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新冠疫情肆虐,瘟神禍我城鄉。災難臨頭,是誰挺身而出敢說真話?是誰第一時間直奔武漢護我中華?又是誰次次發聲安撫人心?

鍾南山。


不過月餘而已,這位原本精神抖擻的老人,竟滿目憔悴。可偏偏有人,要讓已然鬢染風霜的他再添白髮:他的兒子,正在遭受網絡暴力。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之前的鐘南山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現在的鐘南山


1.


最近,一部Discovery探索頻道8年前拍攝的紀錄片被翻了出來,這個紀錄片叫《中國人物誌·夢想篇》,有一集是關於鍾南山的。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視頻中,鍾南山兒子鍾惟德接受採訪時,談父親對自己的嚴厲教育,這可貴的家風中,我們本該汲取到力量。

然而比起鍾南山本人過往“戰績”,比起這個家庭的傳奇,人們的關注點,竟集中在鍾惟德腰間的愛馬仕皮帶。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就這樣,鍾南山父子被推上輿論風口浪尖:

“兒子愛馬仕的皮帶好扎眼啊。”“愛馬仕可能是九牛一毛。”“憑他那點工資可能攢那麼多錢嗎?”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網友評論

再接著,山呼海嘯的惡意指責不絕於耳,什麼學術腐敗之類......

要知道這可是疫情關鍵時刻!前線告急,鍾老出征,如此緊要關頭,卻有人在後方存心搗亂:

鍾南山兒子,你憑什麼用愛馬仕?父親簡樸而奢靡,肯定是靠爹!錢是哪來的,希望嚴肅調查……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網友評論

鍾南山兒子用條愛馬仕就扎眼了?

且不說這條愛馬仕皮帶,款式不新幾千元就能買到,就單憑“鍾惟德”這三個字,愛馬仕配不配得上他都要兩說。


2.


鍾惟德,從來就不是個靠爹的兒子。


去搜他的身份,除了鍾南山兒子之外,他是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他是國家級百千萬人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他還是英國伯明翰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及瑞典科羅倫斯佳研究中心學術顧問及客座研究員;個人獲獎市級三個,省級兩個,國家級三個,全都是排名第一。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百度百科有人就又開始酸了,這些榮譽和獎項,還不都是看在他爹的面子上給的。

根本不是,今天這一切,都是鍾惟德自己拼來的!

首先,鍾南山雖然將兒子帶上從醫之路,但鍾南山專業是呼吸病學,鍾惟德專攻的卻是泌尿外科,別看都是醫生,專業卻八竿子打不著,所以鍾惟德的事業發展,鍾南山幫不上。


再說鍾惟德被國外知名大學評為研究員,那國外的榮譽評定,鍾南山更是幫不上忙了。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而鍾惟德,如何艱難困苦,才擁有今天這樣的成就?


首先,他要碾壓95%以上的同學,考入一所優秀醫科大學,級別985,211之類;


然後,要以優秀成績,超越80%的大學精英,拜入名師旗下,成為一名研究生。

接著,要和精英中的精英“比拼”,付出超出別人起碼兩倍以上的時間,成為博士。而這拼了數年心血才贏得的博士,也只是“渡劫”的開始。


在國際交流中,他遇上來自全世界的競爭對手,為了能爭取一個嶄露頭角的機會,要參加規培到焦頭爛額,要考取各種從業資格證,執照,要掌握兩門以上的外語......


試問這一切,鍾南山怎麼幫?

十年寒窗,不過鍾惟德所有努力的一小部分,如此拼命,也不過是鍾南山的言傳身教:身為一箇中國人,你必得爭氣。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再看鐘惟德最終學成後,從一位普通泌尿科醫生做起,要搶在其他優秀醫生之前,完成各種論文和核心期刊的發表,這樣才能取得國內一流醫院的醫師資格,甚至被評為副教授;

接著要在一群人類醫學精英中,拼過十幾年經驗的副教授,才能搶在40歲之前,拿到正教授的職位。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最後,要用如同20歲時的勇氣和精力,拼過無數國際大拿,取得國際一流大學客座研究員職位。

這一路披荊斬棘,鍾南山怎麼幫?

也許這一生鍾南山給兒子最大的幫助,就是一腔拼搏熱血和一顆敬業醫德心。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鍾惟德不光同國家科學院聯合生產出國內首臺膀胱熒光鏡,還獲得過中國泌尿外科最高榮譽“吳階平泌尿外科獎”;

不光是一名泌尿外科專家,還是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的第一位外國人教授。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條成功路,鍾惟德走了足足30年之久,試問一個如此優秀的人,一個在行業裡做出如此貢獻的人,這樣的他,會買不起一條愛馬仕?會配不上一條愛馬仕?!


3.


然而可笑可悲,以上種種辛苦竟被“視若無睹”,在某些人眼裡,竟不如一條愛馬仕的“熱度”。

對別人付出視而不見,而對那些人云亦云的細節指責不休,捫心自問,我們真希望醫生一輩子都清貧嗎?

再看看同樣是這部紀錄片的鏡頭,另一幕裡,記者走進了院士鍾南山的家裡,眼前的一幕讓他無法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堂堂院士的家嗎?

簡樸得讓人難以置信。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鍾南山和妻子居住的地方,是廣州醫學院內,一處老舊的房子。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在這個不大的屋子裡,客廳六個人,就擠得滿滿當當。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茶几上的塑料桌布已經舊到發黃。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來源:紀錄片《中國人物誌·夢想篇》

這個家裡最為貴重的物品,就是一座座獎盃,一本本榮譽證書......

然而這一切沒有人去討論,大概是覺得不值一提,大概是覺得理所應當?

從什麼時候起,明星可以前呼後擁,動輒幾萬的衣服包包,無人覺得有何不妥,科研學者就必須清貧度日,非得看他們窮到腰上栓條繩子?

這就是很多人看來“理所當然”的常態,但這哪裡是常態,這分明是病態!


因為一條愛馬仕,他們中傷鍾惟德,也中傷了鍾南山,而鍾南山承受的,不光是他兒子遭受的網絡暴力,還有針對他自己的網絡謠言。


前段時間有人發了一條鍾南山安慰病人的視頻,公開指責鍾南山進病房不戴口罩,防護措施不到位。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很多吃瓜群眾信了,人們一看紛紛附和,甚至懷疑鍾南山“名不副實”,直到闢謠啪啪打臉:這段鍾南山院士未佩戴口罩的視頻,出自於央視紀錄片《大家》,拍於2016年。


那會哪有新冠肺炎,當然不需要佩戴口罩。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真是奇哉怪也,一個救你們於水火的英雄你們不信,一個滿嘴跑火車汙衊英雄的人說的話,居然就信以為真。看,這就是我們前線英雄受到的對待,他們給我們帶來希望,但等待他們的,卻不全是鮮花和掌聲,還有詆譭中傷,惡意謾罵,漫天謠言,恨不得毀了他們。


這到底是什麼道理?


我們的英雄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對待,我們更不應該只是口頭讚美英雄,但卻見不得他們獲得實質的獎勵。

曾經,我們總為科研工作者,醫護工作者鳴不平,好多媒體的標題都是《某某科研學者,清貧到令人落淚......》,讀者留言最高的一句是:他們讓我們過上了太平安康的日子,我們希望他們能得到最好的。


而今,鍾惟德站在我們面前,他終於沒有衣著樸素,終於沒有清貧到令人落淚,符合了很多人的呼籲和期待,卻真沒想到會被人罵到體無完膚。


很多人瞬間忘了鍾南山危難時候挺身而出的身影,卻只盯著他兒子腰間的一條腰帶評頭論足。

捫心自問,普通人如你我,貢獻有鍾惟德大嗎?普通人尚且還夢想著有車有房買奢侈品,讓自己配得上更好的生活,那鍾惟德憑什麼不行?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如果像他這樣的人,都不配過好日子,那麼誰配?

如果像他這樣的人,都配不上一條愛馬仕,那麼誰配?


針對這次愛馬仕事件,有一位網友寫下這樣的話,發人深省:


讓我去對一個努力30年獲得國家級獎金的人,一個打拼到國際頂尖大學客座研究員位置的人,一個為中國泌尿外科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作評頭論足,我有資格嗎?


是啊,網友沒有資格說三道四,唯有深深地尊敬。道德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不是用來指向別人的。因為這次疫情,聽的最多的就是要尊敬醫生和科學家,因為關鍵時刻,救我們的就是他們。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鍾惟德(右)在手術前。來源:金羊網

這種尊敬,也應該包括看到他們的生活條件改善而真心感到高興,如果那些奮戰在一線的醫生和科學家,窮盡一生都買不起一條愛馬仕腰帶,這才是最大的悲哀。

84歲的鐘南山,是人們的英雄,他的兒子同樣優秀,很大可能會是將來的英雄。


84歲鍾南山奮戰在前線,他兒子卻在遭受網絡暴力


放過英雄的兒子吧,別讓英雄們寒了心,當他衝鋒在前的時候,即使沒有鮮花和掌聲,也應該得到善意和尊重。

他是英雄,不應該流血又流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