格散漫不羈,自由放浪,擅長寫詩歌和散文。從其作品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不同層面的徐志摩,感受他的情感思想。從他的經典詩歌《再別康橋》,我們能夠真切地感受到他那種深深的情結,對平靜內心世界的一種渴望。他的一生很短暫,但他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卻是永恆的,他對美、愛以及自由的執著追求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徐志摩一生的情感經歷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

多情又專一,執著追求美、愛和自由

徐志摩是個情感細膩豐富的人,既多情又專一,其性格本身就是充滿矛盾的,他可以為了追求愛情而置家庭於不顧,願意為所愛之人赴湯蹈火,願意為那個對他深情投入的女人而負責。

人們覺得徐志摩是花花公子,是個紈絝子弟,只會討女人歡心,其實徐志摩不僅非常有才氣,其人品也是很好的,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無可指摘。愛他的女人有很多個,不管徐志摩怎麼對待她們,她們之間是沒有人恨他的,由此可見,能被人喜歡是一件要求極高的事情,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徐志摩一般輕而易舉地做到討人喜歡,必定是因為他身上有某些過人的品質。

有人曾對徐志摩做出評價說,他是美的化身,愛的追求者以及自由的代表。然而人們對徐志摩印象深刻的還應當屬於他和當代幾位女子的情感糾葛。

康橋情結再難繼續

徐志摩和林徽因是在劍橋大學留學時認識的,他們的相遇既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又讓人羨慕。徐志摩和林徽音在年齡上相差甚多,一個是已經結婚生子的24歲男人,一個是情竇初開的16歲曼妙女子,我們沒辦法理解怎麼一下子就到了那種深愛的程度了呢?

在英國劍橋留學之時,徐志摩還把髮妻張幼儀接了過去,雖然兩人感情破裂,但也不至於離婚。在這期間,徐志摩曾對林徽因表達過一點感情,給林徽因寫過信,收到信的林徽因驚慌失措,也不敢回信,便由她父親林長民回了一封措辭非常委婉的信。兩個人只是在後來稍有發展,也不過是兩情相悅而已。

後來的林徽因對這段青春期懵懂晦澀的愛情也是懷念的,在其心中,曾對徐志摩懷有愧疚之心。那麼,16歲的林徽因當時有沒有要和男子談戀愛的意思,毫無疑問是有的。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愛是真切的,林徽因也有曾感覺到過,只可惜兩人的感情沒能順利發展下去,只是一場有緣無份的愛戀。對於此事,林徽因心裡多少有些遺憾。1927年胡適留學美國時,林徽因曾給胡適寫過一封信,信上說讓他回國後轉告志摩,自己這三年來寂寞受夠了,失望也遇多了。轉告志摩自己絕對不怪他,只希望志摩能原諒她從前的種種不瞭解。對於徐志摩來說,他沒有選擇,只能接受,只能慢慢從其中走出來,過去的就過去了,現在不必提了,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珍藏在心中永遠紀念著。林徽因和徐志摩是戀過的,他們之間的愛戀是非常純粹的感情,不摻雜任何汙穢,只是他們的相戀過程過於曲折,過於漫長,曲折漫長到沒來得及結果就已經凋零了。

徐志摩一生的情感經歷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

有一件事可以驗證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間存在著深厚的感情。1931年徐志摩乘坐的飛機出事故後不幸遇難,當時作為林徽因丈夫的梁思成特意趕去北平現場為其處理喪事,在飛機墜毀地,他撿起了一塊燒焦了的木頭,那是一塊飛機的殘骸,他把這塊飛機殘骸拿回去給了林徽因,林徽因把它掛到了寢房裡,以便時時緬懷徐志摩。那塊木頭就那樣一直懸掛在床頭,直至1955年逝世都未曾取下。

張幼儀——為愛付出,不計回報

張幼儀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是由父母說媒牽線下的結合,是封建禮教下的產物,兩人的婚姻一直不幸福,但張幼儀對徐志摩的感情始終如一,不得不說張幼儀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女性。

1920年冬,張幼儀來到徐志摩留學的英國,兩人相聚。雖然在一起,但兩人的婚姻生活不怎麼和諧,徐志摩對待張幼儀態度冷淡,他甚至在張幼儀懷孕後勸其墮胎,對張幼儀的生活置之不理,對她腹中的孩子不管不顧。不管是提出墮胎還是提出離婚,張幼儀都不答應,徐志摩最後一走了之,把張幼儀一個人扔在了波士頓。無依無靠又懷有身孕的張幼儀,走投無路之下,只得投靠其二哥張君勵。後來的張幼儀,沒有被命運的打擊壓垮,反而在絕望的逆境中開闢出一片新天地。那時的張幼儀積極上進,在柏林還攻讀了幼兒教育專業,回國後,開辦了雲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儲蓄銀行,都獲得了成功。這些努力,終於讓她不用再向生活乞討。

徐志摩一生的情感經歷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

回國後的張幼儀成了當時小有名氣的有錢人,婚姻上的失敗並沒有阻礙她走向成功,也沒有阻礙她勇敢追求自己的生活。要問是什麼支撐著她走下去的,是對志摩的愛還是恨?徐志摩和張幼儀離婚後,他們的兒子還是得到了張幼儀悉心的撫育和照料,甚至連徐志摩的雙親都得到了張幼儀的恩惠。不管離婚與否,張幼儀始終還是把自己當成徐志摩的女人,一輩子都是他的人,所以,這個家需要她。曾經有一次採訪,她向世人吐露了自己的心聲,她說不清楚這是不是愛,有人問她,為志摩不計報酬做地了這麼多事,一定是愛他的吧,張幼儀表示自己對這個問題也很疑惑。她說如果照顧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她應該是愛他的,說不準在徐志摩的三個女人當中,自己是最愛他的。除了照顧徐志摩的雙親,張幼儀還組織人為徐志摩編纂了《徐志摩全集》,目的只是希望後世能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陸小曼——愛一個人就卑微到塵土

陸小曼是北京城文藝圈耀眼的一朵交際花,近代女畫家。她美麗動人,非常有才氣,是當時北京城文藝圈不得不看的風景。徐志摩評價說陸小曼非常有靈性,她的眼睛一眨一眨地會說話。

陸小曼雖被打造成了一朵交際花,但私下裡的她其實是非常有才氣的,美麗有氣質,連胡適這樣對審美要求極高的人都曾讚歎陸小曼是當時一道不可多得的亮麗景色。由此可見,當時的陸小曼是多麼充滿魅力。

徐志摩一生的情感經歷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

徐志摩認識陸小曼是一種巧合還是一種必然?同樣作為那個時代非常有才氣的人,相識相遇好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但能達相戀的程度卻不簡單。志摩認識陸小曼的時候,陸小曼其實已經結婚了,其丈夫王賡剛好也是徐志摩的朋友,兩人因此經常會在朋友聚會上遇見,當時愛玩的陸小曼和專注於工作和前途的王賡漸行漸遠,所以慢慢地兩人日久生情,最終不顧所有人的反對,兩人走到了一起,陸小曼也成為了徐志摩的第二任妻子。陸小曼或許是最深受徐志摩喜歡的一個女人,她和徐志摩在熱戀之時,徐志摩曾寫下為她《愛眉小扎》,纏綿深情無不在濃烈熾熱的文字當中表達地淋漓盡致。

兩人在剛結婚的時候,感情還非常甜蜜,哪怕當時很多人都反對這段感情,很多人都不看好他們,徐志摩和陸小曼依然堅持走在一起。後來,陸小曼染上了鴉片,開始變得慵懶、貪玩,花錢非常大手大腳的她讓這個家庭的開銷入不敷出,徐父也在後來斷了兩人的經濟支持,捉襟見肘的生活讓兩人的感情逐漸變淡,再沒了當初熱戀時的激情,終日沉迷於吸食鴉片的陸小曼也開始變得沒有了靈性。然而對陸小曼愛得一往情深的徐志摩為了使妻子快樂,總是一味地遷就她。後來,為了維持家庭開支,徐志摩不得不努力賺錢,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餘時間還會趕寫詩歌散文等,來賺取一定的稿費。為了養家餬口,他還曾應胡適之邀,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可即便是忙成了陀螺,還是滿足不了家庭的花銷。

徐志摩一生的情感經歷和三個女人的情感糾葛

如果評勞模,我想徐志摩也是當之無愧的。徐志摩何以致如此消耗自己的才情,自古文人都有不為五斗米而折腰的傲骨。徐志摩對於陸小曼愛之深,也讓他多了一份勞碌的充實。

他一生中經歷了三個女人,有人評論徐志摩花心,過於多情,但在感情中的徐志摩,幾乎都是傾其所有地為愛付出,是值得讓人欽佩的。他的情感經歷是複雜豐富的,很多人之所以崇拜徐志摩,就是因為其經歷,很多人都無法企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