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城民間故事——海陀山的傳說

海陀山的傳說

孟憲昌

在赤城、延慶、懷來三縣交界的崇山峻嶺中,有座聳入雲巔的巍峨大山,叫做海陀山,山有兩峰,稱為大海陀、二海陀,又名大翮山、小翮山。在海陀峰的雲霧飄渺之中,還有一座青磚綠瓦的古建築,曰王次仲廟。

海陀山的大二海陀兩峰為何叫大上翮山?海陀山頂為何建王次仲廟?這得從頭說起。

秦初,海陀山屬沮陽所轄。郡人王次仲,精讀善書,不畏權勢,性情耿直,為鄉里讚頌。他變蒼頡舊文為隸書,書在紙上字字如花似朵,為世人秉服。不久消息傳至朝廷,秦始皇聽到後,便傳王次仲進京。王對秦始皇依仗權勢早有不滿,願在鄉間與黎民耕讀,不願做朝廷御傭。秦始皇三次下詔,王次仲拒不從命,始皇大怒,遂派兵丁攜檻車前往捉拿。

檻車曉行夜宿,來至海陀山下,尋得王次仲住處,翻牆破門而入,七手入腳將王次仲拿住。王熱血沸騰五內俱燒,氣衝牛斗。在押進檻車瞬間,只聽呼呼生風,一道金光騰空而起。王次仲化做了一隻神鳥,頻頻回首後,穿山越嶺翻飛而去。遂落二翮於海陀山,一支變做大翮山,一支變做小翮山。人們懷念王次仲,遂在海陀峰頂,築廟塑像,寄託思念。如今廟雖不存,但王次仲的故事還在流傳。

此故事流傳於赤城、懷來、延慶


每天一個赤城民間美麗傳說


赤城民間故事——海陀山的傳說

——————————————————————————————

海坨山位於延慶張山營鎮北部與河北赤城縣交界處,距延慶約18公里,屬軍都山。主峰海拔2242米,為北京第二高峰。海坨山高峰有三個:大海坨(大翮山)、小海坨(小翮山)、三海坨。海坨山頂是一個長近10公里,寬500米,最窄處不過百米的草甸平緩山頂。海拔1800米以上是大草甸類型的植物帶,有金蓮花、黃花菜、手掌參、地榆、拳參、山丹等。南側斷裂升降顯著,山勢險峻,截雲斷霧,夏季時有驟雨如飛,古稱“海坨飛雨”,又名“吞奇吐秀”,為媯川八景之一。現已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每年10月至次年6月可以看到“海坨戴雪”,晴日可看到“海地層曦”的景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