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1944年秋,美、英軍逼近德國西部邊境,多次進攻齊格菲防線受阻。希特勒錯誤估計形勢,決心在阿登地區美軍薄弱防線上反攻,企圖重佔比利時的列日和安特衛普,切斷美、英軍補給線,圍殲其主力,從而迫使英美與德國單獨媾和。德軍參戰兵力為23個師,約20萬人,在西線總司令K.R.G.von倫德施泰特指揮下,於12月16日拂曉在風雪中開始進攻。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此時,美軍在阿登地區只部署了4個師,且無工事依託。17日,美軍第106師和第28師的陣地被突破,兩個團投降。至25日,德軍向西突入縱深達百餘公里,形成突出部。 在美軍受到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歐洲盟軍最高司令D.D.艾森豪威爾採取果斷措施,將被切斷聯繫的阿登以北的美軍第12集團軍群的兩個集團軍劃歸英軍第21集團軍群司令B.L.蒙哥馬利統一指揮。同時,急調大批增援部隊堅決阻擊德軍進攻,並積極準備反突擊。到24日,美、英軍已有24個師60萬人參戰。天氣轉晴後,佔極大優勢的美英空軍發揮了重大作用。南部交通樞紐巴斯托涅城解圍之後,第21集團軍群和O.N.佈雷德利指揮的第12集團軍群於1945年1月初實施全線反突擊,16日在烏法利茲會師。東線蘇軍也提前發動強大攻勢,配合美英軍行動。

阿登地區的德軍由於兵力不足,指揮失當,加之油料供應不上,不得不向東撤退。28日,德軍退回邊境,阿登反攻計劃遭破產。在此次戰役中德軍損失12萬人,盟軍損失7.7萬人。德軍的這次反攻雖使美軍遭受重大損失,但嚴重削弱了它在西線的防禦力量和東線的機動兵力,加速了德國的失敗。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戰役爆發

1944年12月16日,“二戰”結束前西線最後、也是最大規模的戰役“阿登戰役”爆發。這次發動攻擊的是一直節節敗退的德國人。“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這樣的景緻”,一名德國奧寧堡部隊的士兵後來回憶說。他們以為能夠重現4年前席捲英法軍隊的情景,然而最終結果,卻是西線盟軍踏上了直搗柏林之路。 1944年深秋,戰爭從東西南三面向德國本土逼近。一次大規模的戰役計劃從1944年9月底開始在德軍最高統帥部秘密地策劃。這個被命名為“萊茵河衛兵”的作戰計劃(主要內容是:集中優勢兵力,迅速突破盟軍防線,強渡馬斯河,奪取盟軍的主要補給港口安特衛普,把盟軍一分為二,並製造第二個敦刻爾克,然後再轉頭來對付蘇聯),由希特勒親自設計,他試圖通過歐洲西線戰場的最後一次攻勢,迫使盟軍從德國本土撤出,重新奪回西線主動權。

這幾乎就是4年前曼斯坦因計劃的小型翻版。1940年,被盟軍公認為德軍最偉大將領之一的曼斯坦因元帥(當時他只是一位少將)制定了全然不同於德軍傳統的西線作戰方式(那是自毛奇和斯蒂芬計劃以來德軍對法國作戰的傳統思維,即通過內線調動兵力上的優勢擊敗對手,再將獲勝後的兵力調動之另一條戰線再次獲得兵力優勢)。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戰略分析

丘吉爾後來評價德軍的戰略意圖時分析道:“德國陸軍最高統帥部計劃穿過阿登山脈進行大規模的突擊,在肩胛處切斷盟軍北方集團軍的彎曲的左臂。這一行動除規模較大和速度與武器不同以外,很像拿破崙在奧斯特利茨戰役突襲普拉贊高原,切斷和破壞奧俄聯軍的迂迴運動,並突破其中央陣地。” 遺憾的是,這些分析都是馬後炮了。在丘吉爾的偉大著作《二戰回憶錄》中,他表示,當時他對德軍的判斷是一場“我們明知危險而又甘冒這種危險”。但他也不得不承認,對於德軍的進攻還是缺乏關注:“德軍第6黨衛裝甲軍是一支大家公認的勁旅……12月初那條戰線的戰鬥沉寂下去時,他暫時逃脫了我方情報部門的監視。”而此時統領英國軍隊的蒙哥馬利則更樂觀:“目前敵軍在所有戰線上都在打防禦戰;他們的處境已不可能使他們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戰了。”

蒙哥馬利雖然沒有猜對前半部分,卻猜對了後半部分。“萊茵河衛兵”計劃是一種天才。然而現實卻很殘酷。德軍的當前實力遠不能和4年前相比。參與阿登戰役特種作戰的德軍特種作戰頭目斯科爾茲內回憶起希特勒接見他時說道:“我記得他說我們將在阿登部署6000門火炮,此外,德國空軍將派出約2000架飛機,其中包括許多新型噴氣機。”事實卻是,德軍選擇了在最惡劣的天氣發動進攻,因為那時盟軍的飛機不能起飛。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作戰計劃

經驗豐富的德軍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和B集團軍司令莫德爾元帥對希特勒的計劃深表憂慮,然而當11月3日兩人從希特勒的特使約德爾上將手中接過“萊茵河衛兵”詳細作戰計劃時,上面有希特勒的親筆字跡:“不得更改。” 命運已經決定了。

希特勒此時已經罷免了與他意見不合的曼斯坦因。他試圖從東線抽掉部隊形成西線的部分局部優勢,突破阿登山區美軍霍奇斯將軍美軍第一集團軍和巴頓指揮的美國第3集團軍的結合部之間85英里寬的薄弱防區。“現有部隊肯定能突破的地方……防線單薄,他們也不會料到我們會發起突襲。因此,充分利用敵人毫無防備的因素,在敵機不能起飛的氣候下發起突然襲擊,我們就能指望取得迅速突破。”為此德國發布了關於建立“人民近衛軍”的命令,應徵年齡從16~60歲,訓練時間只有短短不到兩個月。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德軍進攻

12月16日拂曉,在密集炮火準備後,德軍兵分三路發動突襲:左翼是布蘭登堡指揮的第7集團軍(轄4個師);中路是曼特菲爾指揮的第5裝甲集團軍(轄7個師);右翼是狄特里希指揮的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轄9個師)。總攻前,德軍還實施了兩個特別行動以配合正面進攻。一是代號“鷹”的空降作戰行動,目標占領美軍後方的公路交通樞紐;另一代號 “格里芬”行動則由德軍特種部隊——第150裝甲旅執行。他們裝扮成美軍,在德國大部隊到來之前潛入盟軍陣地,儘可能地製造混亂和破壞,佔領戰略要地。

17日,美軍第106師的兩個團7000多人被德軍包圍後投降,成為美軍在歐洲戰場上遭到的最嚴重失敗。18 日,中路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逼進公路交通樞紐巴斯通;右翼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佔領了馬斯河渡口;左翼第7集團軍渡過奧爾河。至12月20日,德軍已撕開美軍防線,形成一個寬約100公里、縱深30公里至50公里的突出部。 17日早上,盟軍最高指揮部急調美軍第82和第101空降師火速增援;19日,又命令巴頓將軍指揮的美軍第3 集團軍北上馳援巴斯通。堅守阿登地區的美第1集團軍則接到命令不惜一切代價頂住德軍進攻,堅守到援軍到來。 22日,德軍交給堅守巴斯通的美軍第101空降師一封勸降信,希望他們放棄抵抗。第101空降師代理師長麥考利夫准將只回答了兩個字:“扯淡!”此事後來在二戰史上傳為美談。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德軍撤退

25日聖誕節那一天,德軍第2裝甲師與美軍第2裝甲師在塞勒斯展開激戰。德軍陣亡2500人,被俘1050人,所有坦克損失殆盡。美軍第2裝甲師由此獲得了“活動地獄”的綽號。26日,美軍第4裝甲師先頭部隊終於殺開一條血路,衝進了巴斯通,加強巴斯通的防禦力量。由於天氣轉好,盟軍航空兵開始支援地面作戰,給德軍第5裝甲集團軍以致命打擊,德軍強渡馬斯河的希望落空。

1945年1月1日德軍出動1000多架飛機,對法國、比利時和荷蘭境內的盟軍機場進行空襲,炸燬盟軍飛機260架。德軍地面部隊趁機向阿爾薩斯北部發起了進攻。1月3日,盟軍也發起大規模反攻,巴頓的第3集團軍和堅守阿登地區的美第1集團軍同時出擊。德軍也在這一天對阿爾薩斯發動了最猛烈的攻勢,從而展開了阿登戰役中最激烈的戰鬥。經過了整整5天血戰,德軍損失慘重,被迫退卻。

1945年1月6日,丘吉爾向斯大林求援。為了支援西線盟友,蘇聯紅軍比原定日期提前8天於1月12日在東線發起了維斯瓦河-奧得河戰役。德軍被迫把準備派往阿登地區的後備兵力6個裝甲兵師調往東線。這使得德軍再也無力在阿登地區繼續維持進攻了。 1月8日,希特勒終於下令德軍撤退。1月12日,在德軍抽出兵力對付東線蘇聯紅軍後,英美盟軍趁機發起追擊。 1月28日,在盟軍的一路追殺下,德軍被全部趕回了阿登戰役發起前的位置。至此,整個阿登戰役結束。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阿登戰役是西線規模最大的一次陣地反擊戰,有60多萬名德軍、近65萬名盟軍參戰。美軍傷81000人亡19000人,英軍傷1400人亡200人,德軍則有超過10萬人傷亡、被俘或失蹤。阿登戰役使德國消耗了最後的精銳部隊,再也沒有後備力量可以補充,因而成為在西線德軍發動的最後一次進攻。4個月後,法西斯德國戰敗投降。

儘管丘吉爾為英軍在此役中無所作為進行辯解,但他無法不盛讚美軍在巴登戰役中的英勇。“毫無疑問,這是美國人在戰爭中最偉大的一役,並且我相信,這將被認為是美國人永垂不朽的勝利。”

空降作戰

1944年深秋,戰火逼近了德國本土,美、英盟軍橫掃大半個西歐並攻入德國中部邊境。為扭轉局面,希特勒下令德軍在美軍力量最薄弱的比利時東南部阿登地區實施大規模反擊,即後來的“阿登戰役”。為配合德軍大部隊的行動,德軍統帥部計劃在正式進攻前一天的夜裡使用傘兵部隊,空降到美軍後方佔據一個橋頭堡,一來切斷美軍地面交通、阻擊其增援部隊,二來在美軍後方製造混亂,接應正面進攻的大部隊。此次行動代號為“鷹”,這將是德軍在二戰中進行的最後一次空降作戰。

重振雄風的最後機會

12月初,德軍統帥部任命傘兵部隊中久經沙場的馮·德·海特(VonderHeydte)上校指揮“鷹”行動。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里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惟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戰中後期,由於希特勒以傘兵空降作戰傷亡過大為由禁止進行空降作戰,德國傘兵被當做普通步兵投入地面戰鬥。因此,海特上校在接到這次久違的空降任務後心中十分激動,他將“鷹”行動視為重振德國傘兵威望的榮譽之戰。 海特立即著手組建一支1200人的傘兵突擊隊。連年的征戰使有空降經驗的老兵損失殆盡,他只得在嚴重缺員的第 2空降軍中勉強找到了一些軍官和士官,但招集的傘兵大都是剛剛經過訓練的新兵。再加上冬季阿登山區的惡劣天氣、夜間空降的難度較大以及運輸機駕駛員經驗不足,使得準確進行空降成為一大難題。為此,海特想出了一個辦法:在空降地區先由轟炸機投下燃燒彈指示位置;從出發機場到空降地區一路上由地面探照燈指示航線,沒有探照燈的地方用高射炮發射曳光彈加以指示;傘兵空降時由運輸機投放照明彈,確保傘兵準確著陸。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12月9日,海特的傘兵突擊隊在阿爾屯集結進行空降前的準備。12日,他們接到了具體作戰任務:16日3時,在德軍正面部隊發起主攻前,在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進攻方向上的巴拉格米奇爾(BaraqueMichel)地區空降,奪取並扼守當地的公路交叉點,接應正面進攻部隊。

由90架容克-52型運輸機擔任空中輸送,出發機場為德國境內的帕德博恩和利普施塔機場。 15日夜裡,因為部分負責運送傘兵突擊隊的卡車沒有及時趕到,致使半數傘兵未能按計劃準時到達出發機場,“鷹 ”行動被迫推遲。16日拂曉,德軍“B”集團軍群兵分三路,向美軍發起進攻,第1梯隊的裝甲師當即突破了美軍防線。原本擔心就此無事可做的海特在16日下午接到急令,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在進攻中突然受阻,傘兵突擊隊按原計劃空降接應。

航線出錯,飛進盟軍高射炮防空區

17日零時30分,運載傘兵突擊隊第1批10架容克-52型運輸機起飛,在地面探照燈和高射炮的引導下,於3 時到達預定地區上空並進行傘降。但在第1批運輸機過後,沿線的探照燈關閉,高射炮也停止發射曳光彈,導致其後的幾批運輸機失去引導而偏離航線。其中部分飛至盟軍高射炮防區上空,遭遇密集炮火攔截,被擊落10架。其餘運輸機隊形散亂,加上阿登上空的風速超過每秒6米,大約200名德國傘兵在著陸後發現自己身處遠離目標50公里以外的波恩(Bonn)。最終到達目標的只有450人。

海特隨首批運輸機準確降落到巴拉格米奇爾,到17日上午8時,他只集合到150人和一門迫擊炮。由於人數太少,海特命令部隊隱蔽進樹林,等待其他傘兵前來。這天夜裡,其餘300人終於先後趕到,但所有通訊兵和無線電臺都在後續空降時不知去向。在無法同指揮部取得聯繫的情況下,海特仍然決定攻下原定目標。於是,400多名德國傘兵在海特的指揮下,用FG-42傘兵步槍和MP-40衝鋒槍殺入巴拉格米奇爾公路交叉點附近的美軍駐地,將對方打得措手不及。 到18日晨,巴拉格米奇爾公路交叉點已經完全處在德國傘兵的控制之中。巧合的是被襲擊的是美軍第101空降師的一個連,其中有40多人被德軍俘虜。但戰鬥中同樣有不少德國傘兵受傷,由於沒有任何藥品,他們生命垂危。為了給這些傷員一線生機,海特叫來了被俘的美軍,要求他們將德軍傷員帶回美軍陣地並給予治療。

在釋放美軍戰俘時,海特特意給美軍第101空降師師長泰勒將軍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閣下曾與我指揮部隊在諾曼底的卡朗坦地區交過手,從那時起我便得知您是一位勇敢、豪爽的將軍。現在我把抓到的貴軍戰俘全部奉還,同時還將我們的傷員交給您。如果您能給予他們急需的治療,我將不勝感激!”

泰勒將軍後來果然妥善安置了那些德軍傷員,即使是處於德軍重兵包圍的危機關頭,美軍第101空降師的醫護所依然為他們提供了細心的醫護。 海特十分清楚,在放回美軍戰俘的同時,必然招來美軍的大舉反攻,他命令部下立即在美軍駐地和公路兩側的樹林中佈防。幾小時後,趕往增援巴斯托尼的美軍第101空降師部隊向海特他們發起了進攻。於是,在阿登戰役初期德軍大舉進攻時,在主戰場以外的巴拉格米奇爾,一支德國傘兵部隊卻面臨著數倍於己的美軍的進攻。

阿登戰役算不算納粹德國後期比較有藝術的一次戰役

由於此處是通往巴斯托尼的必經之路,美軍的攻勢相當兇猛。公路兩側的地區幾經易手,遍地是雙方陣亡官兵的屍體。戰鬥進行到19日,海特身邊只剩下不到200人,而且彈藥和口糧即將耗盡。正面進攻的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仍未趕到,海特預感到這次由元首下令發動的反擊前景不妙。

全軍覆沒,上校投降

20日,海特被迫作出決定,主動放棄巴拉格米奇爾公路交叉點,將剩餘部下分散轉移,向東撤回13公里外的德軍防線。然而,許多德國傘兵在轉移途中迷失方向,先後被美軍殲滅或俘虜。21日,在美軍的追擊下,與海特隨行的衛兵們紛紛中彈而亡,只剩下受傷的海特獨自一人逃進了蒙紹(Monchau)鎮,躲在一所民宅內。22日早上,美軍開始在蒙紹鎮大舉搜查,毫無抵抗能力的海特把自己的銀質傘兵突擊獎章送給了鎮裡的一個小男孩,讓他給美軍帶口信說自己準備投降。當天中午,美軍前來將海特上校帶走。 至此,二戰德國傘兵的最後一次空降作戰“鷹”行動以徹底失敗而告終。1個月後,德軍在阿登的反擊被盟軍擊退,所有進攻部隊全部被趕回到反擊前的出發陣地上。歐洲的上空此後再也沒有出現過曾經所向無敵的德國傘兵,阿登戰役中的“ 鷹”行動成為納粹德國傘兵的絕唱,只剩下鷹徽標誌向人們表述著德國傘兵擁有過的榮耀,以及他們曾經作戰過的地方:納爾維克、埃本·埃馬爾、科林斯、克里特……

1945年1月,美軍已經完全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德軍的進攻已完全被遏制,勝利就在眼前。1月16日,美軍從南北兩翼採取鉗型攻勢,全速向赫法利策推進,將德軍攔腰斬斷。23日攻佔聖維特,27日第3集團軍的前鋒已攻至烏爾河一線,29日巴頓召開記者招待會,宣佈阿登戰役以美軍的勝利而結束。

美第三集團軍司令巴頓有一個習慣,就是在每次重大戰鬥後記下敵我雙方的傷亡和損失數字,這次也不例外,他在日記中記載著美第3集團軍至1月29日的傷亡情況: 陣亡 14879人,擊斃 96500人 ,受傷 71009人,擊傷 296000人,失蹤 14054人,俘虜 163000人,非戰鬥性傷亡 7301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