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幹嘛盯著諸葛亮不放?他閒得慌呀

按照《三國演義》的鋪排,周瑜一見到諸葛亮,就和他不對付,先是被諸葛亮斷章取義的《銅雀臺賦》引得怒髮衝冠,誓要為保護自己的女人與曹賊一戰。後又因為他在赤壁之戰中的種種料敵先機憤恨不已,暗藏去除這個心腹大患的心思。

周瑜為什麼對諸葛亮如此暗藏殺機?難道三國這麼多狠人裡頭,就只有諸葛亮的威脅最大?他好歹也是孫吳的盟友呀,周瑜為何不把目光放長遠點,至少可以去對付郭嘉呀,賈詡什麼的吧。

解讀羅貫中的意思,當然是因為周瑜氣量小呀。

周瑜先是被諸葛亮擺了一道,人諸葛亮說曹操有意取二喬以實銅雀臺,刺激得他下決心去對付曹操,當然,周瑜本也有心抗曹,但回過味來,發覺自己被人牽著鼻子走,總是不痛快的。

再者,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處處料敵如神,又會借箭又會借東風,還趁吳軍在前衝鋒,在後頭揀戰果,然後又識破自己的美人計,讓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

時時處處,周瑜都後人一步,以其自負才略而言,豈不沮喪,豈不憤怒?加之羅貫中給他一個氣量狹小的人設,不跟諸葛亮過不去才怪。

但認真讀過歷史書的人都知道,周瑜絕非氣度小家之人,他助孫策輔孫權,絲毫不求己利,在抗曹大計上有擔當。再說了,赤壁之戰時,諸葛亮還在做後勤呢,哪裡就和周瑜說得上話了。

周瑜幹嘛盯著諸葛亮不放?他閒得慌呀


但羅貫中這麼演義,自然是符合了國人那些暗戳戳的心理

什麼心理?

一是熱衷內鬥。

這些年,抗戰神劇頻出,拋開那些匪夷所思的技藝不談,除漢奸、抓內鬼也是個重要戲份。

明面上的戰鬥固然激烈,但都是明刀明槍,沒太多看頭,況且有時敵我懸殊,不好提及。但內鬥戲就多了。

內鬥,大多是勢均力敵的鬥爭,對手觸手可及。要周瑜去對付郭嘉賈詡什麼的,隔得有點遠,派人暗殺什麼的,那太難了。

但是對付諸葛亮,可操作的地方就多了,一個是近,二個是大家有共同資源,使個什麼絆子,一時還難以察覺。

所以,內鬥更有戲劇性,戲中人不明白事情的走向,觀眾有上帝視角,看得著急,看得入迷。

二是喜歡隱性刺激。

內鬥講究個隱秘性。

這也是觀眾喜歡的。所謂“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就是偷摸著才有味。周瑜對付諸葛亮,不可能放到桌面上進行,都是使暗勁,面上又堂皇:先生大才,現下軍箭缺乏,還請先生想個辦法,時間緊迫……

隱秘大多伴隨著刺激。

為什麼偷情?重點在於偷,有刺激。

周瑜暗地裡算計了諸葛亮一把,觀眾替諸葛亮著急,又替諸葛亮暗恨周瑜。

戲劇性就有了。

這是羅貫中熟諳讀者與觀眾心理的鋪排。

周瑜幹嘛盯著諸葛亮不放?他閒得慌呀


羅貫中安排瑜亮鬥,顯示了他的情感傾向

本來周瑜一個大好兒郎,卻在演義中悲摧地變成了小氣青年。而諸葛亮,氣定神閒,智珠在握。

這本與史實不符,羅貫中為了突出矛盾,安排了一下。這其中,自然隱含他的情感傾向。

首先,他親漢倒曹遠吳,有儒家正統思想,這且不去說他。

他偏愛諸葛亮,將諸多美名加於其身,內中自有因由。

羅貫中也算是懷才不遇。

他在元末的時候,投奔過張士誠。他本想有一番作為,但所遇非主,張士誠目光短淺貪圖享樂,不在乎羅貫中的獻計獻策。羅貫中最後失望離開。

諸葛亮的際遇是封建時代裡知識分子可望而不可及的。他本平民,得遇賢主劉備,在創建事業版圖的過程中可以自由發揮。而且,每有發揮必有成效,賓主皆歡。

這樣的人物羅貫中如何不愛?為使他的價值最大化,給他的形象再多加一些光彩,也應有之義。

於是,為使諸葛亮的形象更有說服力,羅貫中就可以貶損高富帥周瑜,以此襯托普通知識分子諸葛亮(啊,其實諸葛亮的出身也不逄太普通,但總之比周瑜要差)。

周瑜幹嘛盯著諸葛亮不放?他閒得慌呀


總結一下,周瑜要跟臨時盟友諸葛亮過不去,一是為戲劇衝突的需要,二是心理情感投射。

幾百年前,《三國演義》就已經具備了現代神劇的精髓:暗鬥、逆襲什麼的。幾百年了,我們居然進步也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