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天皇命令戰鬥,日本人會“拿著竹竿”戰鬥至死;若是天皇下令停戰,日本人就會接受失敗和佔領。

——《菊與刀》解讀之一

山本五十六反對向美國開戰,既不是畏懼戰爭,更不是熱愛和平,而是基於日美雙方國力的強烈憂慮。

山本五十六的日本法西斯軍人之路

山本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大將,二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戰役的指揮者。1916年畢業於日本海軍大學校,1919年到192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學習。後來先後出任駐美武官、第1航空戰隊司令、海軍航空本部長、海軍次官。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在日本海軍中,他大力發展航空母艦和艦載飛機,尤以嚴厲治軍聞名,是日本海軍航空兵的主要奠基者。1939年任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隨後於1941年策劃指揮了偷襲珍珠港海戰,一舉重挫美國太平洋艦隊,被日本國民視為軍神,登上了個人從軍生涯的高峰。此後在中途島海戰和瓜達爾卡納爾海戰中日本海軍連遭慘敗。但他心有不甘,屢屢謀劃作戰力圖重現昔日輝煌,最終在1943年4月18日,59歲的山本五十六在視察部隊途中座機被美軍飛機擊落而斃命,結束了自己法西斯軍人罪惡滔天的一生。

山本五十六有著對美戰爭國力巨大差距的深刻認知

知識就是力量,它會杜絕無知,更會克服無畏。可惜山本只看到了一點,並無力阻止戰爭的爆發。

——早年的旅美經歷讓山本五十六親眼見證了美國的工業實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經濟繁榮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1919年,時年25歲的日本海軍大學高材生山本五十六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深造。此時正是美國工業和經濟騰飛的“黃金時期”,美國發展迅猛,一舉取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大英帝國而代之成為世界第一經濟體,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業霸主。當時美國工業產值佔世界總份額的30%以上,到1920年美國的鋼鐵產量高達4700萬噸,佔到了世界的一半以上,與之對比相形見絀的是日本鋼鐵產量不過區區的81萬噸。當時美國的發電量是歐洲的總和,石油產量更是佔到了世界總產量的60%還多,美國的工業和經濟實力讓日本難以望其項背。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經濟發展讓美國成了世界繁榮的象徵,使美國成了世界工廠。1920年美國的城市化率已經高達51.2%,摩天大樓紛紛拔地而起;大街上汽車川流不息,1920年美國的汽車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85%,美國底特律一條街上的汽車比日本全國都多。1920年美國的鐵路里程已達42萬公里,而日本的鐵路里程僅僅為7000多公里。即或在日本人舉全國之力發展的海運方面,日本更是望塵莫及,1921年美國的商船噸位約1107.7萬噸,而日本的商船噸位還不到200萬噸,僅僅是美國的五分之一……相信這樣的落差和對比,對年輕氣盛、心高氣傲的山本五十六有著震撼性的打擊!隨之沉澱在心裡的就是難忘的記憶和兩相對比的撞擊。

——山本五十六由經濟規模看到了美國背後蘊藏的可怕戰爭潛力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工業和經濟的強大背後則是無窮的戰爭潛力!以美國的幅員遼闊、資源豐富、人口眾多,以及鉅額的外匯儲備,這是美國戰爭動員的得天獨厚之處,遠非日本可比。美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迅捷動員能力可為佐證,1917年美國參與一戰後,軍隊員額從132萬迅速攀升至480萬,其中200萬美國子弟兵跨洋越海來到了歐洲戰場。美國生產能力被大大激發,其物資覆蓋了多半個歐洲,維繫著整個協約國的後勤供應。

這又是美國帶給山本五十六最深刻的戰爭印象,所以他先是反對日本加入德意軸心國聯盟,後來一直反對和美國開戰。當日本法西斯首惡東條英機要求山本五十六策劃偷襲美國的時候,山本五十六隻是淡淡的回了一句:“你去過美國底特律嗎?你去看看底特律每天的汽車產量是多少。和美國開戰我們最多可以支撐半年。”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其實後來戰爭的進程驗證了山本的判斷,軸心國完全就是被美國的生產力給壓垮的。在美國參戰的不到四年時間裡,總共生產了10.8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238萬輛各式車輛、32萬架飛機、6700艘各型作戰艦艇,其中包括147艘航母。更可怕的是,二戰開始之前,美國的兵力只有30萬,享樂思想和孤立主義思潮充斥美國大地,而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後,無數美國人高舉國旗湧上街頭髮起參軍高潮,從而使美軍人數最高潮時達到近1200萬人。

山本五十六作為職業軍人的兩面性,導致了他既反對對美開戰,又處心積慮賭博勝利

日本歷史發展中的賭博性常常會壓倒理智性,尤以中日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日本大勝更助長了日本的賭博性,因為前者戰勝了一直雄踞亞洲的老大中華帝國,使日本人爭當亞洲老大的雄心膨脹,後者則是黃種人首次戰勝老牌帝國白人,從而使日本躋身於世界列強行列。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這樣的勝利使得日本國民特別是日本軍方誌得意滿,思維固化,更加重了日本以小博大,夢想“彎道超車”的賭博心理。

身為日本軍人的山本五十六浸淫多年,自然不能免“俗”。雖然山本有對美日差距的清醒認識,有對日本國運的別樣謀劃,但職業軍人的服從性和對天皇的盲目愚忠讓他在接受任務後絕不回頭。

例如在日本開戰前他曾預測說:“如果在開戰後的一年之內,還滿可以幹一陣子,以後如何,很難預料。”言下之意是反對開戰。而當日本大本營對英美開戰已成定局時,他立即制定了偷襲珍珠港的計劃,他當時的設想是:“在日美戰爭一開戰就猛擊擊破敵主力艦隊,置美國海軍及其國民於無可挽救之地,使其士氣沮喪。從而才能佔據東亞之重要屏障,確保在戰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擊破美軍主力太平洋艦隊之後,菲律賓以南的美軍必然士氣沮喪,很難與日軍堅持戰鬥。”也就是說山本追求的是畢其功於一役,在開戰初就打敗美國人,以戰促和,進而迫使美國人坐下來和日本人談判劃分勢力範圍,從而心無旁騖實現“大東亞共榮圈”的夢想。

日本法西斯“軍神”山本五十六,何以反對向美國開戰?

山本五十六就是日本人典型性性格的標本,是活生生的《菊與刀》的寫實。一定程度上,看懂山本就看懂了日本。

縱然山本五十六有著怎樣的謀劃掙扎,但自大狂妄的侵略戰爭非正義性註定了日本法西斯的必然覆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