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2020年4月12日,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縣政府辦公室通報了“3.28”森林火災案原因,系1名11歲男孩用打火機點燃樹木燻洞內松鼠時不慎引發。(特別說明不是導致19名撲火人員犧牲的3.30西昌火災)。


2019年上海一10歲左右的熊孩子掰斷勞斯萊斯車標,定損24萬,家長怒懟車主想敲詐。


2018年4月27日,遂寧市21歲男子在公交車上因被故意踢到,毆打7歲男孩。


2017年2月15日,13歲的女兒偷用家長手機,將母親銀行卡上25萬元血汗錢打賞網絡男主播。


11歲、10歲、7歲、13歲……


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


熊孩子很多,悲劇年年有。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家長:他還小,只是個孩子啊。


網絡上,關於熊孩子出沒的新聞屢見不鮮,他們可能刪除你的重要存檔,摔壞你的貴重手辦,掰斷你的心愛口紅,當然也可能“作死”自己。


孩子是可愛的,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在每一個家長眼裡可能都是天使一般的存在,可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熊孩子無比反感?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根據百度百科:熊孩子,常形容調皮的孩子,歲數小且不懂事,無法無天,並且暫時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這裡有一個關鍵:“暫時沒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可怕的不是熊孩子,而是熊家長。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每一個孩子都是墜入凡間的天使,熊孩子的養成,其實是家長家庭教育缺失的結果。小孩子都調皮,都會犯錯,都闖過禍,孩子犯錯時,最重要的其實是家長的態度。


2019年上海熊孩子掰斷勞斯萊斯車標,面對高額賠償,家長認為有錢人就不要跟小孩子計較,還聲稱被訛詐,車主認為父母太不講理,直接報警處理,定損24萬。


我想這個孩子以後應該不會再去掰車標了,畢竟這堂社會課價值24萬,可真正應該上這堂課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豪車有保險,若不是父母態度如此不講理,車主可能會走保險,也不至於最後鬧到警察局。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那這堂課有用嗎?沒多大用。再昂貴的社會課,再優秀的學校教育,都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2017年8月23日,南寧機場一航班因受颱風影響無法起飛,旅客不滿航空公司安排,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長的“指示”下搶佔航空公司櫃檯,並在櫃檯裡玩起了遊戲。


這裡想起網上有句話發人深省的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需要經過考試,就覺得太可怕了。


每一個熊家長都曾是孩子,每一個熊孩子都會長大。


總有家長認為,孩子還小,等他大一點,就懂事了,可問題是如果家長都不懂事呢?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民間有句話,叫“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沒有哪個孩子是因為年齡的增加而“懂事”變得有素養,他聽過的話、他看過的書、他接觸過的人、他經歷過的事,他所“看”到的世界才是一點點塑造他性格與人格的因素。


小孩子沒有準確的判斷力,家長就是他們的眼睛,有一種家庭教育叫耳濡目染,想象一下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一個生命的成長,你的素養決定著一個生命的未來。


“子不教,父之過”,每一個孩子犯錯的瞬間都是一個教育孩子的機會。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很久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母親帶著孩子路過一家冰淇淋店,孩子又哭又鬧吵著要吃冰淇淋,不知什麼原因母親一直不同意。


旁邊一位女士看不下去了,認為不過是一個冰淇淋,於是主動掏錢為孩子買了,孩子很高興,立馬停止了哭鬧。


可是孩子的母親有點生氣了,她告訴那位女士,感謝她的好心,一個冰淇淋的錢她還是能夠支付的,只是她認為那位女士不應該這樣做,因為她剝奪了一個母親教育自己孩子的機會。


這個故事我一直記到現在,因為我小時候也曾這樣向母親哭鬧買東西,但母親任我哭到天荒地老,哪怕哭到睡著,也從來不接招,到後面我自然也就放棄了。


我也見過很多孩子一次次用這招讓家長屈服,屢試不爽。


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身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溺愛就像一劑慢性毒藥,你永遠不知道哪一天會突發藥效。


家庭教育缺失的孩子,社會會教他如何做人。遂寧公交車上抱摔孩子事件,孩子受傷,公眾憤怒,打人者被拘留,家長心疼的同時可曾想過是誰給了這個孩子在公共場合公然挑釁一個陌生成年男子的勇氣?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李天一案”“北大學霸弒母案”,有些原生家庭教育的缺失,最終會以生命為代價去彌補,而有些錯誤是沒有改正的機會的。


為人父母,是不需要考試的,這就決定了家庭教育的質量參差不齊,甚至是天差地別。


楊瀾曾有一句話,我很喜歡,也曾多次引用,堪稱萬千女性的人生格言:


有人會問,女孩子上那麼久的學、讀那麼多的書,最終不還是要回一座平凡的城,打一份平凡的工,嫁作人婦,洗衣煮飯,相夫教子,何苦折騰?


我想,我們的堅持是為了,就算最終跌入繁瑣,洗盡鉛華,同樣的工作,卻有不一樣的心境;同樣的家庭,卻有不一樣的情調;同樣的後代,卻有不一樣的素養。


有的家長在高喊,他還只是個孩子啊;有的家長卻在身體力行,為孩子積累那叫做“美德”的財富。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擁擠的地鐵上,年輕的媽媽為了不讓孩子的腳踢到旁邊的乘客,一直用手捂在孩子的小鞋上,直到下車才把手鬆開。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飛機上,一位媽媽獨自帶寶寶坐飛機,她怕寶寶吵鬧打擾到周邊的乘客,於是就給周圍的乘客每人發了一份小禮物,並附上卡片。


培養一個有素養的孩子,才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炫富。


同樣是地鐵,七八歲的孩子攀爬座位欄杆,當別人善意提醒時,一旁的母親回擊:“就是孩子嘛,有什麼不能玩的嗎,和孩子有什麼計較的”;而另一位三歲的寶寶乖乖坐在媽媽旁邊,完全不需要母親操心。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2020年,新冠肺炎隔離病房一位治癒出院的小患者向護士鞠躬致敬,護士忙回禮;一百多年前,某醫院院長查房時,小患者對他鞠躬致謝,他也順勢回禮。


有一種痛徹心扉叫“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無論時光怎樣流逝,醫者仁心,這是對這份崇高職業的禮讚,也是一顆感恩之心跨越時空的延續,這樣有素養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天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正是在他們身上才得以傳承。


家長: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學校:教育就是要從孩子抓起……

國家:他也是一個公民……

社會:他首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你的孩子……


看一看現在的自己,想一想你的原生家庭教育給你帶來過怎樣的影響?你希望你的孩子是個怎樣的人?


你的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別再說他還只是個孩子了,我們都曾是個孩子,都需要做個好孩子。


PS:本文圖片視頻來自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